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痔漏」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痔漏是中醫古代疾病,是一種肛門疾病,主要症狀為肛門腫痛、便血、大便帶血、肛門脫出等。中醫認為,痔漏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損傷脾胃,導致腸道濕熱內生;二是久坐久站,不注意肛門衛生,導致肛門局部充血、水腫、感染;三是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肛門腫痛、便血。
中醫治療痔漏,主要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收斂止血為主。常用方藥有:
- 大黃蟅蟲丸: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痔漏初起,腫痛、便血明顯者。
- 槐花丸:清熱涼血、收斂止血,適用於痔漏反覆發作,便血量多者。
- 地榆槐花散:清熱涼血、收斂止血,適用於痔漏久治不愈,脫出腫痛者。
此外,中醫還可以通過針灸、拔罐、推拿等方法治療痔漏。
痔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衛生,勤換內褲,避免肛門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痔漏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肛裂、肛瘺、直腸脫垂等。因此,一旦出現痔漏的症狀,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參苓白朮散
- 1.《立齋外科發揮》:「_參苓白朮散_(方見痔漏門)」
當歸芍藥散
- 1.《證治摘要》:「當歸芍藥散加人參地黃湯,芎歸膠艾加三七湯,瀉心湯,斷截痔漏腸痔。則宜用加味歸芍散料。若出血過多。則用膠艾加三七湯。三七廣東人參也。」
補中益氣湯
- 1.《立齋外科發揮》:「一男子患痔漏,每登廁則肛門下脫作痛,良久方收,以秦艽防風湯,數劑少愈,乃去大黃,加黃耆、川芎、芍藥而痛止,更以補中益氣湯,二十餘劑,後再不脫。」
消痔丸
- 1.《瘍醫大全》:「_消痔丸_,痔瘡痔漏初起,人壯便秘,血分壅熱者。」
白朮散
- 1.《醫方論》:「凡痔漏之疾,多起於濕熱下注,然又有本體陰虛者。一味去風燥濕,反致劫陰。況服皂角子者,令人每發眩暈。此方立意雖佳,然陰虛者,未可輕投也。」
柴胡桂枝乾薑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勞瘵、肺痿、肺癰、癰疽、瘰癧、痔漏、結毒、梅毒等證,經久不愈,漸就衰憊,胸滿乾嘔,寒熱交作,動悸煩悶,盜汗自汗,痰嗽乾咳,咽乾口燥,大便溏泄,小便不利,面無血色,精神困乏,不耐厚味者,宜此方。」」
八珍湯
- 1.《醫方集宜》:「三、痔漏日久膿血不止,宜用 八珍湯加 黃芩 黃連 防風 熏洗法 黃連丸。」
四君子湯
土茯苓湯
- 1.《串雅補》:「一、治通腸痔漏,膿血滴瀝,穢疼難忍,土茯苓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