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三十二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二 (24)

1. 五經治法

(薄荷、黃柏各等分、入青苔少許,和勻搓。)如口舌生瘡而腫礙者,痘靨自愈,不必治,治不效。

痘有咽喉腫痛者,首尾俱用利咽解毒湯,(山豆根、麥冬、元參、桔梗、牛蒡、防風、甘草煎,食後良久分三二起緩服。)外用王鎖匙搽。(硼砂、樸、硝、殭蠶、冰片,研細,竹管吹之。)

痘有音啞者,當細辨痘色,以分順逆。若痘色紅者,行漿而音啞者,此氣喉有痘也。是以外痘行漿時,內痘亦行漿也,窒礙氣道而音不亮也,待外痘靨則內痘亦消,而音自亮矣。此不必別加調治也。若痘色虛陷,灰白而音啞者,乃血氣虛弱,送毒不出,毒留於肺,肺氣受傷,以致失音,此則危矣。宜參麥清肺湯主之。兼用千金內托散。

痘有咽喉嗆水者,順逆不同,須當分辨。若痘灌膿漿時嗆水者,喉中有痘也,外痘成漿則內痘亦成漿,壅於會厭門而嗆也。蓋是門乃飲食所進之處,既有所壅,則飲水必溢入氣喉而發嗆,若食物有渣,自能嚥下,不犯氣道,故不嗆也。待外痘靨則內自痊,不藥而愈矣。然此雖嗆水,其喉不甚痛也。

若痘未行漿,而喉先嗆水,此則毒氣壅塞,其喉必痛,宜用利咽解毒湯。

痘有小便赤澀者,宜導赤湯。(木通、赤茯苓、麥冬、車前子、生地、甘草、人參、燈心同煎,飢時服之。如不應宜八正湯。赤茯苓、瞿麥、萹蓄、車前子、山梔、木通各八分,滑石末二錢,甘草四分,燈心同煎服。熱甚大便亦秘加大黃一錢。)

白話文:

五經治法

(薄荷、黃柏各取等量,加入少許青苔,混合均勻搓揉。)如果口舌生瘡,腫脹阻礙,那麼痘疹的膿皰自然會痊癒,不必特別治療,治療也沒效果。

痘疹如果引起咽喉腫痛,從初期到末期都使用利咽解毒湯來治療。(用山豆根、麥冬、元參、桔梗、牛蒡、防風、甘草煎煮,飯後過一段時間,分兩三次慢慢服用。)外用王鎖匙散來塗抹。(用硼砂、樸硝、硝石、殭蠶、冰片,研磨成細粉,用竹管吹入患處。)

痘疹如果導致聲音嘶啞,應仔細辨別痘疹的顏色,以此區分順逆。如果痘疹顏色紅潤,在出漿時出現聲音嘶啞,這是因為氣管喉嚨裡也長了痘疹。外面的痘疹出漿時,裡面的痘疹也會出漿,阻塞了氣道,導致聲音不響亮。等外面的痘疹結痂,裡面的痘疹也會消退,聲音自然會恢復清晰。這種情況不必另外治療。如果痘疹顏色虛弱下陷,呈灰白色,並且聲音嘶啞,這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將毒素排出,毒素滯留在肺部,損傷了肺氣,導致失聲,這種情況就比較危險了。應該用參麥清肺湯來治療。同時配合使用千金內托散。

痘疹如果導致喝水嗆咳,順逆情況不同,必須仔細分辨。如果痘疹化膿出漿時出現嗆咳,那是因為喉嚨裡長了痘疹,外面的痘疹成漿,裡面的痘疹也成漿,阻塞了會厭門,所以才會嗆咳。因為會厭門是飲食進入的地方,如果被阻塞,那麼喝水就會溢入氣管喉嚨而引起嗆咳。如果吃的是有渣的食物,反而可以順利嚥下,不會進入氣管,所以不會嗆咳。等外面的痘疹結痂,裡面的也會自然痊癒,不用藥物也會好。但這種情況雖然會嗆水,喉嚨卻不會很痛。

如果痘疹還沒出漿,喉嚨就先出現嗆咳,這是因為毒氣壅塞,喉嚨一定會很痛,應該使用利咽解毒湯。

痘疹如果導致小便赤黃、排尿困難,應該使用導赤湯來治療。(用木通、赤茯苓、麥冬、車前子、生地、甘草、人參、燈心草一同煎煮,空腹服用。如果沒有效果,應該用八正湯。用赤茯苓、瞿麥、萹蓄、車前子、山梔子、木通各取八分,滑石末二錢,甘草四分,加入燈心草一同煎煮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大便也乾燥,可以加大黃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