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27)
卷三十二 (27)
1. 論時日氣血循行略
人身血氣,晝行陽,夜行陰,自平旦寅時從中焦注手太陰肺經,卯時注手陽明大腸經,辰時注足陽明胃經,巳時注足太陰脾經,午時注手少陰心經,未時注手太陽小腸經,申時注足太陽膀胱經,酉時注足少陰腎經,戌時注手厥陰心胞經,亥時注手少陽三焦經,子時注足少陽膽經,丑時注足厥陰肝經。血氣循行,不可太過,不可不及,候氣失時,炎眚立見。
且人之手足,各有三陰三陽,手之三陰,從臟走至手,手之三陽,從手走至頭;足之三陽,從頭下走至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入腹,共合十二經絡。更有曰:凡子、午、卯、酉日,陰交於陽,氣不足,其痘多攻;寅、申、巳、亥日,陽會於陰,血不足,其痘多剝。辰日陽氣行下,血留不進,其痘補血,戌日陰氣行上,氣留不足,其痘補氣;丑未日氣血均行,其痘多吉;此以陰陽立說也。然人身氣血虛實,一覽可知,且性稟陰陽各異,豈可拘一定之時候,以概不一之性稟哉。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運行,白天在陽的方面運行,夜晚在陰的方面運行。從早晨寅時(約凌晨三點到五點)開始,氣血從中焦(脾胃)注入手太陰肺經;卯時(約早上五點到七點)注入手陽明大腸經;辰時(約早上七點到九點)注入足陽明胃經;巳時(約早上九點到十一點)注入足太陰脾經;午時(約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注入手少陰心經;未時(約下午一點到三點)注入手太陽小腸經;申時(約下午三點到五點)注入足太陽膀胱經;酉時(約下午五點到七點)注入足少陰腎經;戌時(約晚上七點到九點)注入手厥陰心包經;亥時(約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注入手少陽三焦經;子時(約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注入足少陽膽經;丑時(約凌晨一點到三點)注入足厥陰肝經。
氣血的運行,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如果氣運行失常,沒有在適當的時間運行,立刻就會出現病症。
而且人的手和腳,各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手的陰經,從內臟走向手指;手的陽經,從手指走向頭部;腳的陽經,從頭部向下走向腳;腳的陰經,從腳向上走向腹部,總共合起來就是十二條經絡。還有一種說法是,凡是子、午、卯、酉日,陰陽交會,氣不足,長痘疹時容易出現攻破潰爛的情況;寅、申、巳、亥日,陽陰交會,血不足,長痘疹時容易出現脫落剝離的情況;辰日陽氣向下運行,血滯留不向前,長痘疹時適合補血;戌日陰氣向上運行,氣滯留而不足,長痘疹時適合補氣;丑、未日氣血運行均勻,長痘疹時大多是好的現象。這些都是以陰陽的理論來說明的。
然而,人體氣血的虛實情況,其實可以清楚地了解,而且每個人的體質稟性陰陽各不相同,怎麼可以用固定的時間來概括所有不同的體質呢?
2. 七日五傳
一日、二日,胎毒自腎而發,至骨髓之分。二日、三日,傳心血脈之分。三日、四日,傳脾胃肌肉之分。四日、五日,傳至肝筋之分。五日、六日、傳肺皮毛之表。七日、八日,膿厚漸干而愈,否則為倒靨,或成癰腫矣。
白話文:
第一天、第二天,胎毒從腎臟發出,到達骨髓的部位。第二天、第三天,傳到心臟和血管的部位。第三天、第四天,傳到脾胃和肌肉的部位。第四天、第五天,傳到肝臟和筋的部位。第五天、第六天,傳到肺臟、皮膚和毛髮的表面。第七天、第八天,膿液變濃稠逐漸乾涸而痊癒,否則就會變成倒靨,或者形成癰腫。
3. 五臟胎毒所發
肝為水泡,其色青小,是即俗謂水痘也。肺為膿泡,稠濁色白而大,是即俗謂痘子也。心為癍而主血,其色赤而小次於水泡,是即俗謂瘄子也。脾為疹,其色淺黃而次於癍,是即俗謂麻子也。
白話文:
肝臟的胎毒會表現為水泡,顏色是青色且很小,這就是一般人說的水痘。肺臟的胎毒會表現為膿包,濃稠混濁,顏色是白色且比較大,這就是一般人說的痘子。心臟的胎毒會表現為斑點,主要與血有關,顏色是紅色且比水泡小一點,這就是一般人說的瘄子。脾臟的胎毒會表現為疹子,顏色是淺黃色,比斑點顏色更淺一點,這就是一般人說的麻子。
4. 五善七惡
痘有五善七惡,治者宜熟諳也。何謂五善?一飲食如常,二大小便調,三色澤紅活堅實,四脈靜身涼,手足和暖,五聲音響亮,動止安寧,五者不能華具,若得二三,自然清吉。其七惡者何?躁煩悶亂,譫妄恍惚,一也;嘔噦泄瀉,不能飲食,二也;青乾黑陷,癢塌破爛,三也;頭面預腫,鼻塞目閉,唇裂四也;寒戰咬牙,聲啞色黯,五也;喉舌潰爛,食入則嘔,飲水則嗆,六也;腹脹喘促,四肢逆冷,七也;七惡之中,但見一證,即勢不可為,七惡之外,復有渾身血泡,心腹刺痛,伏陷不出,癍疔肉硬,便溺皆血,尋衣捏空,是又速亡之侯矣。
白話文:
痘症有五種好的現象和七種不好的現象,治療的人應該非常熟悉這些。什麼是五種好的現象呢?第一,飲食像平常一樣;第二,大小便正常;第三,痘疹的顏色紅潤、有活力且堅實;第四,脈象平靜、身體涼爽、手腳溫暖;第五,聲音響亮、行動安穩。這五種好的現象不必全部具備,如果能有其中兩三種,自然就會痊癒。
那七種不好的現象是什麼呢?第一,煩躁不安、精神錯亂、胡言亂語、神情恍惚;第二,嘔吐、腹瀉、無法進食;第三,痘疹呈現青色、乾枯、黑色、凹陷、搔癢潰爛;第四,頭面腫脹、鼻塞眼閉、嘴唇乾裂;第五,發冷顫抖、牙齒緊咬、聲音沙啞、臉色晦暗;第六,喉嚨和舌頭潰爛,吃東西就吐,喝水就嗆;第七,腹部脹滿、呼吸急促、四肢冰冷。這七種不好的現象中,只要出現一種,情況就很危險了。除了這七種不好的現象,如果還出現全身血泡、心腹刺痛、痘疹隱藏不出、癍疹堅硬如釘、大小便都帶血、手亂抓衣服或捏空,這也是快速死亡的徵兆。
5. 論痘不可妄汗、妄下及宜微汗、微下證
夫汗下二舉,乃不得已於之所投也,如少誤焉,貽毒不淺。如痘證本稀,原無閉塞表熱不快之證,而妄用重藥以發之,則在後必成斑爛音啞,皮薄癢塌,或為虛脫者有矣。如氣血本和,原無便閉熱毒紫黑之證,而妄用重藥以下之,則在後必成陷伏不起,胃弱灰白,或變虛羸腹脹者有矣。此皆妄汗妄下之過也,可不慎歟!然痘亦有當微汗微下者,言微者,恐其過也。
如方熱方熾,紅點未見之先,影色不出,煩躁腮紅,起不活動者,則用輕揚之劑微開腠理,使痘易出,況火鬱則升之,以減其盛勢也。其劑如升麻葛根湯、參蘇飲之類。若既見紅點,則忌葛根,恐疏表太過,遂致成虛,根窠易塌,表實者用亦無妨。更有當下之證而不下,則在後必成紫黑而壅毒熱結血枯者,又為失下之患矣。
是以痘未出時,脈數洪大,小便赤澀,大便閉結,氣粗腹脹,唇燥煩渴者,此是熱毒壅盛而不得泄,宜微下之,使內無阻滯,榮衛升降,則痘自順矣。然痘瘡首尾無急證,慎勿輕為汗下,恐元氣一耗,則漿無自而成,後必為患矣。
白話文:
汗和瀉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得已才使用的手段,如果稍微用錯,造成的禍害可不小。像是痘瘡本來就很少,也沒有表熱閉塞不舒服的狀況,卻亂用猛藥來發汗,之後一定會變成斑點潰爛、聲音沙啞、皮膚薄而癢塌陷,甚至出現虛脫的狀況。又像是身體氣血本來就調和,沒有便秘熱毒紫黑的症狀,卻亂用猛藥來瀉下,之後一定會變成痘子凹陷不起、腸胃虛弱臉色灰白,甚至變成虛弱消瘦腹脹的狀況。這些都是亂發汗亂瀉下的過錯,能不謹慎嗎!
然而,痘瘡也有應該稍微發汗或稍微瀉下的情況,說「稍微」是怕太過。
像是剛發熱正旺盛,還沒看到紅點之前,皮膚顏色不明顯,出現煩躁臉頰發紅,躁動不安的情況,就要用輕清發散的藥物稍微打開皮膚毛孔,讓痘子容易發出來,況且火氣鬱結要讓它升散,以減輕其旺盛的氣勢。這種藥物就像升麻葛根湯、參蘇飲之類的。如果已經看到紅點了,就要避免用葛根,怕它疏散表邪太過,導致身體虛弱,痘根容易塌陷,如果體質強壯的人用倒也沒關係。
還有應該要瀉下卻沒瀉下的情況,之後一定會變成痘子紫黑壅塞,熱毒結聚,血液枯竭,這也是錯失瀉下時機的禍患。
所以,在痘子還沒發出來的時候,如果脈搏快而洪大,小便赤澀,大便秘結,呼吸粗重腹脹,嘴唇乾燥煩渴,這就是熱毒壅盛而無法發散出來,應該稍微瀉下,讓體內沒有阻滯,氣血運行順暢,痘子自然就順利發出來了。
然而痘瘡從頭到尾都沒有緊急的狀況,千萬不要輕易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怕消耗元氣,讓痘漿無法形成,之後一定會變成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