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3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3)

1. 附錄

牡蠣奔豚湯(小品),療奔豚氣從少腹起。撞胸。手足逆冷。李根(一錢六分),桂(八分),牡蠣,甘(各三分),上四味。

瀉脾湯(千金),主脾藏病氣實。胸中滿。不能食。茯,樸(各七分半),夏,桂,生薑(各九分),芩,甘(各四分),人參(三分),八味常用。加龍骨牡蠣。或加石膏。

療腹中痃氣。連心以來相引痛。緊急方。(外臺),術,枳實(各三兩),柴胡(四兩),鱉甲(二兩),上四味。

寬中湯,芍(一錢二分),桂,生薑(各六分),樸,甘,棗,枳實(各四分),七味。

當歸大黃湯(外臺),歸,芍,桂,乾薑,茱萸,參,甘,大黃,上八味。疝痛從肋骨邊。至背及肩者效。

桂心湯(集驗),療寒疝氣來往。衝心腹痛。桂(四兩),生薑(三兩),吳茱(二兩),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

蜀椒湯(小品),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自汗出欲絕。蜀椒(二百枚),附子(一枚炮),粳米(半升),乾薑(半兩),半夏(十二枚),大棗(二十枚),甘草(一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

烏梅丸(奧村),治蛔厥。烏梅(三十個),椒(四錢),乾薑(十錢),黃連(十六錢),附子(三錢),上五味為末。蜜丸。

檳榔鶴蝨散,療諸蟲心腹痛(外臺),歸,芍,桔,橘,桂,參,檳榔,鶴蝨,上八味。

椒梅湯,諸蟲作痛。口中清涎流出。湯飲不進。危在旦夕者。烏梅,蜀椒,生薑,煎服。

將軍湯,治精神不守。言語錯亂。妄見妄言。少臥少飢。狂走不常者。大黃一味。水煎無時服之。

參連湯,治諸氣疾。衝心直視煩悶。或吐血不止者。

參,連(各五分或一錢),上二味水煎。加熊膽汁。名熊參湯。

風引湯,除熱癰癇。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三兩),甘,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防己(一錢),桂枝,防風(各三錢),甘草(二錢),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酸棗湯(千金),治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酸棗(五升),參,桂,生薑(各二兩),石膏(四兩),茯,知母(各三兩),甘(一兩半)

歸脾湯,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者。(見方匯)

流水丸(見勞病),久病不寐者。效。

白話文:

[附錄]

牡蠣奔豚湯:治療奔豚氣(一種氣逆衝上胸腹的病症),症狀從小腹開始,衝擊胸部,手腳冰冷。藥方組成:李根、桂枝、牡蠣、甘草。

瀉脾湯:主治脾臟積聚病邪,胸腹滿悶,食慾不振。藥方組成:茯苓、白朮、澤瀉、桂枝、生薑、黃芩、甘草、人參,常用八味。可加龍骨、牡蠣,或加石膏。

緊急方:治療腹部腫塊,並伴隨連綿不斷的心痛,病情危急。藥方組成:白術、枳實、柴胡、鱉甲。

寬中湯:藥方組成:芍藥、桂枝、生薑、白朮、甘草、大棗、枳實。

當歸大黃湯:治療疝氣痛,疼痛從肋骨延伸到背部和肩膀。藥方組成:當歸、芍藥、桂枝、乾薑、吳茱萸、人參、甘草、大黃。

桂心湯:治療寒疝氣,疼痛來回於心窩和腹部。藥方組成:桂枝、生薑、吳茱萸,以酒煎服。

蜀椒湯:主治寒疝氣,心痛如針刺般,繞臍腹痛,自汗欲絕。藥方組成:蜀椒、附子、粳米、乾薑、半夏、大棗、甘草。

烏梅丸:治療蛔厥(蛔蟲引起的症狀)。藥方組成:烏梅、蜀椒、乾薑、黃連、附子,製成蜜丸。

檳榔鶴蝨散:治療各種蟲症引起的腹痛。藥方組成:當歸、芍藥、陳皮、橘皮、桂枝、人參、檳榔、鶴蝨。

椒梅湯:治療蟲症引起的疼痛,症狀包括口中流清涎、拒絕飲食,病情危急。藥方組成:烏梅、蜀椒、生薑。

將軍湯:治療精神失常,言語錯亂,胡言亂語,睡眠少,食慾差,狂奔亂跑。藥方組成:大黃。

參連湯:治療各種氣症引起的胸悶,直視,煩躁,或吐血不止。藥方組成:人參、黃連,可加熊膽汁(熊參湯)。

風引湯:治療熱性癰疽、癇症。藥方組成:大黃、乾薑、龍骨、桂枝、甘草、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防己地黃湯:治療神志錯亂,胡言亂語不止,無寒熱,脈象浮。藥方組成:防己、桂枝、防風、甘草、生地黃。

酸棗湯:治療虛勞煩擾,氣衝胸中,失眠。藥方組成:酸棗仁、人參、桂枝、生薑、石膏、茯苓、知母、甘草。

歸脾湯:治療健忘、心悸、驚恐、失眠。

流水丸:治療久病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