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牙痛」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牙痛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病症,多因外感風寒、內傷火熱、胃火上炎、肝鬱氣滯、腎虛精虧等原因所致。

外感風寒

牙痛位於牙齦、牙根部位,疼痛性質為冷痛,遇冷痛加重,遇熱痛減輕,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涕、咽喉腫痛等症狀。

內傷火熱

牙痛位於牙齦、牙根部位,疼痛性質為灼痛,遇熱痛加重,遇冷痛減輕,伴有口乾舌燥、口苦咽干、大便秘結等症狀。

胃火上炎

牙痛位於牙齦、牙根部位,疼痛性質為鑽痛,疼痛劇烈,痛不可忍,伴有口臭、牙齦紅腫、牙垢增多等症狀。

肝鬱氣滯

牙痛位於牙齦、牙根部位,疼痛性質為隱痛,疼痛綿綿不絕,伴有胸脅脹痛、情緒抑鬱、失眠多夢等症狀。

腎虛精虧

牙痛位於牙齦、牙根部位,疼痛性質為酸痛,疼痛綿綿不絕,伴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視物模糊等症狀。

治療

牙痛的治療方法根據證候不同而異,外感風寒者可用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的方法治療,內傷火熱者可用清熱瀉火、涼血止痛的方法治療,胃火上炎者可用清胃瀉火、涼血止痛的方法治療,肝鬱氣滯者可用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方法治療,腎虛精虧者可用補腎填精、固齒止痛的方法治療。

預防

  1. 保持口腔衛生,飯後漱口,早晚刷牙。
  2. 避免吃過冷、過熱、過硬的食物。
  3. 戒菸戒酒。
  4.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5.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烏梅丸

  • 1.《證治摘要》:「加減烏梅丸料,治蟲牙痛甚。

小半夏湯


旋覆花湯


清胃散

  • 1.《校注醫醇賸義》:「_清胃散_,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熱,或牙宣出血,唇口腫痛。
  • 2.《麻疹闡註》:「清胃散,治牙痛牙宣。口臭口瘡。
  • 3.《外科備要》:「_清胃散_,治胃中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其牙喜涼惡熱。或牙齦潰爛,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頰腫痛。
  • 4.《大方脈》:「治胃火牙痛,牽引頭額,面熱腮腫,牙齦潰爛,或牙宣出血,主以清胃散。若腸胃積熱,腫痛臭爛,目赤頭暈,口渴生瘡,唇裂便秘者,皆上中焦實火為病,用涼膈散加升麻、石膏末以下其熱(見瀉火門)。
  • 5.《大方脈》:「_清胃散_,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其牙喜涼惡熱,或牙齦潰爛,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頰腫痛。
▼ 展開更多

補中益氣湯

  • 1.《齊氏醫案》:「凡腎虛之人多有之,如齒牙痛而搖動,肢體倦怠,飲食少思者,脾腎虧損之病,用安腎丸、補中益氣湯兼服。如喜寒惡熱者,乃胃血傷也,宜清胃湯;若惡寒喜熱者,胃氣傷也,又宜補中益氣湯加白芍、茯苓、丹皮、熟地。

消風散

  • 1.《仁術便覽》:「一方,治面腫,牙痛,眼眶痛。又治骨槽風腫,痛不可忍。
  • 2.《醫學集成》:「不甚腫痛、不怕冷熱為風牙痛,消風散:生地、當歸、防風、荊芥、白芷、細辛、蟬蛻、薑蠶、花椒。外草烏、薑蠶、蜂房煅、牙皂,研搽。

黃連解毒湯

  • 1.《瘍醫大全》:「)初起聲啞無妨,(先凶後吉。)牙痛無妨,大便出血無妨,(黃連解毒湯主之。)口吐鮮血無妨,(吐赤血者不治。)口吐黃水無妨,(平胃散主之。)肚痛無妨。(平胃散主之。

玉女煎

  • 1.《傷寒瘟疫條辨》:「_玉女煎_,治少陰不足,陽明有餘,水虧火旺,六脈浮洪滑大,乾燥煩渴,頭痛牙痛,吐血衄血者。
  • 2.《羊毛瘟證論》:「景岳玉女煎十七治羊毛溫毒餘邪腎陰素虛火炎上忽煩忽躁咽乾口渴衄血牙痛
  • 3.《醫學集成》:「沉數為內熱。其證便閉,便血,為淋,為崩。如下見血,保陰煎;上見火,目赤,咽痛,抽薪飲;胃火上衝,呃逆不止,安胃飲;煩熱,口渴,牙痛,失血,玉女煎。

甘露飲

  • 1.《幼幼新書》:「董汲,甘露飲,方解胃熱及小兒瘡疹已發後,餘熱溫壯,齒齦宣腫,牙痛不能嚼物,飢而不欲食,煩熱,身面黃及病瘡疱,乳母俱可服之。(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方同。)
  • 2.《專治麻痧初編》:「_甘露飲_,解胃熱及瘡疹已發,餘熱溫壯,齦齒宣腫牙痛,不能嚼物,飢而不欲食,煩熱,身面黃,及病瘡疱,乳母俱可服之方。

瀉胃湯

  • 1.《方劑辭典》:「瀉胃湯,治牙痛如神。(回春)

地龍散


失笑散

  • 1.《醫學入門》:「外治必兼辛溫藥,牙痛本因濕熱,標被風冷所郁,故內服辛涼以治其本,外宜辛溫以治其標,通用擦牙方、謝傳失笑散、腎虛胃熱方、風蟲牙疼方、延平方、劫痛方、烏須固齒方、消齒壅法、取牙不犯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