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經驗方》~ 痔瘡(附便血)

回本書目錄

痔瘡(附便血)

1. 痔瘡(附便血)

槐角丸,治痔漏腫痛,或便血。

槐角(一兩),防風,地榆,枳殼(麩炒),當歸(酒洗,各一兩)

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滾湯下。腫痛或便秘,飲槐花酒。膿多或倦,宜服黃耆人參湯。潰而作痛,宜服乳香止痛散。

雙解散,治男子交感強固精氣,以致精血交錯,肛門連拗腫痛,大小便澀滯。

辣桂,大黃(炒),白芍藥,澤瀉,牽牛(炒搗),桃仁(去皮尖,各二錢半),甘草(五分),乾薑(一錢)

作二劑,水二鍾,煎七分,空心並食前服。

秦艽白朮湯,治痔瘡作痛,大便乾燥,或下血。

秦艽,桃仁(去皮尖,研膏),皂角(煅存性),枳殼(麩炒),當歸尾(酒拌),澤瀉,白朮(各一錢二分),地榆(一錢,血不止倍之)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祛風潤燥湯,治痔瘡焮腫作痛,大便秘澀。

防風,荊芥,羌活,黃連,黃芩,秦艽,枳殼(各一錢半),當歸(酒拌),皂角仁(去皮,燒存性),桃仁(去皮尖,研了),澤瀉,紅花(各一錢),大黃(煅,二錢)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治痔瘡下疳瘡

臘月取羊膽一枚,入片腦末一分,置風處,用時以涼水化開,頻敷患處。內服槐子酒,或加味瀉肝湯。熊膽更佳。如眼痛者點之尤效。

又方,治痔瘡痛不可忍。

槐樹根(七兩,不犯鐵,搗碎),片腦末(一分),指甲草(七顆,蜀人呼為芒草,採餵豬,饑民亦食之,高二三寸)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一小盞,入冰片末,候溫,頻敷患處。內服槐子酒。無指甲草亦可。

治便紅

用黃連、吳茱萸等分,熱湯拌濕,罨一二日同炒,各另為末,各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糞前紅服茱萸丸,糞後紅服黃連丸,俱酒下。如四五服不應者,乃氣虛不能攝血,以六君子湯加黃耆、地松治之。再不應,以補中益氣湯倍加柴胡、升麻升舉之。切忌寒涼之劑。

白話文:

[痔瘡(附便血)]

使用「槐角丸」治療痔瘡腫痛,或有便血癥狀。 配方包括:槐角(約30克)、防風、地榆、麩炒過的枳殼、酒洗過的當歸(每樣約30克)。磨成粉末後,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空腹時用熱水送服。如果腫痛或便祕,可以飲用槐花酒。膿多或感到疲倦,則建議服用黃芪人參湯。潰爛並感到疼痛時,適合服用乳香止痛散。

「雙解散」用於治療男性因交感強烈,精氣固結導致的精血交錯,造成肛門連帶腫痛及大小便不暢。 配方包括:辣桂、炒過的大黃、白芍藥、澤瀉、炒搗過的牽牛、去皮尖的桃仁(各約7.5克)、甘草(約1.5克)、乾薑(約3克)。此爲兩劑,以水兩杯煎至七分,空腹或餐前服用。

「秦艽白朮湯」用於治療痔瘡疼痛,大便乾燥或出血。 配方包括:秦艽、去皮尖的桃仁(研成膏)、煅過的皁角、麩炒過的枳殼、酒拌的當歸尾、澤瀉、白朮(各約3.6克)、地榆(約3克,如果出血不止則加倍)。 此爲一劑,以水兩杯煎至八分,餐前服用。

「祛風潤燥湯」用於治療痔瘡腫脹疼痛,大便閉塞。 配方包括:防風、荊芥、羌活、黃連、黃芩、秦艽、麩炒過的枳殼(各約4.5克)、酒拌的當歸、去皮燒存性的皁角仁、去皮尖的桃仁(研碎)、澤瀉、紅花(各約3克)、煅過的大黃(約6克)。 此爲一劑,以水兩杯煎至八分,餐前服用。

治療痔瘡和下疳瘡: 在臘月取一枚羊膽,加入一分的片腦末,置於通風處保存。使用時以涼水化開,頻繁塗抹於患處。內服槐子酒,或者加味瀉肝湯。熊膽的效果更佳。對於眼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另一方,治療痔瘡疼痛難忍: 配方包括:槐樹根(約210克,避免使用鐵器,搗碎)、片腦末(一分)、指甲草(七顆,四川人稱爲芒草,用來餵豬,饑民也會食用,高度約二三寸)。 此爲一劑,以水兩杯煎至一小碗,加入片腦末,待溫熱後頻繁塗抹於患處。內服槐子酒。如果沒有指甲草也可以。

治療便血: 使用等量的黃連和吳茱萸,用熱湯拌溼,放置一兩天後一起炒制,分別研磨成粉末,分別以麪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錢。糞前出血服用吳茱萸丸,糞後出血服用黃連丸,都以酒送服。如果四到五次服用後沒有效果,可能是氣血虛無法控制血液,可以用六君子湯加黃芪、地松治療。如果仍然無效,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倍柴胡、升麻來提升。務必避免使用寒涼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