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3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1)

1. 附錄

苓消丸(同),消石(十錢),茯苓(四錢),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以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煎湯下。患水腫病人。嫌消石之苦烈者。用之佳。近來此丸代單霸王鹽丸。有神驗。名桓文丸。

元生膏(同),馬知利膏(十錢),芫青末(新者二錢)

制鐵粉法

鐵粉(一升),鹽(八勺),以鐵粉入器中合鹽攪。日曝乾。以匕攪日五六次。三四日而入土器。以炭火熬之二時余。以變紫色為度。制鐵鏽亦佳。

方輿所載後世方

六物敗毒散(一閒齋),羌,桔,芎,甘,升麻,大黃,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方輿煮法如此。下皆仿之。

連翹湯,治傷寒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腫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自小品漏蘆連翹湯來),翹,芩,芎,甘,麻黃,升麻(各四分),枳實,大黃(各六分),上八味。熱盛者加芒硝。

牛蒡芩連湯(見方匯),香需飲(同),生脈散(同)

消暑湯,治中暑嘔而煩渴者。即小半夏加茯苓。加石膏甘草。

良薑吳茱萸湯,治大吐大瀉後。轉筋甚者。吳茱、木瓜、食鹽、三味等分。同炒焦煎服。

柴胡鱉甲湯(方見癥瘕),肘後療諸瘧方,鱉甲(三兩炙),上一味搗末。酒服方寸匕。至發時令服三服。兼用灸。無不斷者。

一方(談野翁試驗方),常山檳榔甘(各三錢),黑豆(百粒),上四味。水煎服。

河間芍藥湯(方匯本方芍藥湯也),參連湯(丹溪),嘔吐全不食者。謂之噤口。胃火甚也。用此方。濃煎。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再服。但一呷。咽即開。

蘗皮湯(外臺),療熱病久下利。膿血方,黃蘗(三兩),梔子(二十枚),黃連(四兩),阿膠(二兩),上四味。

千金駐車丸,治大冷洞利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如神丸,木香,黃連,阿片(各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沉香(五分),上六味為末。糊丸。綠豆大。辰砂為衣。每服一丸。冷水送下。日三。

無憂散(子和),黃耆,木通,陳皮,桑白皮(各一錢),胡椒,術,木香(各半錢),牽牛頭末(四錢),上八味為末。每服一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治疝及留飲帶下。(紀聞)

當歸湯(外臺),療三十年下利。止諸痛方,當歸(一兩),生薑(八兩),大棗(二十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作三服。不差。後作之。

錢氏白朮散(見方匯),紫散,下利後重。不下膿血者。檳榔,厚朴(各三十錢),桔梗,水莎,葛根(各二十錢),枳實,桂,蓬朮(各十錢),上八味末用。煎服亦得。

楊起簡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罷。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麵。一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疝瀉久不止者效。泄瀉經驗方(景岳),糯米一升。洗干。炒末。入山藥一兩。每日用半盞。入砂糖二匙。川椒末少許。以極滾湯調食。久泄食不進者效。

白話文:

[附錄]

苓消丸(同方),消石(10克),茯苓(4克),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50丸,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煎煮的湯水送服。此方適用於水腫病人,尤其適合嫌棄消石苦烈者。近來此丸替代單用霸王鹽丸,療效神奇,被命名為桓文丸。

元生膏(同方),馬知利膏(10克),芫青末(新鮮的2克)

制鐵粉法

鐵粉(1升),鹽(8勺),將鐵粉放入容器中,加入鹽攪拌均勻,每日曝曬乾燥,並用匕首攪拌五六次。三四天后,放入土製容器中,用炭火熬煉兩個多小時,以變為紫色為度。製成鐵鏽亦可。

方輿所載後世方

六物敗毒散(一閒齋方),羌活、桔梗、川芎、甘草、升麻、大黃,加水20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方輿記載的煎煮方法如此,以下諸方皆仿此法。

連翹湯,治療傷寒熱毒,症狀表現為發熱皮膚變紅,癰疽、丹毒、腫毒,以及眼睛紅痛、生翳障,均可使用。(源於小品方漏蘆連翹湯),連翹、黃芩、川芎、甘草、麻黃、升麻(各4分),枳實、大黃(各6分),以上八味藥材。熱盛者可加入芒硝。

牛蒡子黃芩連翹湯(見方匯),香薷飲(同方),生脈散(同方)

消暑湯,治療中暑嘔吐伴隨煩渴者。即小半夏湯加茯苓、石膏、甘草。

良薑吳茱萸湯,治療嘔吐腹瀉之後,轉筋嚴重者。吳茱萸、木瓜、食鹽,三味藥等量,一起炒焦後煎服。

柴胡鱉甲湯(方見癥瘕),肘後方療治瘧疾方,鱉甲(3兩,炙烤),將藥材搗碎成末,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一錢匕,瘧疾發作時服用三次,同時配合灸法,效果極佳。

一方(談野翁試驗方),常山、檳榔、甘草(各3克),黑豆(100粒),以上四味藥材,水煎服。

河間芍藥湯(方匯本方芍藥湯),參連湯(朱丹溪方),治療嘔吐,完全不進食者,稱為噤口,為胃火盛烈所致。使用此方,濃煎,整天慢慢啜飲。如果嘔吐,再服用,每次只需啜飲一口,咽喉就會打開。

黃柏湯(外臺秘要方),治療熱病久下利,膿血便方,黃柏(3兩),梔子(20枚),黃連(4兩),阿膠(2兩),以上四味藥材。

千金駐車丸,治療久瀉、腸滑,下利赤白如魚腦,日夜不止,腹痛難忍者。

如神丸,木香、黃連、阿片(各2克),乳香、沒藥(各1克),沉香(0.5克),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辰砂為衣。每次服用一丸,冷水送服,每日三次。

無憂散(子和方),黃耆、木通、陳皮、桑白皮(各1克),胡椒、蒼術、木香(各0.5克),牽牛子末(4克),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克,用生薑汁調服。治療疝氣及留飲帶下。(見於紀聞)

當歸湯(外臺秘要方),治療三十年久瀉,止痛方,當歸(1兩),生薑(8兩),大棗(20枚),以上三味藥材,加水4000毫升,煎煮至1500毫升,分三次服用,療效顯著。

錢氏白朮散(見方匯),紫散,治療久瀉之後,症狀加重,但無膿血者。檳榔、厚朴(各30克),桔梗、水莎草、葛根(各20克),枳實、桂枝、白朮(各10克),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服用,也可以煎煮服用。

楊起簡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即瀉,瀉不多,日夜數次者,用蕎麥麵作成飯,連吃三四次即可痊癒。治療疝氣久瀉不止者有效。泄瀉經驗方(張景岳方),糯米1升,洗淨曬乾,炒成粉末,加入山藥1兩,每天用半杯,加入砂糖2匙,川椒末少許,用滾燙的開水調和食用,治療久瀉食慾不振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