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25)
卷三十二 (25)
1. 順險逆三法說
痘有順、險、逆三者,治痘之不可不知也。順者,吉之象也。逆者,凶之象也。險者,悔吝之象也。吉則不必治,治之反凶,凶不勞治,治則無益,至於險者則宜治矣。夫痘之不齊,由氣血之不均也。凡氣血充盛,則毒易解而為順矣。此不治而自痊者也。如氣血損則毒難愈,而為逆矣,此即雖治而無益者也。
惟氣血少弱,其毒不能頓解,而生意不固乎中,故必加以補益扶持之功耳。所謂得助者昌,失助者亡。且痘疏而毒少者,則邪不勝正,其氣自和,其勢自順,不須服藥;若痘密而毒多者,則邪正相持,其氣乃病,其勢乃險,此宜抑邪扶正,使邪氣亟奪而不為正氣之賊。若痘稠密無縫而毒甚者,則正不勝邪,其氣自乖,其勢自逆,即雖善治者,束手待斃而已。
故順者勿治,險者貴治,逆者不治,其理於此可見矣。
白話文:
痘瘡有順、險、逆三種情況,這是治療痘瘡的人不能不知道的。順症,是吉利的徵兆;逆症,是凶險的徵兆;險症,則是讓人感到後悔、困擾的徵兆。遇到順症,就不必治療,如果治療反而會變成凶險;遇到逆症,也不用費力治療,治療也沒有幫助。至於險症,就應該要治療。
痘瘡的發病狀況不一致,是因為身體的氣血不均勻。一般來說,氣血充足旺盛,毒素就容易化解,而成為順症。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治療,自己就會痊癒的。如果氣血虛弱,毒素就難以消除,就會變成逆症,即使治療也沒有用。
只有在氣血稍微虛弱,毒素無法立刻消除,而身體的生機也不穩固的情況下,才需要用補益扶持的方法來治療。這就是所謂的「得到幫助的就會昌盛,失去幫助的就會滅亡」。而且,如果痘瘡稀疏,毒素也比較少,那麼邪氣就不能勝過正氣,身體的氣自然平和,情勢自然順利,就不需要吃藥;如果痘瘡密集,毒素又多,那麼邪氣和正氣就會互相抵抗,身體的氣就會生病,情勢就會變得危險,這時就應該抑制邪氣,扶助正氣,讓邪氣迅速被壓制,而不會傷害正氣。如果痘瘡非常稠密,沒有空隙,而且毒性很強,那麼正氣就不能勝過邪氣,身體的氣自然紊亂,情勢自然轉為逆症,即使是再高明的醫生,也只能束手無策,等待死亡的來臨。
因此,順症不用治療,險症需要積極治療,逆症則不用治療,這其中的道理就是這樣。
2. 榮衛論
夫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內外衛護,互為滋養,得天地生生之道而無咎矣。然榮衛根於元氣,元氣固則榮衛於脈之內外,陰陽相濟而無間斷,自能拘血附位而功成矣。若氣在內而外不及,則血載毒出為外剝,氣在外而內不續,則血載毒入為內攻,陽道虛陰往從之,陰道虛陽往從之義也。是以榮衛者,氣血之德也。
氣血者,痘毒之廬也。痘毒者,氣血之賊也。榮衛德盛,則力戰其賊而廬舍全,榮衛德衰,則賊肆其虐而廬舍剝,血不能載則塌,氣不能拘則陷,故痘宜調補氣血,血生則內固,氣益則外旺,榮血得以隨氣之情,培根於內,衛氣得以順血之情,保障於外矣。夫人之一身,本乎榮衛。
衛者,陽氣所以開闔橐龠,運動樞機者也。榮者,陰血所以充溢臟腑,灌溉肢體者也。故氣虛則神機息,血虛則化源絕,然二者又不可偏勝也。夫痘瘡之毒,本於五臟之液,各隨經絡部位,直犯榮衛而出,因即氣血從之,故觀其里來堅厚,窠囊充長者,氣之足也;根芽紅活,形色潤澤者,血之足也。氣血既足,則痘易發易靨,不須施治,以蹈實實之戒。
如平陷嫩薄者,氣之病也,乾枯紫黑者,血之病也,此宜責而治之,不可因循以貽後悔。然脾胃者,氣血之父也。心腎者,氣血之母也。肝肺者,氣血之舍也。脾納水穀,其悍氣注於腎而為氣,腎舍於肺而為衛,以溫肉分,充皮毛,肥腠理,司開闔也。若衛氣虛則瘡不起發,其毒乘氣之虛而入於肺,肺受之而為陷伏,而歸於腎矣。
抑脾納水穀,其精氣注於心而為血,心舍於肝而為榮,以走九竅,注六經,朝百脈也。若榮血虛則瘡不光澤,其毒乘血之虛而入於肝,肝受之則為癢塌,而歸於心矣。故凡治此者,氣病治氣,血病治血,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仍以脾胃為主,而不可犯之。凡寒涼解毒,傷胃瀉心之藥,不可輕用也。
夫血之榮,如水之溶,周流灌溉,造化潛孚,無時止息。氣之衛,如域之堅,範圍充固,浩然剛大,直養無害。痘之一證,始末俱賴於榮衛,淫毒之攻侮,非血氣不足以表暴,形色之呈見,非血氣不能以鼎峻,囊廓之布列,非血氣不能以充貫,是以氣血不可相離,陰陽不可相犯,而有偏勝也。血陰宜下,氣陽宜上,理之然也。
若痘以陰犯陽,則氣失其平,而有焦紫疔癍之患;以陽凌陰,則血逐於邪,而致灰煤塌陷之危。偏勝於陽,陽為熱,熱傷氣,氣虛則為陷為伏;偏勝於陰,陰為寒,寒則氣血凝滯,不能生長矣。故痘之出,最宜氣血調和,是以發熱之時,色將放標,欲其熱緩氣平,二便如常,兩類不甚赤,六脈不甚洪,見點累累,根肥頂尖,色甚紅活者,此氣血調和之候也。
白話文:
榮在脈絡中運行,衛在脈絡外運行,內外互相保護,互相滋養,這樣就能順應天地生生不息的法則而沒有禍患。然而,榮衛之氣都根源於元氣,元氣穩固,榮衛之氣在脈絡內外就能陰陽協調而不會間斷,自然能夠使血液固定在它應在的位置而發揮作用。如果氣在體內而無法到達體外,那麼血液就會挾帶毒素向外排洩,導致體表破損;如果氣在體外而無法進入體內,那麼血液就會挾帶毒素向內侵襲。這就像陽氣虛弱,陰氣就會跟著它跑,陰氣虛弱,陽氣也會跟著它跑的道理一樣。所以說,榮衛是氣血的功能表現。
氣血是痘瘡毒邪的寄居之所。痘瘡毒邪是氣血的敵人。榮衛的功能旺盛,就能有力地抵抗毒邪,保全身體;榮衛的功能衰弱,毒邪就會肆虐,破壞身體。血無法承載就會塌陷,氣無法固攝就會下陷。所以治療痘瘡應該調理補養氣血,血充足則身體內部穩固,氣旺盛則體表強健,榮血能順應氣的運行,在體內紮根;衛氣能順應血的運行,在體外保護身體。人的一身,根本就在於榮衛。
衛氣是陽氣,它負責開關身體的通道,推動身體的機能運轉。榮氣是陰血,它負責充養臟腑,灌溉肢體。所以氣虛則身體的機能會停止,血虛則化生的源頭會斷絕,但兩者又不能偏盛。痘瘡的毒邪,本源於五臟的精液,各自隨著經絡的走向,直接侵犯榮衛而表現出來,氣血也因此受到影響。所以觀察痘瘡,如果內部堅實飽滿,外形隆起充實,那是因為氣充足;如果根部紅潤有活力,顏色光澤,那是因為血充足。氣血充足,痘瘡就容易發出來也容易消退,不需要特別治療,避免過度治療。
如果痘瘡平坦、軟弱、薄弱,那是因為氣虛;如果痘瘡乾燥、枯萎、呈紫黑色,那是因為血虛。這些情況就需要積極治療,不能拖延而留下後患。脾胃是氣血的父親,心腎是氣血的母親,肝肺是氣血的住所。脾胃吸收水穀精微,其精悍之氣注入腎臟而化為氣,腎臟又把氣輸送到肺臟而化為衛氣,用來溫暖肌肉,充養皮膚毛髮,滋潤肌膚,負責開合。如果衛氣虛弱,痘瘡就發不出來,毒邪就會趁氣虛入侵肺臟,導致肺功能受損而使痘瘡潛伏下去,最後歸於腎臟。
另外,脾胃吸收水穀精微,其精華之氣注入心臟而化為血,心臟又把血輸送到肝臟而化為榮血,用來運行於九竅,注入六經,會聚於百脈。如果榮血虛弱,痘瘡就沒有光澤,毒邪就會趁血虛入侵肝臟,導致肝功能受損而使痘瘡瘙癢塌陷,最後歸於心臟。所以凡是治療這些情況,氣病就要治療氣,血病就要治療血,寒證要溫補,熱證要清瀉,虛證要補益,實證要瀉泄,仍然要以脾胃為根本,不要侵犯它。凡是寒涼解毒,損傷脾胃,瀉心火的藥物,不可以輕易使用。
血液的運行,就像水流一樣,周流全身,灌溉各處,造化孕育,無時無刻不在運行。氣的防護,就像邊境的堅固防線,範圍廣大,充實穩固,浩然正大,直接滋養身體而無害。痘瘡這個病症,從頭到尾都依賴於榮衛的功能。毒邪的侵襲,沒有充足的氣血就無法表現出來;痘瘡的顏色,沒有充足的氣血就無法隆起;痘瘡的形態分佈,沒有充足的氣血就無法充實圓滿。所以氣血不可分離,陰陽不可互相侵犯,不能有偏盛的情況。血屬陰,應該向下運行;氣屬陽,應該向上運行,這是自然的道理。
如果痘瘡是因為陰氣侵犯陽氣,那麼氣就會失去平衡,產生焦紫疔瘡等病症;如果痘瘡是因為陽氣侵犯陰氣,那麼血就會跟隨邪氣而流失,導致痘瘡呈現灰黑塌陷的危險。陽氣偏盛,陽屬熱,熱會損傷氣,氣虛就會導致痘瘡下陷或潛伏;陰氣偏盛,陰屬寒,寒則氣血凝滯,無法正常生長。所以痘瘡的發出,最重要的是氣血調和。因此,在發熱的時候,痘瘡將要發出,應該讓發熱緩和,氣機平和,大小便正常,兩頰不至於太紅,脈象不至於太洪大,痘點一個個出現,根部肥厚,頂端尖起,顏色鮮紅有活力,這就是氣血調和的表現。
從第一天到兩三天,口中沒有穢氣,痘瘡色澤光亮,用手按壓,堅實飽滿可以數得清,一天比一天長大,身體沒有斑點,根部不散開,即使有咳嗽噴嚏,哈欠驚悸的情況,也是氣血沖和的表現。從第四天到六天,痘瘡像剛綻放的桃花,嬌嫩可愛,皮膚沒有很腫脹,飲食正常,這是氣血充潤的表現。從第七天到九、十天,痘瘡光潤如珍珠,漿液充盈,精神旺盛,頂部飽滿,周圍紅暈,即使身體發熱也不會煩躁,即使口渴也不會腹瀉,這是氣血安詳的表現。從第十天到十二天,痘瘡按部位結痂,痂皮有光澤,大小便正常,這是氣血堅凝的表現。
從第十三天到十六天,精神清爽,眼睛明亮,痂皮脫落,發熱也逐漸消退,這是氣血恢復正常的表現。如果應該開始腫脹的時候,痘瘡卻平坦、軟弱、薄弱,乾燥、枯萎、呈紫黑色,嘔吐腹瀉不定時,驚嚇抽搐煩躁,或者出現斑疹水泡;如果應該漿液充滿的時候,痘瘡卻漿液清稀、頂部凹陷、根部鬆散,食慾不振,發熱嚴重、神志昏迷,顏色灰白沒有膿液,或者焦枯肉腫;如果應該結痂的時候,痘瘡卻不結痂,腹瀉頻繁,聲音沙啞,呼吸急促,咳嗽不進食,這些都是氣血出了問題,榮衛功能失調,陰陽失去平衡,導致毒邪內攻,損傷臟腑,所以氣血對痘瘡的影響非常重要,怎麼可以忽略呢!如果認為所有瘡瘍都是心火所致,而採用寒涼藥物瀉心火,會導致血液凝滯,毒邪滯留,心臟是君主,怎麼能夠運轉全身的血液而發揮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