汪昂

《醫方集解》~ 補養之劑第一 (13)

回本書目錄

補養之劑第一 (13)

1. 四物湯

(見血門)

2. 補中益氣湯

(見氣門)

3. 升陽益胃湯

(東垣)

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升也(陽氣受於胸中,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懶惰嗜睡,現在正值秋天,燥邪當令,濕熱剛剛退去,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口苦舌乾,心裡不想吃東西,吃了東西也覺得沒有味道,大便不正常,小便多且急,同時出現肺部疾病,發冷畏寒,鬱鬱寡歡,這是因為陽氣不能上升(陽氣聚集在胸中,經典中說: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

清陽失位,則濁陰上干,脾虛不運;而怠惰嗜臥也;體重節痛,濕盛而陰邪勝也;口苦舌乾,陰火上炎也;不嗜食、不知味,胃氣虛衰也;大便不調,濕勝也;小便頻數,膀胱有熱也;灑淅惡寒,陽虛也;慘慘不樂,膻中陽氣不舒也。)

白話文:

  • 清陽失位:正氣虛弱,邪氣上升。

  • 濁陰上幹:濁陰之氣上升,侵犯陽氣。

  • 脾虛不運:脾氣虛弱,不能正常運轉。

  • 怠惰嗜臥:精神萎靡,喜歡睡覺。

  • 體重節痛:身體沉重,關節痠痛。

  • 濕盛而陰邪勝:濕邪過盛,陰邪之氣過強。

  • 口苦舌乾:口苦,舌頭乾燥。

  • 陰火上炎:陰火上升,灼傷津液。

  • 不嗜食、不知味:食慾不振,味覺遲鈍。

  • 胃氣虛衰:胃氣虛弱,運化功能下降。

  • 大便不調:大便異常,腹瀉或便祕。

  • 濕勝:濕邪過盛。

  • 小便頻數:小便次數多。

  • 膀胱有熱:膀胱有熱邪。

  • 灑淅惡寒:畏寒怕冷。

  • 陽虛:陽氣虛弱。

  • 慘慘不樂:精神抑鬱,不開心。

  • 膻中陽氣不舒:膻中之陽氣不舒暢。

黃耆(二兩),人參甘草(炙),半夏(一兩。脈澀者用),白芍(炒),羌活獨活防風(五錢。以其秋旺,故以辛溫瀉之),陳皮(四錢。留白),白朮(土炒),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澤瀉(不淋勿用),柴胡(三錢),黃連(二錢。)每三錢,薑、棗煎。

白話文:

黃耆(二兩),人參,甘草(炙),半夏(一兩。脈象澀滯者使用),白芍(炒),羌活,獨活,防風(五錢。因其在秋季旺盛,所以用辛溫藥物來瀉除),陳皮(四錢。保留白色的內皮),白朮(土炒),茯苓(小便便利、不口渴者不用),澤瀉(不淋漓者不用),柴胡(三錢),黃連(二錢。)每次用三錢藥量,加入薑和棗煎煮。

補中益氣湯加炒曲、黃芩,亦名益胃升陽湯(東垣):治婦人經候凝結,血塊暴下,脾虛水瀉。

白話文:

再進一步添加中益氣湯再增加炒過的曲麥以及黃芩,這個方子又叫做益胃升陽湯(是出自東垣醫生):治療女性月經期間血塊凝結,大量出血,同時伴隨著脾虛水瀉的情況。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六君子助陽益胃,補脾胃之上藥也(參、朮、苓、草、陳皮、半夏),加黃耆以補肺而固衛,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羌活除百節之痛)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濕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補中有散,發中有收,使氣足陽升,自正旺而邪服矣(東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虛也。何故秋旺用參朮芍藥之類反補脾,為脾胃虛則肺俱受病,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陰、足陽明的藥。六君子湯可以增強陽氣、益氣養胃,是補益脾胃的良藥(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加上黃耆以補肺而固衛,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羌活能去除四肢百節的疼痛)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除濕熱而降濁陰,再加入少量黃連以退除陰火,使補中有散,發中有收,使氣足陽升,自然正氣旺盛而邪氣消退(東垣先生說:這是治療肺與脾胃虛弱的方劑。為什麼秋天旺盛的季節使用人參、白術、芍藥之類的藥物反而能補益脾胃,因為脾胃虛弱則肺也跟著生病,所以順應時令而補益,比較容易見效。

又曰:余病脾胃久衰,一日體重,肢節疼痛,大便泄下,小便閉塞,默思《內經》云:在下者,因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治諸瀉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當用淡滲以利之,病雖即已,是降之又降,復益其陰,而重竭其陽也,治以升陽風藥,是為宜耳;羌活、獨活、升麻、柴胡各一錢,防風、炙甘草各五分,一劑而愈。大法寒濕之勝,風以平之,又曰:下者舉之,聖人之法,舉一可知百矣。

白話文:

另有一例:我患有脾胃虛弱的疾病很長時間了,有一天感到身體沉重、四肢疼痛、大便泄瀉、小便閉塞。因此,我默想《內經》上說:“在下部治療疾病時,應首先瀉之,先讓小便通暢。”這句話也說明治療各種因瀉引起的、小便不暢的疾病,首先也應將瀉法和分利法並用。治療因溼邪引起的、小便不暢的疾病,不應主用瀉法,而應使用淡滲的藥物使小便通暢。病雖然立即好轉,但這是由於瀉上加瀉,使陰氣更加旺盛,而陽氣又大傷了,應當用昇陽風藥來治療纔是適當的。方用:羌活、獨活、升麻、柴胡各1錢,防風、炙甘草各5分,一劑而愈。大體上,寒溼勝則用風藥來平調。又說:治療下部的疾病應將病氣往上提,這就是聖人的治療法則。治療一種疾病可以類推治療其他疾病。

東垣又曰:藥中但犯澤瀉、豬苓、茯苓、木通、燈草淡味滲泄之類,皆從時令之旺氣,以泄脾胃之外邪,而補金水之不足也。或小便已數,肝腎不受邪者而誤用之,必大瀉真陰,竭絕腎水,先損其兩目也。

白話文:

東垣又說:藥物中如果含有澤瀉、豬苓、茯苓、木通、燈草等淺淡氣味的滲泄類藥物,這些藥物皆從當令的旺氣中獲得藥效,用來瀉去脾胃之外邪,補益金水二臟的虛損。假若小便已經數量很多,肝腎不感受邪氣卻誤用了這些藥物,必定會大量瀉掉真陰,消耗盡腎中的精氣水液,首先就會損傷雙目。

又曰:《靈樞》云:頭有疾,取之足,謂陽病取陰也;足有疾、取之上,是陰病取陽也;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陽甲膽也,甲膽風木,東方春也,胃中谷氣者,便是風化也,胃中濕勝而成泄瀉,宜助甲膽風勝為克之,又是升陽助清氣上行之法也)。

白話文:

又說:《靈樞》中說:頭部有疾病,可以藉由治療足部來治癒。這是因為陽病需要用陰來治療。足部有疾病,可以藉由治療上半身來治癒。這是因為陰病需要用陽來治療。中間有疾病,可以藉由治療旁邊來治癒。中間是指脾胃,旁邊是指少陽膽經。少陽膽經是風木之氣,東方是春天。胃中的穀氣是風化的結果。胃中濕氣過多而導致腹瀉,應該幫助少陽膽經的風氣增強來剋制濕氣。這也是升陽助清氣上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