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經驗方》~ 瘰癧 (1)
瘰癧 (1)
1. 瘰癧
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前,連及頤頷,下至缺盆(在鑽子骨陷),皆謂瘰癧,手少陽三焦經主之。或在胸,及胸之側,皆謂馬刀瘡,手少陽膽經主之。大抵二經多氣少血,初生如豆粒,漸如梅李核,或一粒,或三五粒,按之則動而微痛,不甚熱,惟午後微熱,或夜間口乾,飲食少思,四肢倦怠,或堅而不潰,潰而不合,皆由血氣不足,故往往變為瘵勞。況其症原不繫膏粱丹毒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宜以益氣養榮之藥治之,其瘡自消。
若不詳脈證經絡受證之異,及虛實之殊,概用追蝕毒藥,及牽牛、斑蝥、流氣飲,十宣散、敗毒散治之,則先犯病禁經禁,以致血氣愈損,反為敗證矣,可不慎哉。丹溪亦云:或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更宜斟酌而治之。
益氣養榮湯,治抑鬱,及勞傷氣血,頸項或四肢腫硬,或軟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熱,或潰而不斂,並治之。
人參(一錢),白朮(炒,二錢),茯苓,陳皮,貝母,香附子,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桔梗,甘草(炒,各一錢)
作一劑,姜三片,用水二鍾,煎至八分,食遠服。
胸痞,人參、熟地黃(各減三分);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斂、官桂。
夏枯草湯,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柤,食遠服。此生血治瘰癧之聖藥,虛甚當煎濃膏服,並塗患處,多服益善。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貝母、遠志尤善。
治瘰癧已成未成,已潰未潰,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起,則肘骨尖自見,是灸處。如患在左,灸左肘;患在右,灸右肘;若左右俱患,兩肘皆灸。灸以三四十壯為度,更服補劑。灸三次,瘡自除。如患三四年不愈者,辰時灸至申時,三灸即愈,更服益氣養榮湯。
又方,灸瘰癧未成膿者,用大蒜切片,如三錢厚,安患處,用艾壯於蒜灸之,至三壯換蒜,每日灸十數蒜片,以拔郁毒。如破久不合,內有核,或瘀肉,此因血氣不足,不能腐爛,以銅錢挺輕輕連衣膜取去,縱取重亦不痛,不必畏懼。更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為餅,如前灸之,以助陽氣,內服補藥,外貼琥珀膏或太乙膏,瘡口自合。
又方,治瘰癧已破核不腐,致瘡口不斂;或貼琥珀膏不應,用時效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以如神散敷之,更服益氣養榮湯。若血氣虛者,先服益氣養榮湯,待氣血稍充,方用針頭散,仍服前湯。
如神散,治瘰癧已破,瘡口未合。
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
白話文:
瘰癧,就是指淋巴結核,它可能長在耳朵前面,連到下巴,往下到鎖骨上窩(鎖骨上方的凹陷處),這些都叫做瘰癧,這主要與手少陽三焦經有關。如果長在胸部或胸部兩側,則稱為馬刀瘡,這主要與手少陽膽經有關。這兩條經脈的特性都是氣多血少。
瘰癧剛開始像豆子一樣小,慢慢會變得像梅子核或李子核一樣大,可能只有一顆,也可能有三五顆。按壓時會移動,並有輕微疼痛,不會很熱,只有下午會稍微發熱,或晚上口乾,食慾不佳,四肢疲倦。有時會堅硬不破,有時破了又不容易癒合,這些都是因為氣血不足造成的,所以常常會變成肺結核。況且這種病並不是因為吃了太油膩的東西或中毒引起的,而是因為身體虛弱和氣鬱所導致的。應該用補氣養血的藥物來治療,腫塊自然就會消退。
如果沒有仔細分辨脈象、症狀、經絡受影響的情況,以及虛實的差異,就一概使用腐蝕性的藥物,像是牽牛子、斑蝥、流氣飲、十宣散、敗毒散等來治療,就會先犯了這種疾病的禁忌,導致氣血更加耗損,反而變成不好的結果,不可不謹慎啊!丹溪也說過,可能還有風毒、熱毒、氣毒等不同的病因,更應該仔細考慮後再治療。
益氣養榮湯,可以治療因為憂鬱或勞累導致的氣血損傷,引起的頸部或四肢腫脹堅硬,或軟而不紅不痛,在午後會稍微發熱,或潰瘍不癒合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一錢)、炒白朮(二錢)、茯苓、陳皮、貝母、香附子、酒拌當歸、川芎、鹽水炒黃耆、酒拌熟地黃、炒芍藥、桔梗、炒甘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加三片生薑,用水兩碗煎到剩八分,在飯前服用。
如果胸悶,人參和熟地黃各減少三分;口乾,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忽冷忽熱,加入軟柴胡和地骨皮;膿液清淡,加人參和黃耆;膿液很多,加川芎和當歸;膿液不止,加人參、黃耆和當歸;肌肉生長緩慢,加白蘞和官桂。
夏枯草湯,可以治療瘰癧和馬刀瘡,不論潰瘍與否,或是很久沒癒合而形成瘻管,用夏枯草六兩,加兩碗水煎到剩七分,去渣,在飯前服用。夏枯草是生血治療瘰癧的特效藥,身體虛弱時應該煎成濃稠的膏狀服用,並塗抹在患處,多服用效果更好。同時搭配十全大補湯,再加入香附子、貝母、遠志效果會更好。
治療瘰癧,不論是否形成,或潰瘍與否,將手舉起放在肩膀上,稍微抬起,就能看到肘部尖端,這就是針灸的位置。如果病在左邊,就灸左邊的肘部;病在右邊,就灸右邊的肘部;如果兩邊都有,就兩邊都灸。每次灸三四十個艾炷,再服用補藥。灸三次,瘡就會痊癒。如果患病三四年都沒好,從早上辰時灸到下午申時,灸三次就會好,再服用益氣養榮湯。
另一個方法,對於還沒化膿的瘰癧,可以用大蒜切成厚約三錢的薄片,放在患處,再將艾絨放在蒜片上灸,灸到三個艾炷就換蒜片,每天灸十幾片蒜,用來拔出鬱積的毒素。如果潰瘍很久不癒合,裡面有硬核或是瘀肉,是因為氣血不足,無法腐爛。可以用銅錢的邊緣輕輕地將衣膜取出來,即使取重一點也不會痛,不必害怕。然後將江西豆豉磨成粉,用唾液調成餅狀,像之前那樣灸,幫助陽氣。內服補藥,外敷琥珀膏或太乙膏,瘡口自然就會癒合。
另一個方法,治療瘰癧已破,硬核不腐爛,導致瘡口不收斂;或是敷琥珀膏沒效果,可以用時效針頭散塗抹,來去除腐肉,再用如神散塗抹,並服用益氣養榮湯。如果氣血虛弱,要先服用益氣養榮湯,等氣血稍微恢復,再用針頭散,並繼續服用之前的湯藥。
如神散,治療瘰癧已破,瘡口不癒合。
藥材包含: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