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上 (3)
卷上 (3)
1. 中濕
麻黃加朮湯,濕家身煩疼。發其汗為宜。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一身盡痛。發熱日晡所劇者。濕家始得病時。可與此方。(外臺)
桂枝附子湯,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者。
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前方證。而大便堅。小便自利者。
甘草附子湯(主治見痛風),病因考。及說約。中濕門載五苓散。香川氏云。小便不利。四肢浮腫。而渴者。艮山翁云。濕氣從小便去也。和田氏。中濕初發。有汗者。用桂枝加朮湯。
白話文:
如果身體濕重、發熱疼痛,應該用麻黃加朮湯發汗。如果全身疼痛,發熱到下午更嚴重,是剛開始生病時,可以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如果身體疼痛難耐,無法翻身,可以用桂枝附子湯。如果症狀類似前面提到的,但大便乾燥、小便正常,可以用桂枝附子湯去除桂枝,改用朮湯。如果症狀類似痛風,可以用甘草附子湯。至於濕重的原因,根據中醫典籍,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香川氏認為,如果小便不利、四肢浮腫、口渴,應該用五苓散。艮山翁則認為,濕氣應該從小便排出。和田氏認為,如果濕氣剛開始發作,還有汗,可以用桂枝加朮湯。
按金匱云。中濕之脈。沉而細。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此中濕之一候也。中濕初一身盡痛。不異痛風。然如法施治。則不逾月而瘥。不似痛風荏苒彌歲月。金匱謂中濕死症者。因其誤治也。意中濕者。痛風之輕者也。
白話文:
按照《金匱要略》的說法,溼氣侵襲人體時的症狀是脈象下沈且細弱,尿液排泄不暢但糞便會變得順暢,這是溼氣入侵的一個徵兆。剛開始全身都會疼痛,和風溼病相似,但如果正確治療的話,一個月內就能痊癒,不像風溼病會持續一年以上。《金匱要略》認爲溼氣入侵會導致死亡的情況是因爲錯誤治療方法導致的結果。總的來說,溼氣入侵可能是輕度的類似風溼病的一種情況。
2. 瘧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柴胡桂枝湯,柴胡薑桂湯(陰瘧為陽瘧宜撰用此二方。),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瘧病發渴者。亦治久瘧。
柴胡加芒消湯,欲成瘧母者。
白虎加桂枝湯,溫瘧者。
牡蠣湯,蜀漆散,夾鍾丸,大柴胡湯,張會卿雲。小柴胡湯。加常山二錢。截瘧如神。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柴胡桂枝湯、柴胡薑桂湯,這五個方子都可用於治療陰瘧和陽瘧。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則適用於瘧疾發作時口渴的患者,也可以治療久瘧。柴胡加芒消湯則適用於想要變成瘧母的人。白虎加桂枝湯適合治療溫瘧。牡蠣湯、蜀漆散、夾鍾丸、大柴胡湯,張會卿說,小柴胡湯加常山二錢,可以有效截斷瘧疾。
截瘧湯(家方),常山,草果,知母,貝母(各等分。),上四味。以酒三勺漬之。夜露一宿。發日早晨。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服。臨發。查再煎服。或草果代檳榔最效。
又截瘧方,發日早晨。用備急丸一分。或用吐劑亦效。
按外臺。有單常山湯。煎法服法如截瘧湯。間日瘧五六發。則宜服截果。每日發者。宜候十四五日後。邪氣漸衰。而截之。截果宜陽瘧。不宜陰瘧。陰瘧者。宜候數發之後。為陽瘧而截之。陰陽謂晝夜也。小兒瘧疾因蟲者。或兼服鷓鴣菜湯。瘧用附子劑者。希有焉。千金瘧門有附子劑三方。
白話文:
截瘧湯是用常山、草果、知母、貝母等分,用三勺酒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用兩碗水煮成一碗,服用。發病前再煎服一次。用草果代替檳榔效果最佳。
另一個截瘧方,在發病當天早上服用備急丸或吐劑都有效。
根據外台記載,單獨用常山煎成的常山湯,用法與截瘧湯相同。間日瘧發作五、六次後,就應該服用截果湯。每天都發作的,則應該等到十四、五天後,邪氣漸漸減弱時再服用。截果湯適合陽瘧,不適合陰瘧。陰瘧應該等到發作幾次後,轉為陽瘧再服用。陰陽指的是晝夜。小兒瘧疾是由蟲引起的,可以配合服用鷓鴣菜湯。瘧疾使用附子藥方的,很少見。《千金要方》的瘧疾篇有三個附子藥方。
外臺八方。宜隨證治之。凡瘧瘥後。禁飲酒房事遠行。瘧並瘧母灸法。脊際自七九至十三四椎。瘧振寒少熱。面青大便溏泄者。用果附湯。(濟生),和田氏截瘧灸法。灸大椎尖頭七壯。或灸章門。不截則灸承山。尚無效者。灸湧泉。又云凡瘧者。惡寒始於足指頭。有此症者。
瘧症不具。亦為瘧治而可也。又云。瘧用常山劑。不愈者。化毒丸二分。發日早晨。冷水服。有效者。必下黑便也。若瞑眩則輕者。用冷水。重者。冷水內朱或石膏。攪服。或蘭葉煎服。又云瘧母。用鱉甲類。難治者。用化毒丸二分效。按醫方考云。瘧發時。獨寒無熱。
白話文:
外臺八方,宜隨證治之。
意思是治療瘧疾要根據不同的症狀,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凡瘧瘥後,禁飲酒房事遠行。
瘧疾痊癒後,要忌酒、房事和長途旅行。
瘧並瘧母灸法。脊際自七九至十三四椎。
這段描述的是治療瘧疾和瘧母(即瘧疾的根源)的灸法。灸法需要在脊椎的第七九至十三四椎之間進行。
瘧振寒少熱,面青大便溏泄者。用果附湯。(濟生),
對於症狀是發冷多於發熱,面色青白,大便稀溏的瘧疾患者,可以使用果附湯來治療。(出自《濟生》)。
和田氏截瘧灸法。灸大椎尖頭七壯。或灸章門。不截則灸承山。尚無效者。灸湧泉。
這是和田氏的截瘧灸法,首先灸大椎穴尖端七壯,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灸章門穴。如果還沒有效果,可以灸承山穴,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可以灸湧泉穴。
又云凡瘧者,惡寒始於足指頭。有此症者,
意思是說,凡是患有瘧疾的人,發冷的症狀往往從腳趾開始。
瘧症不具,亦為瘧治而可也。
即使瘧疾症狀不典型,也可以用治療瘧疾的方法來治療。
又云。瘧用常山劑,不愈者。化毒丸二分。發日早晨,冷水服。有效者,必下黑便也。
如果用常山治療瘧疾無效,可以用化毒丸兩分,在發病當天早晨用冷水送服。如果有效,一定會排出黑色大便。
若瞑眩則輕者,用冷水。重者,冷水內朱或石膏。攪服。或蘭葉煎服。
如果出現神志不清的症狀,輕者可以用冷水,重者可以用冷水摻和硃砂或石膏,攪拌服用,也可以用蘭葉煎服。
又云瘧母,用鱉甲類。難治者,用化毒丸二分效。
治療瘧母,可以用鱉甲類藥物。如果治療困難,可以用化毒丸兩分。
按醫方考雲。瘧發時,獨寒無熱。
根據醫方考證,瘧疾發作時,患者通常只有發冷沒有發熱。
總而言之,這段古代醫學文字主要描述了治療瘧疾的各種方法,包括灸法、藥物和飲食禁忌等。
脈遲者用七棗湯。即附子大棗生薑也。又云瘧發時頭疼身熱。脊強脈浮者。大陽症也。麻黃羌活湯主之。麻黃、羌活、防風、甘草、四味也。瘧疾寒熱轉大者。從卯至午發。宜柴胡湯。從午至酉發者。邪在內。宜大承氣湯。從酉至子或至寅發者。邪在血。宜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脈搏遲緩的,要用七棗湯。也就是附子、大棗、生薑。又說,瘧疾發作時頭疼發熱、背部僵硬、脈搏浮的,是大陽症,用麻黃羌活湯治療。麻黃、羌活、防風、甘草,四味藥組成。瘧疾寒熱症狀加重的,從卯時到午時發作的,要用柴胡湯。從午時到酉時發作的,邪氣在內,要用大承氣湯。從酉時到子時或到寅時發作的,邪氣在血,要用桃仁承氣湯。
下之微利後。更以小柴胡湯撤其邪可也。(眾方規矩)
治瘧病苦渴。(外臺)烏梅(二十枚),上一味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去烏梅。和蜜一匙。分二服。瘧脈弦而緊宜下。浮大者宜吐。弦遲者宜溫。(正傳),牛山云。凡瘧疾。二三發之中。宜用發散劑。方輿載柴胡鱉甲湯。及鱉甲一味。酒服散果。
白話文:
如果患者稍微泻下后,可以服用小柴胡汤来消除病邪。治疗疟疾伴随口渴,可用乌梅二十枚,加水三碗煎煮至一碗半,去乌梅,加入蜂蜜一匙,分两次服用。疟疾脉象弦紧宜泻下,脉浮大者宜吐,弦迟者宜温补。牛山说,凡是疟疾,在发作两三次时,应该使用发散药,方书中记载柴胡鳖甲汤,以及鳖甲单味酒服散果。
3. 痢
葛根湯,痢有表證者。用此湯。三四日宜發汗。
葛根加半夏湯,前方證而嘔者。
葛根黃連黃芩湯,痢惡寒止。有熱者。或下利脈促。喘而汗出者。
黃芩湯,痢腹拘急。心下痞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前方症而嘔者。
大柴胡湯,心下痛有身熱者。
論曰。發熱。(云云)心下痞鞕。嘔吐而下利者。按之心下滿痛者。
白話文:
葛根湯用於痢疾伴有表證的患者,服用三四日後宜發汗。如果出現嘔吐,則使用葛根加半夏湯。葛根與黃連黃芩湯合用,適用於惡寒止痢的痢疾患者,以及伴有發熱、下利脈促、喘而汗出的患者。黃芩湯用於痢疾伴有腹拘急、心下痞的患者。如果出現嘔吐,則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大柴胡湯則適用於心下痛伴有身熱的患者。總之,如果患者出現發熱、心下痞滿、嘔吐、下利、按之心下滿痛等症状,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劑治療。
厚朴七物湯,痢腹滿者。或中脘否塞者。(紀聞)
大承氣湯,身熱腹滿。心下痛甚。口舌乾燥者。論曰。自利清水。(云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下利三部。(云云)按之心下堅者。下利脈遲而滑者。
白頭翁湯,熱利下重者。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熱多難用下劑者。(紀聞)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熱利下重。帶膿血者。產後下利虛極。(金匱),按產後痢妙。
黃連湯,半夏瀉心湯,熱解痢減。心下痞。或痞鞕。食不進者。宜撰用此二方。
白話文:
厚朴七物湯
,適用於痢疾腹脹的患者,或者中脘(心窩)堵塞的患者。(紀聞)
大承氣湯
,適用於發熱腹脹,心窩疼痛劇烈,口舌乾燥的患者。論述中指出,患者會自發性腹瀉排出清水。(云云)心窩一定會疼痛,口乾燥的人,腹瀉時會排出三種不同性質的糞便。(云云)按壓心窩時感覺堅硬,腹瀉時脈象遲緩而滑利。
白頭翁湯
,適用於發熱腹瀉,排便困難的患者,以及腹瀉後想喝水的患者,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的緣故。若熱氣太盛,不宜使用瀉下藥。(紀聞)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適用於發熱腹瀉,排便困難,並伴有膿血的患者,以及產後虛弱導致腹瀉的患者。(金匱)此方對於產後腹瀉效果顯著。
黃連湯
和半夏瀉心湯,適用於發熱消退,腹瀉減少,心窩痞塞,或痞塞到胃脘部,飲食不進的患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方或兩方聯合使用。
六物黃芩湯,桂枝人參湯,真武湯,痢陰症或遺屎者。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大實痛者。
小建中湯,桃花湯,赤石脂禹餘糧湯,禹餘糧丸(家方),治久痢久瀉。無熱。無後重、用附子不止。灸腹不愈。飲湯直下。食粥直下。日羸瘦向死者。禹餘糧,赤石脂(各五分),阿片(小豆粒許津輕上品)
白話文:
六物黃芩湯、桂枝人參湯、真武湯,適合治療痢陰症或遺屎的患者。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適用於大實痛的患者。
小建中湯、桃花湯、赤石脂禹餘糧湯、禹餘糧丸(家方),可以用來治療久痢久瀉。如果患者沒有發熱,也沒有後重,服用附子後仍止不住瀉,灸腹也無效,飲湯就直瀉,吃粥也直瀉,身體日漸虛弱消瘦,像是快要死掉的人,可以使用禹餘糧、赤石脂(各五分)、阿片(一小粒,要用上等品質)來治療。
上三味糊丸。一劑二度白湯下。即愈。起死回生。累用累驗。勿多服。多服則發嘔吐。
黃連阿膠湯,久痢。心下悸而煩。不得眠。便膿血者。
大黃牡丹皮湯,膿血痢。下赤白如魚腦者。
桃核承氣湯,下紫黑色腹痛後重。異常者。瘀血也。(入門)
鯽魚鱠,痢五六日。腹痛不止者。承氣丸。
紫丸,痢腹痛甚者。
奧村翁云。痢疾久不愈者。腸中裡面。外皮爛。而下赤白如魚腦。用大黃牡丹湯。或薏苡附子敗醬散等。則速愈。此效腸癰之治法者也。和田氏贊之曰。卓見也。按和田氏。實候而下如魚腦者。用牡丹湯。虛候者。用千金駐車湯。其方。黃連六兩。當歸阿膠各三兩。乾薑二兩。
白話文:
上三味糊丸,一次服用兩劑,用白湯送服,就能治癒,甚至能起死回生,經過多次驗證。但切記不要過量服用,過量會引起嘔吐。
黃連阿膠湯適用於久痢,伴隨心悸、煩躁、失眠、排便帶膿血等症狀。
大黃牡丹皮湯適用於膿血痢,排便物呈赤白相間,形似魚腦。
桃核承氣湯適用於排便呈紫黑色,腹痛且下墜,屬於瘀血症。
魚肉,適用於痢疾持續五到六天,腹痛不止的情況。可配合承氣丸服用。
紫丸適用於痢疾腹痛劇烈。
奧村翁說,久痢不愈者,腸道內壁潰爛,排便物呈赤白相間如魚腦,可用大黃牡丹湯或薏苡附子敗醬散等藥物,效果顯著。這也是治療腸癰的有效方法。和田氏讚揚道:「此乃卓見也!」和田氏指出,實證型痢疾排便如魚腦,應使用牡丹湯;虛證型痢疾,應使用千金駐車湯,該方由黃連六兩、當歸、阿膠各三兩、乾薑二兩組成。
上四味煎服。凡此二方。及上之諸方。皆痛在臍以上只桃花湯。及禹餘糧湯。禹餘糧丸者。痛少少在小腹者也。痛在臍以上者。禁用止澀之藥。常識此勿誤。入門云。凡痢下如竹筒或如屋漏水。塵腐色氣短呃逆者。不治。或純下血。小便不通。唇紅下後身熱。脈弦洪者。俱不治。
又云。無積不成痢也。我邦之先輩說痢病因者。多端。外邪挾宿食為得。痢脈細數者凶。痢脈沉實。為吉候。痢初發。不忌脈浮數。數日後。見浮數者凶。脈大者。邪氣進也。脈遲或沉者。不日下利止也。腹痛始終不止者。惡候。下重無附子症。古人赤屬熱。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煎煮後服用。這兩種方劑,以及之前提到的所有方劑,都適用於疼痛位於肚臍以上的情況,只需要服用桃花湯和禹餘糧湯。如果疼痛稍微位於小腹,則可以使用禹餘糧丸。需要注意的是,疼痛位於肚臍以上時,不可使用止澀的藥物,要牢記這個常識,不可誤用。醫書中提到,凡是痢疾患者,大便如同竹筒或屋漏水一般,呈塵土腐敗色,伴隨氣短、呃逆等症狀,則難以治療。或者患者純粹下血,小便不通,嘴唇紅腫,下腹部發熱,脈象弦洪有力,也都是不可治療的。
此外,醫書中還提到,痢疾的產生必然有積聚的病因。我國的先輩們對痢疾的病因分析很多,認為外邪與宿食結合而導致發病。痢疾患者的脈象細數者凶險,脈象沉實者則預後良好。痢疾剛發病時,不忌諱脈象浮數,但如果持續數日後仍然出現浮數的脈象,則凶險。脈象強大者,表示邪氣侵入較深。脈象遲緩或沉細者,則預示不久後下痢就會停止。腹痛始終不止者,是惡劣的徵兆。痢疾患者下肢沉重,沒有使用附子藥物的症狀,古人認為這是屬於熱症。
白屬寒之說難信。赤白俱有下重者。皆熱也。膿血利者。赤痢白痢是也。痢舌純紅者。惡症也。舌紅如無皮狀。有渴者。惡症也。或真武湯症。亦有此舌候。痢七八日不問陰陽。灸足三里。則利減者也。痢冷服萊菔汁妙。(治痢煎湯中加萊菔汁亦佳。),謙齋云。予有一得。
療痢。脈實者。不拘症為實。宜疏滌。脈虛者。不論症。可為虛。腸澼下膿血。脈沉小細。安靜者生。洪大數。身熱者死。(脈經),療純下白如鼻涕者方。(肘後)灸臍下一寸。五十壯良。說約灸法。素有宿症。惡藥氣者。或腰力罷者。宜灸中脘、天樞、腰眼。自十一至十六。
白話文:
白色属寒的说法难以相信,赤色和白色都有向下沉重的症状,都是热症。脓血痢,就是赤痢和白痢,痢疾患者舌头全红的,是恶症。舌头红得像没有皮一样,还有口渴的,也是恶症,可能是真武汤症,也可能出现这种舌象。痢疾发作七八天,不分阴阳,灸足三里,则痢疾减轻。痢疾患者怕冷,喝莱菔汁效果很好,在煎药的时候加莱菔汁也很好。谦斋说:我有一个心得,治疗痢疾,脉象实的人,无论症状如何,都应该疏通涤荡;脉象虚的人,无论症状如何,都可以视为虚症。肠道下泄脓血,脉象沉细小,安安静静的能活下来,脉象洪大而数,身体发热的就会死。治疗完全是白色鼻涕一样下泄的,可以用肘后方。灸脐下一寸,五十壮有效。说一下灸法,如果原本就有宿疾,怕药气,或者腰力虚弱的,应该灸中脘、天枢、腰眼,从十一月到十二月。
兼治疳痢不了了者。血痢用膠艾四物加厚朴。(眾方規矩),按和田氏噤口痢。用參連湯。參連各等分也。休息痢用子和無憂散。奧村氏試效也云。蘭醫云赤白痢。不用下劑。白痢最禁之云。牛山云。老人小兒。痢八九十行者。必死也。和田氏云。小兒痢疾。至百行者。宜先與如神丸。
不然。暴脫者也。又云。痢數日之後。發熱者。多死也。按如神阿片丸也。艮山翁亦用。方輿載桂枝。及河間芍藥湯。四逆散。參連湯。蘗皮湯。千金駐車丸。錢氏白朮散。無憂散。當歸湯。
白話文:
針對久治不愈的疳痢,以及血痢,可以用膠艾四物湯加上厚朴來治療。其他痢疾的治療方式,和田氏認為噤口痢可以用參連湯(參、連各等分)治療。休息痢則可以用子和無憂散來治療,奧村氏也試驗過這個方法。蘭醫說赤白痢不用下劑,尤其白痢最忌諱下劑。牛山說老人和小兒,如果連續八九十天拉肚子,肯定會死。和田氏說小孩拉肚子,如果拉到一百次,應該先服用如神丸,否則容易暴亡。他也說,如果拉肚子幾天後發燒,也容易死亡。如神丸就是阿片丸,艮山翁也用它。書籍記載,治療痢疾的藥方還有桂枝、河間芍藥湯、四逆散、參連湯、蘗皮湯、千金駐車丸、錢氏白朮散、無憂散、當歸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