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丸

HUAI J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2%
脾經 10%
胃經 8%
小腸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腎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槐角丸方劑中包含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槐角性寒,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 槐角對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痔瘡出血、鼻衄、崩漏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槐角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療效。 槐角常與其他清熱涼血、止血消腫藥材配伍使用,如地榆、白茅根等,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槐角作為槐角丸的主要藥材,在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並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槐角丸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槐角丸多用於治療痔瘡、便血等症,而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並有助於痔瘡消退。
  2. 輔助槐角清熱涼血: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紅花與槐角搭配,可增強其清熱涼血的功效,並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治療痔瘡等症的綜合效果。

槐角丸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槐角丸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便血、痔瘡等症。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與槐角相輔相成,加強清熱涼血之效。
  2. 解毒消腫:槐角丸中槐角有收斂止血之效,但若血熱毒盛,則可能導致瘡瘍腫痛。黃芩具有解毒消腫之功,可與槐角協同作用,防止瘡瘍腫痛,確保治療效果的安全性。

槐角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槐角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便祕、痔瘡、肛裂等症。防風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症狀。

2. 調和藥性:槐角丸中含有大量寒涼藥材,如槐角、大黃等,容易導致脾胃虛寒。防風性味辛溫,可以溫補脾胃,平衡藥性,避免寒涼藥材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使藥效更加平和。

槐角丸中加入槐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止血功效: 槐花與槐角皆具清熱涼血、止血之效,二者配伍,相輔相成,可增強止血功效,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齒衄、咯血等,能發揮更佳的療效。
  2. 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槐花性涼,具清熱解毒之功,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炎症反應。槐角則善於止血消腫,二者合用,能有效控制炎症發展,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熱毒瘀血所致的瘡瘍腫痛等症。

槐角丸中加入地榆,主要原因有二:

1. 止血固精: 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收斂固澀之效。槐角丸主治血熱妄行、血崩、尿血等症,地榆可幫助涼血止血,並收斂固精,防止血熱傷及腎氣,達到止血固精之效。

2. 清熱解毒: 地榆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協助槐角清熱解毒,並消散血熱,防止血熱瘀滯,加強槐角丸的治療效果。

槐角丸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涼血止血: 槐角本身性寒,善於涼血止血,而赤芍亦性涼,能清熱涼血,與槐角相輔相成,加強其涼血止血之效,適用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症狀。
  2.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配合槐角的止血作用,有助於止血後快速恢復,避免血瘀留滯。

槐角丸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瀉火解毒、清熱涼血之效。

槐角本身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但對於一些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病症,單靠槐角可能效果不足。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與槐角配伍,可增強槐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更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促進血液迴圈,達到治療效果。

槐角丸方劑中加入枳殼,乃因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積之效。槐角丸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便血、痔瘡等症。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能理氣消積、化痰散結,且能瀉肝火,降胃氣,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脾胃氣滯所致的便祕、腹痛等症,協同槐角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功效,共奏清熱涼血,潤腸通便之效。

槐角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血瘀:槐角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效,但其性偏寒涼,容易導致氣血不足。而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溫補脾腎,改善槐角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溫和,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更好地發揮槐角的止血效果。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槐角丸主要用於治療痔瘡出血、便血等症,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與槐角的涼血止血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血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槐角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槐角丸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便血、痔瘡出血、鼻衄等症狀,而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止血生肌,與槐角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血功效。
  2.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生地黃兼具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槐角丸中,槐角性寒,易傷陰津,而生地黃可滋陰潤燥,防止槐角過寒傷陰,同時滋養血液,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平衡藥性,增強療效。

槐角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熱之效,可與槐角等藥材相輔相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共同改善由風熱或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2. 活血通絡:荊芥亦有活血通絡之功,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效發揮,同時能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進一步提升藥方療效。

總而言之,荊芥的加入,有效提升了槐角丸的疏風解表、活血通絡功效,使其在治療相關疾病方面更具療效。

主治功效


槐角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槐角、紅花、黃芩、防風、槐花、地榆、赤芍、大黃、枳殼、當歸、生地黃、荊芥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消炎等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 大腸火盛:大腸熱盛,常表現為口乾、便祕、腹脹、便血等。
  • 滯熱便祕:因熱邪瘀滯腸道,導致便祕,常伴有腹痛、腹脹、口乾等。
  • 腸風下血:腸道中風熱之邪引起的便血,常伴有腹痛、肛門灼熱等。
  • 痔瘡痛癢:痔瘡腫脹、疼痛,常伴有肛門瘙癢、便血等。

總結

中藥方劑「槐角丸」,主要成分是:槐角,紅花,黃芩,防風,槐花,地榆,赤芍,大黃,枳殼,當歸,生地黃,荊芥,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消炎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大腸火盛、滯熱便祕、腸風下血、痔瘡痛癢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槐角(蜜炙,為末,炒)1錢,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爛,入諸末再研),丁香20粒。
消積滯。
上為細末,爛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空心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槐角丸有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服用槐角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槐角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組成:槐角、當歸、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主治:痔瘻。

槐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七。 組成:槐角(去梗,爲末,入烏牛膽內,掛透風處)。 主治:痔漏有膿血,大便結燥,腫硬疼痛。

槐角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炒槐角1兩,枳殼5錢(炒),橘紅3錢(老樹),甘草1錢。 主治:清腸止血。主治:痔漏。

槐角丸, 出處:《扶夀精方》引朱上卿方。 組成:槐角子1兩,枳殼(麸炒)5錢,當歸尾(酒洗)5錢,黃芩(酒洗)5錢,黃柏(酒洗)5錢,側柏葉(酒洗)5錢,黃連5錢,荊芥穗5錢,防風5錢,地榆5錢。 主治:腸風下血,不間糞前後,遠年近日。

槐角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槐角(炒)144兩,紅花12兩,黃芩96兩,防風48兩,槐花(炒)96兩,地榆炭96兩,赤芍48兩,大黃48兩,枳殼48兩,當歸48兩,生地96兩,荊芥穗48兩。 主治:疏風涼血,瀉熱潤燥。主治:大腸火盛,滯熱便秘,腸風下血,痔瘡痛癢。

槐角丸, 出處:《局方》卷八(寶慶新增方)。 組成: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當歸(酒浸1宿,焙)半斤,防風(去蘆)半斤,黃芩半斤,枳殼(去瓤,麸炒)半斤。 主治:止癢痛,消腫聚,驅濕毒。清腸疏風,涼血止血。主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瘻;及腸風瘡內小蟲,裏急下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