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下 (32)
卷下 (32)
1. 附錄
調中湯(局方),治產後久泄(紀聞),甘,歸,桂,芍,芎,附子,良薑,上七味。
枳實大黃湯(即小承氣湯加檳榔甘草),平胃散(見方匯),桂枝藿香湯,桂,藿,木香,宿砂,吳茱,莪朮,甘,七味。
養脾湯,理中湯加茯苓宿砂麥芽薑棗。平生虛弱之人。飲食易傷用之。(紀聞。)
千金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湯加半夏桂枝甘草。
安廩湯,一帆青,茯苓(各二錢),上二味。水煎溫服。四五日。下利為知。
療胃反大驗方,前胡,生薑(各四兩),阿膠(一兩),大麻子仁,吳茱(各五合),桂(三寸),甘(五寸),棗(十枚),上八味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
破棺湯,治膈噎。桃仁,杏仁,桑白,上三味。水煎溫服。
一方,治嘔吐。水莎,良薑,木香,烏梅,乾薑,丁香,六味。
獨參湯,治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張介賓)
單香薷湯(肘後),郁李仁湯,治心腹滿。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者。腳氣腫滿。發此證亦效。郁李仁,杏仁,橘皮,茯,檳,桑白。六味
紫蘇子湯,面腫氣急者。(見腳氣)
濟生腎氣丸(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麻子湯,治遍身流腫(千金方),麻子(五升),赤小豆(三升),商陸(一升),防風(三兩),附子(一兩),上五味。先搗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渣。內藥及豆。煮取四升。去渣。食豆飲汁。
麻子小豆湯,服桃花已渴者。大麻子(一合熬令黃香搗研以水搦取汁一合),赤小豆(一合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上二汁相和。上火三五沸服之。此千金療水氣遍身洪腫。百藥不愈。待死者方。
連翹湯(方見瘟),治瘡疥內攻腫。
赤小豆湯(山脅),赤豆(五錢),商陸,生薑(各一錢),麻黃(七分),連翹(五分),桂(二分),大黃(三分),上七味。以水三合。先煮小豆。減一合。內諸藥。煮取一合。日二劑。或三劑。加犀角。或反鼻。亦佳。
防己散,治妊孕腫滿。喘促小便不利。防己(一錢),桑白,茯,紫蘇(各二錢),木香(五錢),姜,煎服。
琥珀湯,治產後水腫。琥珀,術,茯,桂,豬,澤,反鼻,上七味。以水一合。冬瓜汁一合。合煮取一合。
瓜子仁湯(方見腸癰),實脾飲(見方匯),赤小豆藥(本草),赤小豆(五合一錢),大蒜(一顆七分),生薑(五錢一錢五分),商陸根(一條一錢五分),上並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立消。
二神丸,治水腫鼓脹及腳氣。甘遂(擇新近者),大黃(各等分),上二味。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分。或一錢。溫水送下。
瓜子仁湯(主治見鼓脹),分消湯(見方匯),壯原湯(同),半夏湯(外臺),主腹內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夏,桔,枳實,前胡,吳茱,鱉甲(各三分),檳榔(二錢五分),生薑(四分),人參(一分),九味。
白話文:
[附錄]
調中湯:治療產後久瀉。藥材包含甘草、歸脾、桂枝、芍藥、芎藭、附子、良薑等七味。
枳實大黃湯:與小承氣湯加檳榔、甘草相同。另有平胃散(方劑見方劑匯編)、桂枝藿香湯(藥材包含桂枝、藿香、木香、宿砂、吳茱萸、莪朮、甘草等七味)。
養脾湯:理中湯加入茯苓、宿砂、麥芽、薑、棗。適合平素虛弱、飲食容易受傷的人服用。
千金吳茱萸湯:傷寒論中的吳茱萸湯加入半夏、桂枝、甘草。
安廩湯:藥材包含一帆青、茯苓(各二錢),水煎溫服,四五天後瀉下為效。
療胃反大驗方:藥材包含前胡、生薑、阿膠、大麻子仁、吳茱萸、桂枝、甘草、大棗等八味,以酒水煎煮服用。
破棺湯:治療膈噎,藥材包含桃仁、杏仁、桑白皮等三味,水煎溫服。
一方:治療嘔吐,藥材包含水莎草、良薑、木香、烏梅、乾薑、丁香等六味。
獨參湯:治療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
單香薷湯:治療心腹滿悶、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腳氣腫脹等症。藥材包含郁李仁、杏仁、橘皮、茯苓、檳榔、桑白皮等六味。
紫蘇子湯:治療面腫氣急。
濟生腎氣丸:八味丸加入車前子、牛膝。
麻子湯:治療全身浮腫,藥材包含麻子、赤小豆、商陸、防風、附子等五味。
麻子小豆湯:治療服用桃花後口渴,以及全身浮腫。
連翹湯:治療瘡疥內攻腫。
赤小豆湯:藥材包含赤小豆、商陸、生薑、麻黃、連翹、桂枝、大黃等七味。
防己散:治療孕婦腫脹、喘促、小便不利。藥材包含防己、桑白皮、茯苓、紫蘇、木香、生薑。
琥珀湯:治療產後水腫,藥材包含琥珀、蒼術、茯苓、桂枝、豬苓、澤瀉、白芷等七味。
瓜子仁湯:治療腸癰。另有實脾飲(方劑見方劑匯編)、赤小豆藥方(本草綱目記載),藥材包含赤小豆、大蒜、生薑、商陸根等。
二神丸:治療水腫鼓脹及腳氣。藥材包含甘遂、大黃。
瓜子仁湯:治療鼓脹。另有分消湯、壯原湯(方劑相同)、半夏湯(外台秘要記載),治療腹內左肋痃癖,症狀為硬結、氣滿不能進食、胸背疼痛。藥材包含半夏、橘皮、枳實、前胡、吳茱萸、鱉甲、檳榔、生薑、人參等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