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賊風」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賊風,又稱賊風頭痛,是一種由外感風邪引起的急性頭痛。其發病急驟,疼痛劇烈,呈閃電樣,可伴有頭暈、惡寒、發熱、無汗等症狀。
賊風的病因多為感受風邪,風邪最易侵犯頭部,若風邪侵襲人體,過於急驟,人體正氣不足以抵禦,則會導致賊風的發生。此外,平時不注意保暖,風寒之邪乘虛而入,也可引起賊風。
賊風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頭痛,疼痛劇烈,呈閃電樣,可伴有頭暈、惡寒、發熱、無汗等症狀。此外,患者還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脈浮緊等症狀。
賊風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羌活、防風、白芷、細辛、川芎、蒼耳子、蔓荊子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
賊風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注意保暖,避免風寒之邪侵襲。
- 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抵抗力。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暴飲暴食。
- 一旦出現頭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張卿子傷寒論》:「人之氣血。隨時盛衰。當月郭空之時。則為血弱氣盡。腠理開疏之時也。邪氣乘虛。傷人則深。針經曰。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血氣虛。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緩。腠理開。毛髮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時。遇賊風。則其入深者是矣。邪因正虛。自表之裡。而結於脅下。」
麻黃湯
越婢湯
- 1.《雜病源流犀燭》:「_越婢湯_,〔賊風〕」
烏頭湯
- 1.《金匱方歌括》:「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令人陰縮。手足厥逆。(即大烏頭煎。見上。)」
- 2.《備急千金要方》:「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
- 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投前蜜煎一合,空腹溫服。《千金》有老薑、桂心、大棗,無黃耆、麻黃,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手足厥冷。」
- 4.《皇漢醫學》:「《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令人陰縮,手足厥逆。(《金匱要略》)」
- 5.《世醫得效方》:「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去滓,投蜜再煎,空心服。或加老薑、桂心、大棗,不用麻黃、黃耆,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手足厥冷。」
▼ 展開更多
三黃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中風,手足拘攣,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不欲飲食。兼治賊風、偏風、猥退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言。」
- 2.《世醫得效方》:「治中風,手足拘攣,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不欲飲食。兼治賊風,偏風,猥退風,半身不遂,失喑不言。」
烏頭桂枝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灸刺諸藥不能療;及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叫呼,陰縮,悉主之。」
小續命湯
- 1.《醫方集解》:「本方去防風、防己、附子、白芍,加當歸、石膏,即《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音肥)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能轉側。《錄驗》方去人參,加乾薑、黃芩、荊瀝,即《千金》大續命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
- 2.《成方切用》:「其內傷而致營衛之痹者,於補氣血藥中,略加散風藥為制,更可知矣。)錄驗方,去人參,加乾薑黃芩竹瀝,即千金大續命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
- 3.《備急千金要方》:「上十味㕮咀,先以水二斗半煮麻子,令極熟,漉去滓,取九升。別煮麻黃兩沸掠去沫,納諸藥汁中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空腹服。當微汗,汗出以粉塗身,極重者不過兩三劑,輕者一兩劑瘥。有人患大風賊風刺風,加獨活三兩,比之小續命湯,准當六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