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丸

HUAI J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2%
脾經 10%
胃經 8%
小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槐角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槐角、紅花、黃芩、防風、槐花、地榆、赤芍、大黃、枳殼、當歸、生地黃、荊芥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消炎等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 大腸火盛:大腸熱盛,常表現為口乾、便祕、腹脹、便血等。
  • 滯熱便祕:因熱邪瘀滯腸道,導致便祕,常伴有腹痛、腹脹、口乾等。
  • 腸風下血:腸道中風熱之邪引起的便血,常伴有腹痛、肛門灼熱等。
  • 痔瘡痛癢:痔瘡腫脹、疼痛,常伴有肛門瘙癢、便血等。

總結

中藥方劑「槐角丸」,主要成分是:槐角,紅花,黃芩,防風,槐花,地榆,赤芍,大黃,枳殼,當歸,生地黃,荊芥,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消炎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大腸火盛、滯熱便祕、腸風下血、痔瘡痛癢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槐角(蜜炙,為末,炒)1錢,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爛,入諸末再研),丁香20粒。
消積滯。
上為細末,爛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空心薑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槐角丸由槐角、紅花、黃芩、防風、槐花、地榆、赤芍、大黃、枳殼、當歸、生地黃、荊芥等中藥組成。

槐角、紅花、黃芩、防風、槐花、地榆、赤芍、大黃、枳殼、當歸、生地黃、荊芥等中藥均具有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大腸火盛、滯熱便秘、腸風下血、痔瘡痛癢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槐角丸有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服用槐角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槐角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組成:槐角、當歸、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主治:痔瘻。

槐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七。 組成:槐角(去梗,爲末,入烏牛膽內,掛透風處)。 主治:痔漏有膿血,大便結燥,腫硬疼痛。

槐角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炒槐角1兩,枳殼5錢(炒),橘紅3錢(老樹),甘草1錢。 主治:清腸止血。主治:痔漏。

槐角丸, 出處:《扶夀精方》引朱上卿方。 組成:槐角子1兩,枳殼(麸炒)5錢,當歸尾(酒洗)5錢,黃芩(酒洗)5錢,黃柏(酒洗)5錢,側柏葉(酒洗)5錢,黃連5錢,荊芥穗5錢,防風5錢,地榆5錢。 主治:腸風下血,不間糞前後,遠年近日。

槐角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槐角(炒)144兩,紅花12兩,黃芩96兩,防風48兩,槐花(炒)96兩,地榆炭96兩,赤芍48兩,大黃48兩,枳殼48兩,當歸48兩,生地96兩,荊芥穗48兩。 主治:疏風涼血,瀉熱潤燥。主治:大腸火盛,滯熱便秘,腸風下血,痔瘡痛癢。

槐角丸, 出處:《局方》卷八(寶慶新增方)。 組成: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當歸(酒浸1宿,焙)半斤,防風(去蘆)半斤,黃芩半斤,枳殼(去瓤,麸炒)半斤。 主治:止癢痛,消腫聚,驅濕毒。清腸疏風,涼血止血。主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瘻;及腸風瘡內小蟲,裏急下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