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26)
卷三十二 (26)
1. 榮衛論
自一日至二三日,口無穢氣,色澤光亮,以手按之,堅累可數,日長一日,身無斑點,根腳不散者,是雖有咳嗽噴嚏,呵欠驚悸之候,亦氣血沖和之證也。自四日至六日,勢如桃朵著露,綻然可愛,肌不甚腫,飲食如常者,此氣血充潤之候也。自七日至九、十日,光潤如珠,漿充神旺,頂足盤紅,身雖熱而不煩,口雖渴而不瀉者,此氣血安詳之侯也。自十日至十二日,依部結痂,蠟色有神,二便調實者,此氣血堅凝之候也。
自十三至十六日,身朗目開,痂毒盡脫,熱亦漸退者,此氣血還原之候也。如宜起脹之日,而平陷嫩薄,乾枯紫黑,吐瀉不時,驚搐煩悶,或癍或泡;如將充灌之日,而漿清頂陷,根腳散漫,飲食少進,熱極神昏,灰白無膿,或焦枯肉腫;如將收靨之日,而不結痂,瀉利頻作,聲啞陽氣促,咳嗽不食者,此皆氣血為病,榮衛不周,陰陽失序,致毒內攻而臟腑絕,故氣血實關乎痘,豈可忽哉!若以諸瘡皆屬心火,而以寒涼瀉心為事,致血凝毒滯,心為君主,何能運一身之血以成功耶!
白話文:
從第一天到第二、三天,如果口中沒有異味,氣色光亮,用手按壓,感覺結實飽滿且可以數得出數量,每天都在長大,身上沒有斑點,根部沒有散開的跡象,這就算是有咳嗽、噴嚏、打哈欠、驚嚇等症狀,也屬於氣血調和的表現。
從第四天到第六天,看起來像沾著露水的桃花花苞,綻放得惹人喜愛,肌肉沒有很腫脹,飲食也像平常一樣,這屬於氣血充盈滋潤的表現。
從第七天到第九、十天,痘疹光亮像珍珠一樣,漿液充足精神旺盛,頭頂和腳底都呈現紅色,身體雖然發熱但不會煩躁,口渴卻不會腹瀉,這屬於氣血安穩祥和的表現。
從第十天到第十二天,痘疹依附在皮膚上結痂,顏色像蠟一樣有光澤,大小便正常順暢,這屬於氣血堅固凝結的表現。
從第十三天到第十六天,精神清朗眼睛明亮,結痂的毒素完全脫落,發熱也逐漸消退,這屬於氣血恢復原狀的表現。
如果到了應該開始腫脹的時候,卻反而變得平陷、柔軟薄弱、乾燥枯萎、呈現紫黑色,或是時常嘔吐腹瀉、驚嚇抽搐、煩躁悶悶不樂,或者出現斑點和水泡;如果到了應該漿液充盈的時候,卻反而漿液清稀、頂部凹陷、根部散亂、食慾不振、高燒不退、神志不清、呈現灰白色沒有膿液,或者焦枯肉腫;如果到了應該收痂的時候,卻反而不結痂,腹瀉頻繁,聲音嘶啞、呼吸急促、咳嗽不吃東西,這些都是氣血生病,營衛之氣不周全,陰陽失調,導致毒素侵入體內,使臟腑衰竭,所以氣血實在是關係到痘疹的關鍵,怎麼可以輕忽呢!如果認為各種瘡瘍都屬於心火旺盛,就用寒涼藥物來瀉心火,這樣會導致血凝滯毒素積聚,心臟是君主,怎麼能運送全身的血液來完成康復呢!
2. 馮氏誠求心法
六脈為臟腑虛實之據,氣血強弱之徵,水火盛衰之驗,故治百病必憑脈用藥而無誤,痘瘡尤為據脈施治而有功。蓋痘瘡之出,全賴正氣以充托達表也。痘瘡之膿,全賴氣以煦之,血以濡之者,不獨氣血為用,更有真水真火,以為血之根而後煦濡有力,克成氣血之德也。痘瘡之收,既賴土德化毒之功,復寓歸藏之理,故氣血尚為標,而水火土乃其本也。
且諸瘡腫毒,非氣血不和所致,即暴受客熱而成,並無傳經定限,故可遷延歲月,或調和氣血而形腫內消,或解毒清涼而膿血勿潰,至於痘瘡得於生身之始,根於腎,發於心,傳於肝肺脾,剋期定限,十四日之中,自頭面以漸而下,見點起脹。貫漿收靨而後已,寧有內消者乎!寧有不成膿者乎!故必調理氣血,送毒出表,充托成膿,則毒化於外,還元於中,雖有客邪外犯,無足慮也。
是以治痘者,須於七日以前,如花之始蕾而發,其勢日盛,氣高於上之時,則助氣血以令頭面貫漿,氣交於中之時,則助氣血以令胸背貫漿,氣交於下之時,則助氣血以令腿足貫漿,借毒火之運行,而充貫成漿自易矣。有此藥力,以代氣血充貫之用,則膿成之後,氣血無傷,精神如故也,若不調補氣血,妄行解毒清涼,延緩時日,一至七日之後,如花之氣斂而欲謝矣。
其氣日衰而降,復欲升提氣血以達頭面行漿,不亦晚乎!況氣血日衰而充貫自難,毒火無從消化,重則內攻臟腑,輕則變生諸證,上古嬰兒,天稟有餘,故古方惟為疏表清理,以圖易出易解,蓋因氣血充足,不必為之瞻顧也。奈近世嬰孩,受質澆漓,雖名純陽之子,熟知陰既不足,而稟陽亦虛,當此行天之證發露,而陰陽兩虧者甚多,難出難膿。
若始也徒從疏表為事,則表虛者不能約束,任其一湧而出,則氣血充貫不周,定有難漿難靨之患。裡虛者中氣愈餒,無力載毒成形,昧者重用毒藥迅攻,實同無米炊飯之象,非轉虛而成內潰,即奔潰而如蠶種蛇皮。至於膿也,而惟圖清解為事,則陽虛者冰伏於中,陰虛者枯涸於表,水火不行,無形之化,氣血難成有質之功。況稟薄之芽兒,不耐疾病,一經發熱,數日元氣已傷於中,再加疏表故托,氣血輾轉潛耗。
痘之少者,雖虛而無傷乎性命,痘之密者,愈損而絕其生機。故張痛求至理,凡遇六脈洪大有力者,則從古法以解肌;若六脈沉微無力者,則微溫中以托裡,使中氣不餒,而氣血鼓舞,則逐毒而有力,起脹灌漿不謀而至也。若六脈弦數無力者,則惟於壯水之中,仍佐補火之藥,使噓濡有力,而自出也。
蓋可見痘瘡為標,氣血為本,書曰:認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此之謂也。
白話文:
脈象是判斷臟腑虛實、氣血強弱、以及體內陰陽盛衰的重要依據。所以,治療各種疾病必須根據脈象來用藥,這樣才不會出錯。對於痘瘡這種疾病,更要根據脈象來施治才能見效。痘瘡的發出,完全依賴體內的正氣來推動,使其從體內透發到體表。痘瘡的膿液,完全依賴體內的氣來溫煦它,血來滋養它。不僅僅氣血重要,更要有真水和真火作為血液的根本,這樣溫煦和滋養的力量才足夠,才能使氣血發揮作用。痘瘡的收斂,既依賴於脾土化解毒素的功能,也蘊含著將毒素歸藏的道理。所以說,氣血是痘瘡表現出來的“標”,而水、火、土才是根本。
一般的瘡腫毒,不是因為氣血不和導致,就是因為突然遭受外來的熱邪侵襲而形成,並沒有固定的傳播途徑和時間限制,因此可以拖延很久。有時可以通過調和氣血使腫脹消退,有時可以通過解毒清熱使膿液不潰破。但是痘瘡卻不同,它是在人剛出生時就已經潛伏的,根源在於腎,表現於心,然後傳播到肝、肺、脾等臟器,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在十四天左右,從頭面部逐漸向下蔓延,出現紅點、腫脹,然後化膿、結痂痊癒。哪有不化膿而自行消退的呢?哪有不結膿痂的呢?所以,必須要調理氣血,將毒素從體內引導到體表,使其化膿。當膿液形成之後,毒素就排出了體外,而體內的氣血就沒有受到損害,精神也就恢復了。如果不及時調補氣血,反而妄用解毒清涼的藥物,延誤了病情,一旦過了七天,就像花朵凋謝一樣,氣血開始衰弱下降。如果這時再想提升氣血,使毒素順利地從頭面部排出,那不是太晚了嗎?更何況氣血衰弱,難以充養到全身,毒火也無法消散,嚴重的話會侵犯內臟,輕微的也會產生各種病症。古代的嬰兒,天生體質強壯,所以古方只是疏散體表、清理毒素,就能夠使痘瘡容易發出、容易消散,那是因為他們的氣血充足,不需要特別的調理。但是現在的嬰兒,體質虛弱,雖然號稱純陽之體,實際上陰液不足,陽氣也虛弱。當他們出現痘瘡這種疾病時,往往會出現陰陽兩虛的情況,導致痘瘡難以發出、難以化膿。
如果在剛開始發病時,只是單純地疏散體表,那麼體表虛弱的人就會無法約束毒素,導致毒素大量湧出,使得氣血無法充分運行到全身,就一定會出現難以化膿、難以結痂的情況。體內虛弱的人,中氣會更加衰弱,無力將毒素運送到體表形成膿液。不明事理的人還會大量使用毒性強的藥物來迅速攻伐,這就像沒有米卻要煮飯一樣,不是轉為虛弱導致膿毒內陷,就是潰爛如蠶種蛇皮。即使膿液已經形成了,如果只是一味地清熱解毒,那麼陽虛的人體內的陽氣會被寒邪冰伏,陰虛的人體表的陰液會枯竭,水火無法正常運行,這樣氣血就難以轉化為有形的物質,形成膿液。更何況體質虛弱的嬰兒,本來就抵抗力差,一旦發熱,幾天下來,元氣就會損傷,如果再用疏散體表的藥物,就會更加損耗氣血。
痘瘡少的,即使體虛也不會危及生命,但是痘瘡多的,就會更加損害身體,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張氏(指馮氏)苦苦追尋其中的道理。凡是遇到脈象洪大有力的,就按照古法,用解表的藥物;如果脈象沉細無力的,就要用溫補中氣的藥物,使中氣不虛,氣血旺盛,這樣就有力量將毒素排出體外,痘瘡的紅點自然會腫脹起來,化膿結痂也就自然而然了。如果脈象弦數無力的,就應當在補腎水(滋陰)的同時,適當的加入補火(扶陽)的藥物,這樣才能使滋養的力量足夠,痘瘡自然就能順利發出。
由此可見,痘瘡只是表面現象,氣血才是根本。正如醫書所說:“認識到疾病的表面現象,就要從根本上治療,這樣治療千人都不會出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