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經驗方》~ 瘰癧 (1)
瘰癧 (1)
1. 瘰癧
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前,連及頤頷,下至缺盆(在鑽子骨陷),皆謂瘰癧,手少陽三焦經主之。或在胸,及胸之側,皆謂馬刀瘡,手少陽膽經主之。大抵二經多氣少血,初生如豆粒,漸如梅李核,或一粒,或三五粒,按之則動而微痛,不甚熱,惟午後微熱,或夜間口乾,飲食少思,四肢倦怠,或堅而不潰,潰而不合,皆由血氣不足,故往往變為瘵勞。況其症原不繫膏粱丹毒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宜以益氣養榮之藥治之,其瘡自消。
若不詳脈證經絡受證之異,及虛實之殊,概用追蝕毒藥,及牽牛、斑蝥、流氣飲,十宣散、敗毒散治之,則先犯病禁經禁,以致血氣愈損,反為敗證矣,可不慎哉。丹溪亦云:或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更宜斟酌而治之。
白話文:
瘰癧是一種結核病,可能長在耳前,延伸到下巴,甚至到鎖骨窩,這些都屬於瘰癧,由手少陽三焦經主導。如果長在胸部或胸側,則稱為馬刀瘡,由手少陽膽經主導。這兩種病症通常是因為這兩條經絡氣多血少,初期像豆粒大小,慢慢長大像梅子核,可能只有一顆,也可能三五顆,按壓時會移動並伴隨輕微疼痛,不太熱,但下午會稍微發熱,晚上可能口乾舌燥、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有時疙瘩堅硬不潰爛,潰爛後又無法癒合,都是因為血氣不足所致,因此常發展成瘵勞。而且,這種病症不像膏粱丹毒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而是因為虛勞氣鬱導致,應當用益氣養榮的藥物治療,瘡瘍自然會消退。
如果不能分辨脈證、經絡受證的差異,以及虛實的不同,就胡亂使用追蝕毒藥,以及牽牛、斑蝥、流氣飲、十宣散、敗毒散等藥物來治療,就會犯病禁經禁,導致血氣更虛損,反而變成敗證,不可不慎。丹溪先生也說,瘰癧可能因為風毒、熱毒、氣毒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更需要仔細辨證施治。
益氣養榮湯,治抑鬱,及勞傷氣血,頸項或四肢腫硬,或軟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熱,或潰而不斂,並治之。
人參(一錢),白朮(炒,二錢),茯苓,陳皮,貝母,香附子,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酒拌),芍藥(炒),桔梗,甘草(炒,各一錢)
白話文:
益氣養榮湯用於治療抑鬱症,以及勞損傷及氣血導致的頸項或四肢腫脹堅硬、或軟弱無力且不紅不痛、下午發熱、或潰爛不癒合等症狀。
作一劑,姜三片,用水二鍾,煎至八分,食遠服。
胸痞,人參、熟地黃(各減三分);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斂、官桂。
夏枯草湯,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柤,食遠服。此生血治瘰癧之聖藥,虛甚當煎濃膏服,並塗患處,多服益善。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貝母、遠志尤善。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需要薑三片,用水兩杯,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胸悶,可以用人參、熟地黃(各減三分)來治療;口乾,可以加入五味子、麥門冬;反覆發熱,可以加入軟柴胡、地骨皮;膿液清稀,可以加人參、黃耆;膿液過多,可以加川芎、當歸;膿液不止,可以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生長遲緩,可以加白斂、官桂。
夏枯草湯,用來治療瘰癧,不論是否潰爛,或是久病成漏,都可用夏枯草六兩,水兩杯,煎煮至七分滿,去除藥渣,飯後服用。此藥是治療瘰癧的聖藥,如果體虛,可以將藥煎煮成濃膏服用,並塗抹在患處,多服益善。另外,可以搭配十全大補湯,加入香附子、貝母、遠志,效果更佳。
治瘰癧已成未成,已潰未潰,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起,則肘骨尖自見,是灸處。如患在左,灸左肘;患在右,灸右肘;若左右俱患,兩肘皆灸。灸以三四十壯為度,更服補劑。灸三次,瘡自除。如患三四年不愈者,辰時灸至申時,三灸即愈,更服益氣養榮湯。
又方,灸瘰癧未成膿者,用大蒜切片,如三錢厚,安患處,用艾壯於蒜灸之,至三壯換蒜,每日灸十數蒜片,以拔郁毒。如破久不合,內有核,或瘀肉,此因血氣不足,不能腐爛,以銅錢挺輕輕連衣膜取去,縱取重亦不痛,不必畏懼。更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為餅,如前灸之,以助陽氣,內服補藥,外貼琥珀膏或太乙膏,瘡口自合。
白話文:
治療瘰癧,不論是已經形成或尚未形成,已經潰爛或尚未潰爛,可以把手反過來放在肩膀上,稍微抬起,就會看到肘骨尖,這就是灸療的部位。如果病灶在左側,就灸左邊的肘部;如果病灶在右側,就灸右邊的肘部;如果左右兩側都有病灶,就兩個肘部都要灸。灸療的次數以三十到四十壯為度,並且配合服用補藥。灸療三次,瘡傷就會自行消失。如果患病三四年還沒痊癒,可以在辰時開始灸療,一直灸到申時,三次灸療即可痊癒,並且配合服用益氣養榮湯。
另外一個方法是,對於尚未化膿的瘰癧,可以用大蒜切成片,厚度約三錢,貼在患處,然後用艾灸針在蒜片上灸,灸三壯就換一片大蒜,每天灸十幾片,以此拔除鬱積的毒氣。如果瘡傷破裂很久不癒合,裡面有核或瘀肉,這是因為血氣不足,無法使瘡傷腐爛,可以用銅錢輕輕地連同衣膜一起取出,即使用力取出也不會疼痛,不必害怕。接著用江西豆豉研磨成粉末,用唾液混合成餅狀,再用艾灸針灸之,以此幫助陽氣,內服補藥,外貼琥珀膏或太乙膏,瘡口就會自行癒合。
又方,治瘰癧已破核不腐,致瘡口不斂;或貼琥珀膏不應,用時效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以如神散敷之,更服益氣養榮湯。若血氣虛者,先服益氣養榮湯,待氣血稍充,方用針頭散,仍服前湯。
如神散,治瘰癧已破,瘡口未合。
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
為細末,油調搽,干糝亦可。
散腫潰堅丸,治瘰癧馬刀瘡,服益氣養榮湯不能消散者,宜服此丸,五日又服益氣湯,五日如此相兼。服之不應,以針頭散敷之。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用來治療瘰癧已經潰破,但核尚未腐化,導致瘡口無法癒合;或者貼了琥珀膏也沒有效果的情況。先用針頭散敷在瘡口上,去除腐肉,再用如神散敷上,並同時服用益氣養榮湯。如果病人氣血虛弱,先服用益氣養榮湯,待氣血稍微充盈之後,再用針頭散敷,繼續服用益氣養榮湯。
如神散,用來治療瘰癧已經潰破,瘡口尚未癒合。
將松香研磨成細末(一兩),白礬(三錢)研磨成細末。將兩種藥粉混合,用油調和塗抹在瘡口上,也可以乾燥後撒在瘡口上。
散腫潰堅丸,用來治療瘰癧、馬刀瘡,服用益氣養榮湯不能消散的情況,適合服用這種丸藥。服用五天后,再服用益氣湯,如此交替服用五天。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就用針頭散敷在瘡口上。
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瓜蔞根(酒拌),昆布(酒拌,炒),桔梗,黃耆(酒拌,炒),連翹,黃連(炒),京三稜(酒拌,炒),葛根,白芍藥(各二錢),升麻,當歸梢(酒拌),柴胡,甘草(各一兩),草龍膽(四兩,酒炒),黃芩(一錢五分,一半酒炒,一半生用)
白話文:
知母、黃柏、瓜蔞根、昆布都用酒拌炒,桔梗、黃耆用酒拌炒,連翹、黃連炒,京三稜用酒拌炒,葛根、白芍各二錢,升麻、當歸梢用酒拌,柴胡、甘草各一兩,草龍膽四兩用酒炒,黃芩一錢五分,一半用酒炒,一半生用。
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滾湯送下。
加味敗毒散(即荊防敗毒散加牛蒡子、玄參),治風熱上壅,項痛,或因怒氣,增寒壯熱。如四五劑不退,宜服益氣養榮湯(方見前)。
神秘散,治瘰癧,服散堅丸及養血氣藥不應者,宜進此藥,更以養血氣藥服之。
斑蝥(二十一個,去頭足翅,同糯米炒,去米不用,為末),荊芥穗末(二錢),黑牽牛末(炒,一錢),直殭蠶末(炒,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或一百五十丸,用熱水送服。
加味敗毒散(即荊防敗毒散加牛蒡子、玄參),用於治療風熱上壅,頸項疼痛,或因生氣導致寒熱加重。如果服用四五劑後症狀未見好轉,應該服用益氣養榮湯(方劑見前)。
神秘散,用於治療瘰癧,服用散堅丸和養血氣藥物無效者,應該服用此藥,並配合養血氣藥物一同服用。
將斑蝥(二十一個,去除頭足翅,與糯米一起炒,去除糯米不用,研磨成粉),荊芥穗末(二錢),黑牽牛末(炒,一錢),直殭蠶末(炒,二錢)。
和勻,每服一錢,五更溫酒調下,日午惡物從小便中下。如小便澀或痛,宜以蔥茶湯或木通湯即下,更吃米粥補入。不下,次日五更再服,必以下為度。若脈細澀,或洪大無力者,不可服。
時效針頭散,追蝕惡瘡瘀肉。
赤石(半兩),乳香,白丁香(各二錢),砒(生用),黃丹(各一錢),輕粉,麝香,蜈蚣(一條,焙)
為細末,糝於瘀肉上,或瘡口小就搽瘡口上,肉自去,更以膏藥貼之,肉亦去。嘗用砒末二錢,以白礬末二錢和勻,同飛過,用礬一錢,合藥亦效,但不及生砒之功速耳。
白話文:
"和勻"指的是將所有成分混合均勻。每服一錢,是表示每次服用的劑量。五更,是指凌晨3點到5點之間的時間。溫酒調下,是表示用溫熱的酒來調和藥物,使其更容易吞嚥。日午,指的是中午。惡物從小便中下,是表示病癥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如小便澀或痛,宜以蔥茶湯或[木通湯]即下,更吃米粥補入,是建議如果出現小便困難或疼痛的情況,可以喝蔥茶湯或木通湯,並多吃一些米粥來補充身體。
"時效針頭散"是一種治療惡瘡的藥方。赤石、乳香、白丁香、砒、黃丹、輕粉、麝香、蜈蚣是藥方中的主要成分。這些成分需要研磨成細末,塗在惡瘡的瘀肉上,或者塗在瘡口上,瘀肉就會自行消失。更以膏藥貼之,也是為了加速療效。有時候會使用砒末和白礬末混合後一起飛過,再加入礬來調製藥方,效果雖然不及生砒,但也有效果。
請注意,這些傳統的中醫藥方需要由專業的醫生進行適當的評估和指導,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沒有充分瞭解其作用和可能副作用的情況下,自行使用這些藥方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琥珀膏,治瘰癧腫硬,或穿破,膿水不絕,經久不瘥,或成瘻疾,及癰疽,並貼之,更服益氣養榮湯。
琥珀,丁香,木香(各三錢),桂心(半兩),硃砂(細研),白芷,當歸,防風(去蘆),木鱉子(去殼),木通(各半兩),黃丹(七兩),柳枝(三兩),松脂(二兩),麻油(一斤二兩)
白話文:
琥珀膏可用於治療瘰癧腫硬、穿破流膿水不止、久治不愈、甚至形成瘻管,以及癰疽等疾病,將藥膏貼敷患處,並同時服用益氣養榮湯。藥方包含琥珀、丁香、木香、桂心、硃砂、白芷、當歸、防風、木鱉子、木通、黃丹、柳枝、松脂和麻油。
內除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為細末,余藥銼咀,以油浸五日,入鐺中,以慢火熬,候白芷焦色,濾去,下松脂末及黃丹,以柳枝不住手攪,滴水中試軟硬,如軟再煎得中,方入琥珀等末攪勻,磁器盛貯,用旋攤咽喉口齒。
清胃散,治胃經有熱,牙齒或牙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上發熱,並治之。
當歸身(酒拌),黃連,生地黃(俱酒製,各一錢),牡丹皮(一錢五分),升麻(二錢)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至七分,食遠服。
玄參升麻湯,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或木舌重舌,或連頰兩邊痛腫,並治之。
白話文:
將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磨成細末,其他藥物切碎,用油浸泡五天。放入鍋中,以小火熬煮,等到白芷呈現焦色後,過濾掉藥渣,再加入松脂末和黃丹,用柳枝不停攪拌,滴入水中測試軟硬程度,如果太軟,就繼續熬煮,直到達到適當的硬度,再加入琥珀等藥末攪拌均勻,盛放在瓷器中,用旋轉的方式塗抹在咽喉、口腔和牙齒上。
清胃散,用來治療胃經有熱,牙齒或牙齦腫痛,或疼痛牽引到頭部,或臉部發熱,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當歸(用酒浸泡),黃連、生地黃(都用酒製,各一錢),牡丹皮(一錢五分),升麻(二錢)。
做成一劑,用兩杯水煎煮,煮到七分滿時,飯後服用。
玄參升麻湯,用來治療心脾積熱,舌頭上生瘡,或舌頭僵硬、沉重,或兩邊臉頰疼痛腫脹,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玄參,赤芍藥,升麻,犀角(鎊末),桔梗,貫眾,黃芩(各一錢),甘草(錢半)
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入犀角,食後服。
槐花散,治口舌生瘡。
玄胡索(一兩),黃柏(半兩),密陀僧,青黛(各二錢)
為末,每用少許敷之,有涎吐出再搽。
碧雲,治一切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及牙齒、齒齦作痛。
芒硝,青黛,寒水石(煅),石膏(煅,各研末,飛),朴硝,馬牙硝,甘草,滑石(各二兩)
白話文:
玄參、赤芍、升麻、犀角(鎊末)、桔梗、貫眾、黃芩(各一錢)、甘草(錢半)一起煎成藥湯,用兩碗水煎至八分滿,加入犀角,飯後服用,可以治療口舌生瘡。另外,將玄胡索、黃柏、密陀僧、青黛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敷在患處,如果有唾液流出再繼續塗抹。碧雲則是用芒硝、青黛、寒水石(煅)、石膏(煅,各研末,飛)、朴硝、馬牙硝、甘草、滑石(各二兩)製成,可以治療各種積熱引起的口舌生瘡、心煩喉閉、牙齒及牙齦疼痛等症狀。
將甘草煎湯二升,入諸藥再煎,用柳枝不住手攪,令消溶,入青黛和勻,傾砂盆內候冷,結凝成霜,取霜研為末。每用少許,含化咽津。如喉閉不能嚥下,用竹管吹藥入喉中。
金鑰匙,治一切喉風及痰涎壅塞,水漿不下,不識人事者。宜刺患處,去血即消。或刺少商穴(在左手人指內側去爪甲韭菜許)。急者二處並刺(復繪圖於後。)
焰硝(一兩五錢),白殭蠶(一錢,炒),硼砂(五錢),片腦(二分半),雄黃(二錢)
白話文:
取甘草煎湯兩升,加入其他藥材再煎煮。用柳枝不停地攪拌,讓藥汁溶解,加入青黛,充分攪勻。倒入砂盆中,待藥汁冷卻凝結,形成霜狀,再將霜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藥汁。如果喉嚨阻塞,無法吞嚥,可以使用竹管吹藥粉進入喉嚨。
此藥方名為金鑰匙,用於治療各種喉嚨風熱、痰涎阻塞,導致無法喝水,甚至神志不清的病症。可針刺患處,放血即可消除症狀。也可以針刺少商穴(位於左手拇指內側指甲邊緣),病情緊急者可同時針刺兩處。
焰硝(一兩五錢)、白殭蠶(一錢,炒過)、硼砂(五錢)、片腦(二分半)、雄黃(二錢)。
研末和勻,以竹管吹入喉中,有涎吐出,內服荊防敗毒散。如大便秘,加大黃、朴硝。
破關丹,治乳蛾、喉閉、纏喉風等證。
蓬砂末(五錢),霜梅肉(一兩,搗爛,二味和勻)
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噙化嚥下。內服荊防敗毒散。
又方,治虛火炎上,用炮附子去皮尖,切片噙之。或研為末,用唾津調塗腳心亦可。又方用肉桂為末唅之。
治諸骨鯁
用象牙末吹患處。又方用五倍子、茶葉為末,吹患處。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竹管吹入喉嚨,讓患者吐出唾液,然後內服荊防敗毒散。如果大便秘結,可以加入大黃和朴硝。
破關丹專治乳蛾、喉閉、纏喉風等症狀。
將蓬砂研磨成粉末(五錢),霜梅肉(一兩,搗爛)混合均勻,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化吞下。內服荊防敗毒散。
另一個治療方法是,針對虛火炎上,可以用炮附子去皮尖,切片含在嘴裡。也可以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塗抹腳心。還可以用肉桂研磨成粉末含服。
治療諸骨鯁,可以用象牙末吹入患處。另一個方法是用五倍子、茶葉研磨成粉末,吹入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