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犀角散」方劑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斑疹吐血等症。古人認為犀角能有效抵禦外邪入侵,清除體內熱毒,故將其列入方劑之中。
- 涼血止血: 犀角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能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在解毒方劑中,犀角可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止血涼血的效果。
然而,現今犀牛已瀕臨絕種,使用犀角已屬違法行為。因此,臨牀使用解毒犀角散時,應以其他藥材代替犀角,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以達到相似的藥效。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犀角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黃芩的加入可增強解毒功效,並協同犀角清熱瀉火,治療熱毒熾盛、內陷心包等症。
- 涼血止血:黃芩性寒,能涼血止血,與犀角同用,可治療熱毒傷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此外,黃芩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輔助犀角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其性寒,能降火熱,解毒散瘀,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在解毒犀角散中,梔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攻心、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大青葉,主要由於其 清熱解毒 之功效。
大青葉性寒,味苦,歸肺、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大青葉含有靛玉紅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對於熱毒壅盛、斑疹發熱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解毒犀角散中加入大青葉,可以 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並有助於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化瘀止痛的功效。與犀角、連翹等藥材相配合,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等症。
二、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與犀角等藥材相配伍,可增強解毒散瘀、開竅醒神的功效,提升療效。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芒硝,主要有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功效。方中犀角、黃芩、連翹等藥材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芒硝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力量,加速毒素排出。
- 瀉火通便:芒硝能瀉火通便,幫助體內積熱毒素的排出,緩解因熱毒引起的便祕、腹脹等症狀。同時,芒硝的潤腸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於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解毒犀角散」方劑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配合犀角等清熱解毒藥物,可增強方劑的解毒功效,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 涼血止血: 天竹黃可涼血止血,配合犀角等藥物,可有效控制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
總而言之,天竹黃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解毒犀角散」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溼: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清熱利溼、健脾滲溼之功效。方中犀角、黃芩等藥性寒涼,可清熱解毒,而赤茯苓可協同清熱,並防止寒涼之性太過傷脾胃。
- 利水滲溼:赤茯苓能利水滲溼,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方中犀角、黃芩等藥多偏於清熱解毒,而赤茯苓可輔助利水,使毒素排出更順暢,起到更好的解毒作用。
解毒犀角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功效,與方劑整體解毒、清熱、涼血的功效相輔相成。
麥門冬性寒,入心、肺經,能清心火,生津液,潤肺燥,對於因熱毒傷津、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解毒犀角散主要針對熱毒攻心、血熱妄行等症狀,麥門冬的清熱生津作用,可緩解熱毒所致的津液虧損,同時亦可滋陰潤肺,減輕熱毒對肺部的損傷,有助於整體的解毒效果。
解毒犀角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與犀角的解毒功效相輔相成,提升方劑的清熱解毒之力。
- 瀉火涼血: 黃連能瀉心火、胃火,並有涼血止血之效。在解毒犀角散中,黃連可與犀角、生地黃等藥物共同作用,清熱涼血,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達到解毒消腫、止痛止血的效果。
解毒犀角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開竅醒神及解毒的藥效。
麝香味辛性溫,走氣分,具有開竅醒神,通利血脈,消腫止痛的功效。犀角性寒,解毒清熱,但其功力偏於清熱解毒,在開竅醒神方面則略顯不足。而麝香能與犀角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毒開竅的作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解毒犀角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善清熱解毒。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甘草可緩和犀角的寒性,避免其損傷脾胃,使藥性更爲平和,更好地發揮解毒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百毒,與犀角相配伍,可以增強解毒功效,提高藥效,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同時,甘草還能緩解犀角帶來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犀角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熱病,毒氣外攻,皮膚斑出,狂亂躁熱」,屬溫病範疇,對應熱毒熾盛、內外燔灼之證。其核心病機為:
- 熱毒深重:熱邪化火成毒,充斥氣血,外攻肌膚則見斑疹(如發斑性熱病),上擾神明則狂亂躁熱。
- 氣血兩燔:熱毒不僅壅滯氣分(高熱躁渴),更深入血分,迫血妄行而發斑,耗傷陰液。
此方屬「清熱解毒、涼血化斑」之劑,兼具開竅醒神之用,針對熱毒斑疹重症而設。
方劑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清熱涼血解毒(直折火毒)
- 犀角屑(主藥):涼血解毒、清心定驚,專治熱入血分、發斑神昏。
- 大青、梔子仁: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梔子瀉三焦火,助犀角透解血分熱毒。
- 黃芩、黃連:黃芩清上焦肺熱,黃連瀉心火,合用以清氣分實熱,氣血兩清。
2. 瀉火通腑(給邪出路)
- 馬牙消:瀉熱通便,使熱毒從下而解,符合「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之旨。
3. 清心開竅(治神昏狂躁)
- 牛黃、麝香:牛黃清心豁痰、開竅息風;麝香芳香走竄,醒神透絡。二者合治熱毒蒙蔽心包之躁狂。
- 天竹黃:清熱化痰,助牛黃開竅,兼防痰熱蔽塞。
4. 護陰生津(扶正防脫)
- 麥門冬:滋陰潤燥,防熱毒傷陰,尤適於「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之潛在病機。
- 赤茯苓:利濕泄熱,導火下行,兼護心氣。
5. 調和藥性
-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緩和峻烈之性。
輔助用法
- 竹葉湯送服:竹葉輕清,引藥上行並清心除煩,增強解熱透邪之效。
配伍特色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犀角-黃芩-梔子-大青」為核心,構建氣血兩清、解毒化斑之力;輔以牛黃、麝香開竅,針對熱毒內閉;佐以馬牙消通腑、麥冬生津,體現「清、透、下、養」並舉的治療思路,契合溫病「透熱轉氣」之法。適用於熱毒極盛、斑疹躁狂之急症,展現中醫「瀉火存陰」的治則。
傳統服藥法
犀角屑1兩,黃芩1兩,梔子仁半兩,大青2兩,牛黃半兩(細研),馬牙消1兩,天竹黃半兩(細研),赤茯苓半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連半兩(去須),麝香1錢(細研),甘草半兩(生用)。
上為細散。
每服2錢,不拘時候煎竹葉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本方含有犀角、牛黃、芒硝等有毒中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犀角散, 出處:《聖惠》卷十八。 組成:犀角屑1兩,黃芩1兩,梔子仁半兩,大青2兩,牛黃半兩(細研),馬牙消1兩,天竹黃半兩(細研),赤茯苓半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連半兩(去須),麝香1錢(細研),甘草半兩(生用)。 主治:熱病,毒氣外攻,皮膚斑出,狂亂躁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