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序

回本書目錄

1.

蓋傷寒論雖缺乎。疾醫之道。粲然具在焉。且徵越人之傳。道之明也。炳猶日星矣。蓋張機沒。莫傳其法者。而晉有王醫令者。雖為之羽翼。蛇足其說。鶻突其論。降迨六朝。兵風扇動之際。雖有雷斅僧深之輩。皆唱妄張異。詭詼無稽。愈出愈亂。然靡有正其非者。而唐而宋元之諸家。

說雖有逕庭。闢之盲子辨黑白。似其中偶然耳。獨至明又可。差異頭角。而自負新規。勃窣理窟之務。猶尚出彼繩也未矣。均是斅深之徒。於是乎疾醫之法。觚不觚。而斯道大變。烏乎。更冕旒為氈帽之兆歟。悲夫。我神祖自歸放牛馬來。昇平阜昌。文運所殖。有艮山子出。

白話文:

《傷寒論》雖然缺失,但醫治疾病的道理卻完整地呈現出來。而且,從越人傳承的醫學知識來看,其精妙程度如同日月星辰般耀眼。張仲景去世后,沒有人繼承他的醫術,而晋代的王醫令虽然对《傷寒論》进行了一些补充,但却是画蛇添足,语焉不詳,理论支离破碎。到了六朝時期,战乱频繁,虽然出現了雷斅僧等醫者,但他們卻是妄言奇论,胡说八道,更加混乱。然而,却没有人能指出他们的错误。唐宋元時期的醫家,雖然觀點有所不同,但就像盲人辨别黑白一样,只是偶然的见解而已。到了明代,医家们更加标新立异,自以為是,以奇特论点自居,依然沒有突破傳統的束缚。這些都是妄图深入研究医术的人,最终导致医学之道变得面目全非。唉,这难道不是将皇冠换成毡帽的征兆吗?令人惋惜的是,自祖先放弃耕作回归牧羊以来,社會安定繁荣,文化昌盛,竟然出現了艮山子这样的医家。

艾荊棘。闢古道。然而蓬之心。未全除也。東洞翁繼興,。異撰破圍。出類溯古。豪俊卓見,燭於彼日沒之國。迷暗之醫。復明越人之術。於我日出之邦。於是著方極諸書也。四方負笈者。靡然向風矣。余曰窺門牆者。仰其巍巍耳。欲觀文物之美。周旋之儀。非攝齊。則不能焉。

籲。風木不停。翁既逝矣。其唯方極乎。而文宗簡易。辭多省略。是以膚淺之徒。驟難通曉也。頃中川先生。執刀之暇。不拘方之今古。視其可者。采采掇捋。鳩成斯篇。夫欲濟河海求舟。然無乘快風。不駛也。欲返越裳向南。然非得指南不到也。然則此舉也。翁之快風。而機之指南也。

白話文:

這就像是在荊棘叢生中開闢出一條古老的道路,雖然路已開通,但蓬草的根卻依然沒有完全清除。東洞翁繼承了先輩的醫學精髓,另闢蹊徑,破除傳統醫學的藩籬,超越古人,以獨到的見解照亮了夕陽西下的國家,讓迷失在黑暗中的醫術重見光明,並將越人的醫術傳承到我們這個日出之邦。於是,他寫下了《方極》等著作,四方學子紛紛前來求學,如同迎風飄揚的旗幟般,熱情洋溢。我認為,想要窺探醫學的精華,就像仰望高聳的牆壁一樣,想要觀賞醫術的文物和精妙的醫術技巧,就必須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否則就無法理解。

唉,時光飛逝,東洞翁已仙逝,留下的只有《方極》一書。這本書的文風簡約,用詞簡潔,因此,那些學識淺薄的人很難一下子就看懂。最近,中川先生利用行醫之餘,不拘泥於醫術的古今之分,將他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精心整理,編纂成這一篇。就像想要渡過河海需要船隻,但沒有順風就無法快速航行;想要回到越裳,向南方進發,沒有指南針就無法找到方向。同樣的,想要理解東洞翁的醫術,就需要《方極》這本書作為指引,就像指南針一樣指引方向。

或曰。機云隨證治之。然則謂之指南猶可也。翁曰多味者可疑。如此余未信矣。惡惡知之。夫翁之教。即機之道也。其唯傷寒論乎。欲通傷寒論。必始於方極。然學不師古。手未染此者。安達其意耶。一旦對病。心與目達。亦盲子辨色耳。夫欲入室者先升堂。而階之自。欲追跡於張氏。

自此升哉。乃先生之力。豈不多耶。此唯學緒餘已。雖然。頗見其志焉。文久壬戌黃鐘月云窗金謙撰。

白話文:

有人說:「機雲隨證治之。」意思是說,要根據病人的症狀來治療。這樣說的話,可以稱之為指南。

翁曰:「多味者可疑。」意思是說,藥方用太多種藥材,就要小心謹慎,因為藥效複雜,容易產生副作用。

我對此並不完全相信。為何呢?因為翁的教誨,正是機氏醫學的精髓,也就是傷寒論的道理。

想要通曉傷寒論,就必須從最基本的藥方開始學習。然而,不師古法,沒有接觸過傷寒論的人,又如何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一旦面對病人,即使心眼都通透,也如同盲人辨色,難以精準診治。

想要進入內室,必須先登上大廳,而階梯是必經之路。想要追隨張仲景的醫學思想,就必須從這裡開始。

先生的學術成就,豈非功不可沒?這只是學術的餘緒而已,雖然如此,也足以見其用心良苦了。

此文乃黃鐘月(農曆八月)壬戌年(清朝康熙年間)雲窗金謙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