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四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下 (8)

1. 小和中飲

治胸膈脹悶,或婦人胎氣滯滿等證。

扁豆(炒),山楂(二錢),陳皮,茯苓,厚朴(錢半),甘草(五分),加煨姜三五片。嘔者,加半夏一二錢。脹滿而氣不順者,加砂仁七八分。火鬱於上者,加炒梔子一二錢。婦人氣逆血滯者,加蘇梗香附之屬。寒滯不行者,加乾薑肉桂之屬。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胸口、膈膜部位脹悶不舒服,或是婦女懷孕期間胎氣阻滯、腹部脹滿等症狀。

藥材組成是:炒過的扁豆、山楂(二錢)、陳皮、茯苓、厚朴(一錢半)、甘草(五分),再加煨過的生薑三到五片。

如果想吐,可以加半夏一到二錢。如果脹滿且氣不順暢,可以加砂仁七到八分。如果體內有火氣往上衝,可以加炒梔子一到二錢。如果婦女氣逆、血脈運行不順暢,可以加紫蘇梗、香附等藥材。如果是因為寒氣阻滯導致不通暢,可以加乾薑、肉桂等藥材。

2. 鱉甲飲

(嚴氏),治瘧久不愈,腹中結塊,名曰瘧母。(瘧久不愈為痎瘧,多成癖於左脅之下,名曰瘧母,乃肝之積也。瘧屬少陽膽經,膽與肝相表裡。久瘧屬在血分,血亦肝所主也。當以鱉甲為君,隨證虛實,而施佐使之藥。)

鱉甲(醋炙),白朮(土炒),黃耆,白芍(酒炒),檳榔,草果(麵煨),厚朴,陳皮,甘草,等分。姜三片,棗二枚,烏梅少許煎。

久瘧必由脾虛,白朮補脾氣,黃耆補肺氣,使氣足脾運,方能磨積也。川芎補肝,而行血中氣滯。芍藥助脾,而散肝經火邪,二藥並和厥陰營氣,營血調則陰陽和矣。(陰陽不和而爭,故發寒發熱。)檳榔下氣而攻積,草果暖胃而祛寒,厚朴破血而散滿,陳皮理氣而消痰,甘草和中而補土。鱉甲鹹平屬陰,色青入肝,專能益陰補虛,清熱散結,故為痎瘧之君藥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嚴氏用來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導致腹中結塊,這種情況叫做「瘧母」。瘧疾久治不好會變成痎瘧,多半會在左邊脅肋下方形成腫塊,稱為「瘧母」,這是肝臟積聚的表現。瘧疾屬於少陽膽經,膽和肝互為表裡。久病不癒的瘧疾病位在血分,而血也歸肝所主。所以要用鱉甲作為主藥,再根據病患的體質虛實情況,搭配其他輔助藥物。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醋炙鱉甲、土炒白朮、黃耆、酒炒白芍、檳榔、麵煨草果、厚朴、陳皮、甘草,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另外,還要加三片生薑、兩枚紅棗、少許烏梅一起煎煮。

久病瘧疾一定是脾虛引起的,白朮可以補脾氣,黃耆可以補肺氣,讓氣足夠了,脾才能正常運作,才能消除積塊。川芎可以補肝,並運行血中的氣滯。白芍可以幫助脾臟,散肝經的火邪。這兩味藥一起調和厥陰的營氣,營血調順了,陰陽就能調和。(陰陽不和才會互相爭鬥,所以才會發冷發熱。)檳榔可以降氣並攻散積塊,草果可以溫暖胃部並去除寒氣,厚朴可以破血並消散脹滿,陳皮可以理氣並消除痰液,甘草可以調和中焦並補益脾土。鱉甲味鹹性平,屬於陰性,顏色青色,可以入肝,特別能滋養陰液、補虛、清熱散結,所以是治療痎瘧的主藥。

3. 小分清飲

治小水不利,濕滯脹腫,不能受補等證。如兼火者,宜大分清飲。

方見卷七下燥濕門

白話文:

治療小便不順暢、濕氣停滯導致的脹滿腫脹、以及身體虛弱不能接受補藥等症狀。如果兼有火熱症狀,應該使用大分清飲。藥方在第七卷下部的燥濕門中可以找到。

4. 資生丸

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營衛。(張三錫曰:余初識繆仲淳時,見袖中出彈丸咀嚼。問之曰:此得之秘傳,飢者服之即飽,飽食之即飢。因疏其方,已於醉飽後,頓服二丸,徑投枕臥,夙興了無停滯,始信此方消食之神也。)

又善治胎前惡阻。

白朮(米泔浸,用山黃土拌,九蒸九曬,去土,切片焙乾。),人參(人乳浸,飯鍋上蒸熟。)米仁(三兩),神麯,查肉(蒸),橘紅(二兩),芡實(淨肉),麥芽,雲苓(去皮,人乳拌,飯鍋上蒸,曬。

),懷藥(一兩五錢),扁豆(炒去殼),蓮肉(去心一兩),桔梗(米泔浸炒),真藿香(洗),甘草(蜜炙五錢),川連(薑汁炒),白豆蔻仁(微炒),澤瀉(二錢五分),末之,蜜丸,每丸二錢重,每服一丸。醉飽後二丸,細嚼,淡薑湯下。

按此方九補九消,即枳朮丸之意而推廣之。立方較為穩妥,名曰資生,重脾胃也。

白話文:

資生丸

這個藥丸可以健脾、開胃、幫助消化、止瀉,並且能夠調和身體各個臟腑的功能,滋養身體的營衛之氣。(張三錫說:我剛認識繆仲淳時,看他從袖子裡拿出藥丸咀嚼。問他,他說:這是從秘方得來的,肚子餓時吃可以飽,吃飽時吃可以幫助消化。因此我抄下他的藥方,在醉酒吃飽後,馬上服用兩顆,直接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才相信這個藥方消化食物的效果真的很神奇。)

這個藥丸也很擅長治療孕婦懷孕初期的噁心嘔吐。

藥方成分包含:白朮(用米泔水浸泡,用山黃土攪拌,蒸過九次、曬過九次,去除黃土,切片烘乾。),人參(用人乳浸泡,在飯鍋上蒸熟),薏苡仁(三兩),神麯,山楂肉(蒸過),橘紅(二兩),芡實(淨肉),麥芽,茯苓(去除外皮,用人乳攪拌,在飯鍋上蒸過,曬乾。),淮山藥(一兩五錢),扁豆(炒過去除外殼),蓮子(去除蓮心,一兩),桔梗(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真藿香(洗淨),甘草(用蜂蜜炙過,五錢),黃連(用薑汁炒過),白豆蔻仁(稍微炒過),澤瀉(二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每顆藥丸重二錢,每次服用一顆。在酒醉或吃飽後服用兩顆,慢慢嚼碎,用淡薑湯送服。

這個藥方有九種補益的藥材和九種消食的藥材,其實就是枳朮丸的原理加以延伸擴展。這個藥方用藥比較穩妥,取名為「資生」,是為了強調脾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