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雪煎

BI XUE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5%
心經 14%
脾經 11%
大腸經 7%
腎經 5%
膽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碧雪煎中包含大青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大青葉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碧雪煎主治熱毒蘊結,症見高熱、煩躁、神昏、口渴、咽喉腫痛、舌苔黃膩等。大青葉可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消散熱毒,改善患者的熱證。
  2. 涼血止血:大青葉可涼血止血,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碧雪煎中加入大青葉,可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緩解患者的出血症狀。

碧雪煎方中加入竹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止嘔: 竹茹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的作用。碧雪煎治療的是肺熱咳嗽,伴有痰多、嘔逆等症狀,竹茹能有效清熱止嘔,緩解患者的痛苦。
  2. 降逆止咳: 竹茹能降氣止逆,對於因肺熱上逆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能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碧雪煎中的其他藥材如貝母、杏仁等,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與竹茹合用,相輔相成,療效更佳。

碧雪煎方中包含麥門冬,乃因其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之功效。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陰潤燥,清熱除煩,對於肺熱燥咳、津液不足、口乾咽燥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碧雪煎以清熱潤肺、滋陰生津為目的,而麥門冬恰好能滿足此方劑的治療需求,使其清熱而不傷津,潤燥而不滋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碧雪煎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碧雪煎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瀉火,化解濕熱,改善肺熱咳嗽。
  2. 止咳化痰: 黃芩能清肺熱,並能燥濕化痰,對於濕熱咳嗽導致的痰黃黏稠症狀有較好的改善效果。碧雪煎中的其他藥物如杏仁、川貝母等,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與黃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碧雪煎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碧雪煎爲寒涼性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甘草性甘溫,可緩和方劑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脾胃。

二、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解毒等功效,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幫助其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因此,甘草在碧雪煎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碧雪煎中包含枳殼,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消積: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通氣機、促進消化、緩解不適的作用。
  2.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能起到鎮吐的作用。在碧雪煎中,枳殼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協同作用,達到止嘔的效果。

碧雪煎中加入地骨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此方針對的是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導致的疾病,地骨皮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涼血止血,緩解症狀。
  2. 滋陰潤燥:地骨皮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熱病後的燥熱症狀,對於因熱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地骨皮在碧雪煎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碧雪煎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燥濕: 龍膽草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燥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瘡瘍等病症,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二、 瀉火解毒: 龍膽草亦具瀉火解毒之效,可治療因濕熱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

因此,龍膽草在碧雪煎中發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濕熱病症的效果。

碧雪煎方中包含犀角,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藥性:

1. 清熱解毒: 犀角味苦寒,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針對熱毒熾盛、血熱妄行之證,如高熱神昏、吐血衄血、癰疽瘡瘍等。

2. 鎮驚安神: 犀角亦具鎮驚安神之效,可用於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熱盛生風等症。

然而,犀角為瀕危物種,現已禁止使用。因此,在臨牀應用中,應尋找其他藥材替代,如水牛角、羚羊角等,以達到類似功效。

碧雪煎方中包含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玄參味甘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碧雪煎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玄參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 滋陰降火:玄參亦有滋陰降火之功效,可滋養心腎陰液,清降虛火。碧雪煎中常與生地黃、麥冬等滋陰藥物配合使用,可協同作用,達到滋陰清熱、降火解毒的效果,更適合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疾病。

碧雪煎方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碧雪煎主治痰濕阻肺、咳嗽氣喘,赤茯苓可協助利水滲濕,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寧心安神:赤茯苓亦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能改善因痰濕阻肺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使患者得以安然入睡,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總之,赤茯苓在碧雪煎方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病症。

碧雪煎中加入升麻,主要是為了其 疏散風熱升陽解表 的功效。升麻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解表、透疹止痛的作用。

碧雪煎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升麻可以疏散外感風熱,使邪氣得以透發,並能升陽解表,促進機體抵抗力恢復,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目的。

碧雪煎方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鎮驚熄風: 羚羊角性寒,味鹹,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痙厥抽搐等症,而羚羊角能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緩解患者高熱神志不清、肢體抽搐等症狀。
  2. 疏散風熱,化痰開竅: 羚羊角還有疏散風熱、化痰開竅的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因熱邪入絡所致的痰熱阻竅、神昏不醒等症狀。

因此,碧雪煎方中加入羚羊角,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疏散風熱、化痰開竅,達到治療熱病神昏、痙厥抽搐等症的效果。

碧雪煎中加入龍齒,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降火、止咳、利咽的功效。

龍齒,為動物牙齒的化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肺經。其清熱降火之力,能清肺熱、降胃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同時,龍齒亦具有鎮咳止咳的功效,能緩解肺熱咳嗽、氣喘等症狀。因此,在碧雪煎中加入龍齒,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療效。

碧雪煎中加入牛黃,主要是由於牛黃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解毒: 牛黃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鎮驚開竅。方中以牛黃配伍其他清熱藥,如石膏、知母等,共同達到清熱瀉火、解毒鎮驚之效。
  2. 豁痰開竅: 牛黃能豁痰開竅,對於痰熱阻竅、神志昏迷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方中以牛黃配伍其他開竅藥,如冰片、麝香等,共同達到開竅醒神、豁痰止痙之效。

因此,碧雪煎中加入牛黃,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豁痰開竅,對於治療熱病痰熱壅盛、神志昏迷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碧雪煎中使用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中風痰阻等症。碧雪煎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痰熱內閉,麝香的開竅醒神作用,可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化痰開竅,使患者神志清醒。
  2. 通絡止痛: 麝香亦可通經絡、止疼痛,對於熱病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麝香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整體療效。

碧雪煎方中包含青黛,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源自蓼藍等植物,經加工製成,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可針對外感熱毒或瘡瘍腫毒,而涼血止血的功效則能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因此,碧雪煎中加入青黛,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治療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疾病。

碧雪煎方中使用芒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碧雪煎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芒硝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下行,促進排泄:芒硝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以促進藥物向下運行,加速藥效發揮。碧雪煎中使用芒硝,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促進排泄,達到治療的效果。

主治功效


碧雪煎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根據《幼幼新書》及《太平聖惠方》的記載,碧雪煎主治心神煩熱、時行溫病、癲癇、熱毒風、丹石毒、百毒、頭痛、赤眼、口瘡、酒黃,以及大人小兒一切熱病。

治療原理分析:

碧雪煎的組成藥物可見,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清熱解毒、滋陰潤燥、行氣活血、鎮靜安神等方面。

  1. 清熱解毒,瀉火消炎:

    • 大青葉、黃芩、龍膽草、犀角、玄參: 皆為苦寒之品,具清熱解毒、瀉火消炎之效。大青葉尤善清血分之熱,龍膽草善清肝膽實火,黃芩善清肺熱及濕熱,犀角清熱涼血解毒力強,玄參則清熱解毒,兼有滋陰之功。此組藥物合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煩躁等症狀。
  2. 滋陰潤燥,養肺生津:

    • 麥門冬: 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之效,可緩解熱病耗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3. 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 竹茹: 善於化痰止咳,降逆止嘔,可緩解熱病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
  4. 行氣活血,疏肝理氣:

    • 枳殼: 具有行氣活血、疏肝理氣之效,可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有助於邪氣外達。
  5. 清虛火,退熱除蒸:

    • 地骨皮: 具有清虛火、退熱除蒸之功,對於陰虛發熱或熱病後期低熱不退有良效。
  6.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甘草: 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之效,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增強藥效,並緩解熱病引起的疼痛。
  7. 鎮靜安神:

    • 犀角: 除了清熱解毒,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熱病導致的心神煩躁、癲癇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合分析:

碧雪煎以清熱解毒藥為主,配以滋陰潤燥、行氣活血、鎮靜安神之品,使其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疏肝理氣、鎮靜安神等多重功效。對於熱毒熾盛、邪熱入裡所致的心神煩熱、時行溫病、癲癇、熱毒風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此外,其還能緩解熱病引起的頭痛、赤眼、口瘡、酒黃等症狀,對於大人小兒各種熱病均適用。

藥物配伍特?:

本方配伍特?在于寒?之品与滋?之品相伍,清?解毒的同?兼?了保?津液;疏肝理气之品亦可防止苦寒?胃。 犀角等清?解毒力?的?,能直接???毒病邪,其他????同作用,?一步增?了本方的?效。

傳統服藥法


大青3兩,吳藍葉2兩,竹茹3兩,麥門冬2兩(去心),子芩2兩,甘草3兩(生用),枳殼3兩(去瓤),地骨皮3兩,龍膽3兩(去蘆頭),犀角屑2兩,玄參3兩,赤茯苓2兩,川升麻2兩,羚羊角犀2兩,上細銼,以水2鬥,煮至1鬥,去滓澄清。龍齒2兩(細研),牛黃2兩(細研),麝香1兩(細研),青黛5兩(細研),樸消10斤(煉過者)。
將煎藥汁入於鍋內,下朴硝,以慢火煎,不住手攪,令稀稠得所,下龍齒、牛黃、麝香、青黛等,攪令勻,入瓷器中收。
每有患者,以冷水調下半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碧雪煎是一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神煩熱、時行溫病、癲癇、熱毒、頭痛、赤眼口瘡、酒黃等症。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頭痛癲癇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乾眼症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碧雪煎,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大青3兩,吳藍葉2兩,竹茹3兩,麥門冬2兩(去心),子芩2兩,甘草3兩(生用),枳殼3兩(去瓤),地骨皮3兩,龍膽3兩(去蘆頭),犀角屑2兩,玄參3兩,赤茯苓2兩,川升麻2兩,羚羊角犀2兩,上細銼,以水2鬭,煮至1鬭,去滓澄清。龍齒2兩(細研),牛黃2兩(細研),麝香1兩(細研),青黛5兩(細研),朴消10斤(煉過者)。 主治:心神煩熱,時行溫病,癲癇,熱毒,頭痛,赤眼口瘡,酒黃,大人小兒一切熱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