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腎通耳湯

ZI SHEN TONG ER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其他名稱:滋腎通耳丸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3%
心經 11%
脾經 11%
胃經 11%
膽經 8%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滋腎通耳湯,其組成包括黃柏、黃芩、知母、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柴胡、白芷、香附。

此方劑具有滋腎補陰、清熱明目、止血止痛、祛風化濕的功效,主治腎虛導致的耳聾並伴有耳鳴。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黃柏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黃芩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白芍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閉經、痛經、產後瘀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狀,還可以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川芎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柴胡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

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香附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知母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知母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滋腎通耳湯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滋腎補陰、清熱明目、止血止痛、祛風化濕的功效,主治腎虛導致的耳聾並伴有耳鳴。

傳統服藥法


黃柏(酒炒)、黃芩(酒炒)、知母(酒炒)、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柴胡、白芷、香附各等分。
胸膈不快,加青皮,枳殼少許。

上銼1劑。水煎,溫服。本方改為丸劑,名「滋腎通耳丸」(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滋腎通耳湯是一張中醫方劑,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 滋腎通耳湯具有滋腎補陰、清熱利濕的功效,如果患者有陰虛火旺、濕熱內蘊等症狀,不宜使用滋腎通耳湯。
  3. 滋腎通耳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耳聾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滋腎通耳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黃柏(酒炒)、黃芩(酒炒)、知母(酒炒)、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柴胡、白芷、香附各等分。 主治:腎虛耳聾而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