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經驗方》~ 腫瘍

回本書目錄

腫瘍

1. 腫瘍

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名荊防敗毒散。治癰疽、疔腫、發背、乳癰等證,增寒壯熱,甚至頭痛拘急,狀似傷寒者,宜服一二劑以衰其毒,輕則內自消。若至六七日不消,可服托裡消毒散。

人參,前胡,柴胡,羌活,獨活,川芎,桔梗,枳殼(麩炒),茯苓,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熱甚,或痛甚者加黃芩、黃連。大便不通,量加大黃(煨)、朴硝。

托裡消毒散,治一切癰疽,服前藥不消者,宜服此藥。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如有瘡口,宜貼膏藥,斂即不用,切忌早敷生肌之藥。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白朮(炒),茯苓(各一錢),白芷,金銀花(各七分),甘草(五分)

作一劑,水二鍾,煎至八分。瘡在上,食後服。瘡在下,食前服。

仙方活命散,治一切癰疽疔腫,不問腫潰。

穿山甲(同蛤粉炒黃色),甘草節,防風,沒藥,赤芍藥,白芷(各六分),當歸尾,乳香(各一錢),天花粉,貝母,皂角刺(各八分),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作一劑,用酒一大碗,同入瓶內,紙糊瓶口,慢火煎數沸,去柤。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能飲酒者,服藥後再飲三兩杯尤好。

金銀花湯,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及喉閉、乳蛾等證。用金銀花藤葉,搗爛取汁半鍾,和熱酒半鍾,溫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可保無虞。

忍冬藤酒,一名金銀花酒。治食膏粱炙煿過多,及服金石補藥,日久發疽,預服免患。

忍冬藤(鮮者五兩,乾者一兩),大甘草節(一兩)

作一劑,用水三鍾,煎至二鍾,入無灰好酒一鍾,再煎十餘沸,去柤。分三次服,能飲酒者一次服。另取藤搗爛,酒調敷患處,中留頭出毒,干再搽。

槐花酒,治發背及一切瘡毒,不問已成未成,但焮痛者並治之。

用槐花四五兩,微炒黃,乘熱入酒二鍾,煎十餘沸,去柤。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

治癰疽、發背、疔腫、惡瘡,一二日至五六日,不問痛否,取大蒜切片,如三錢厚,置瘡頭上,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氣自然隨火而散。丹溪云: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意。若瘡頭多,即用大蒜搗爛敷患處,攤於蒜上燒之,更服槐花酒一二劑。

若至數日,不甚腫痛及不腐潰者,此屬血氣不足,尤當多炙,及服溫補藥,切忌寒涼之劑。

神功散,治發背、癰疽及諸瘡,不問腫潰,並治之。

黃柏(炒為末,一兩),草烏(炒為末,一兩)

用漱口水,調入香油少許,搽患處。如干,仍用水潤之。

白話文:

【腫瘤】

人參敗毒散,加入荊芥、防風,稱為荊防敗毒散。適用於治療癰疽、疔腫、背部感染、乳房炎症等疾病,如果出現發冷發熱,甚至頭痛、肌肉緊繃,看起來像感冒的症狀,應服用一到兩劑來減緩毒性,病情輕微的可能在內部自行消退。若至六七天仍未消退,可以服用託裡消毒散。

藥材包括人參、前胡、柴胡、羌活、獨活、川芎、桔梗、炒過的枳殼、茯苓、甘草(各一錢)。製作成一劑,用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如果熱度很高,或者疼痛嚴重,可加黃芩、黃連。便祕時,酌情加大黃(炒)和芒硝。

託裡消毒散,治療所有類型的癰疽,如果服用前面的藥物未見效,應使用此藥。未成熟的腫瘤可以消除,已經成熟的腫瘤可以使其破潰,腐肉容易去除,新肉容易生長。若有傷口,應貼上膏藥,若開始收口就不再使用,切記不要過早敷上生肌藥。

藥材包括人參、用鹽水拌炒的黃耆、酒拌的當歸、川芎、炒過的芍藥、炒過的白朮、茯苓(各一錢),白芷、金銀花(各七分),甘草(五分)。製作成一劑,用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上身的傷口,飯後服用。下身的傷口,飯前服用。

仙方活命散,治療所有類型的癰疽和疔腫,無論是腫脹還是潰爛。

藥材包括炒至黃色的穿山甲(與蛤粉一起炒)、甘草節、防風、沒藥、赤芍藥、白芷(各六分),當歸尾、乳香(各一錢),天花粉、貝母、皁角刺(各八分),金銀花、陳皮(各三錢)。製作成一劑,用一大碗酒,一同放入瓶內,用紙封住瓶口,小火煎煮幾次,去掉渣滓。上身的病變,飯後服用。下身的病變,飯前服用。能喝酒的人,在服藥後再喝三到兩杯會更好。

金銀花湯,治療所有類型的癰疽、背部感染、疔瘡,以及喉嚨堵塞、扁桃腺炎等疾病。使用金銀花藤葉,搗碎取出半杯汁液,加上半杯熱酒,溫暖後服用。病情嚴重者,只需服用三到五次,即可確保安全。

忍冬藤酒,又稱金銀花酒。治療食用高脂肪食物過多,以及服用金石補藥,長期下來導致的癰疽,預先服用可以避免發生。

藥材包括新鮮的忍冬藤(五兩,乾燥的則為一兩),大量甘草節(一兩)。製作成一劑,用三杯水煎煮至剩兩杯,加入一杯無雜質的好酒,再煎煮十幾次,去掉渣滓。分三次服用,能喝酒的人一次服用。另外取忍冬藤搗碎,用酒調和敷在患處,中間留出一個小孔讓毒素排出,乾了再塗。

槐花酒,治療背部感染和所有類型的創傷感染,無論是否已經形成膿腫,只要感到灼熱疼痛都適用。

使用四五兩槐花,稍微炒至黃色,趁熱加入兩杯酒,煎煮十幾次,去掉渣滓。熱服,未成熟者服用二到三次,已經成熟者服用一到二次。

治療癰疽、背部感染、疔腫、惡性腫瘤,一到二天至五到六天,無論是否疼痛,取大蒜切成厚度約三錢的片狀,放在傷口上方,用艾灸在大蒜上灸烤,每灸三次換一次大蒜。疼痛的灸到不痛,不痛的灸到痛,毒素會隨著熱力自然散開。丹溪說:火可以使血液流通,幫助排除鬱結的毒素。這就是順應治療的意圖。如果傷口多,可以將大蒜搗碎敷在患處,再在上面燒艾灸,再服用槐花酒一到二劑。

如果經過幾天,腫脹和疼痛並未顯著改善,且未有腐爛潰爛的跡象,這可能是由於血氣不足,此時應增加灸療次數,並服用溫補藥,切忌使用寒涼藥物。

神功散,治療背部感染、癰疽和其他類型的創傷,無論是否腫脹潰爛,都能治療。

藥材包括炒成粉末的黃柏(一兩),炒成粉末的草烏(一兩)。用漱口水調入少量香油,塗抹在患處。如果乾燥,仍用水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