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發表湯

SHENG MA FA B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三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膀胱經 14%
胃經 13%
脾經 11%
肝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9%
心經 6%
膽經 4%
小腸經 2%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麻黃,主要是由於麻黃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表證引起的發熱、惡寒、鼻塞、頭痛等症狀。

升麻發表湯中的升麻、葛根等藥材也具有發表散寒的作用,但麻黃的發汗力較強,可以更有效地驅散寒邪,促進汗液排出,達到解表的效果。因此,麻黃是升麻發表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助發汗解表: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可配合升麻、葛根等藥材,增強散寒解表之力,促進汗液排出,緩解表證之寒邪。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使營氣充沛,衛氣固密,有利於抵禦外邪侵襲,避免寒邪入裏,進而加重病情。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散邪:羌活味辛性溫,入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邪之效。與升麻相配,一升一降,可促進陽氣上升,驅散外邪,達到發汗解表的作用。
  2. 兼治頭痛,鼻塞流涕:羌活亦可通鼻竅,止頭痛,故可配合升麻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加強藥效。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入肺經,善於祛散風寒,止痛止癢。升麻發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襲表,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狀,防風可與升麻、葛根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散風寒的作用,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固表止汗,防止汗出過多: 防風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防止升麻發表湯疏散風寒時,汗出過多,導致表虛汗多,加重病情。

升麻發表湯中包含獨活,主要是因為獨活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升麻發表湯主治風寒感冒,症狀為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獨活可以驅散寒邪,疏通經絡,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發表解表的作用,並緩解肌肉痠痛,與升麻、葛根等藥材共同達到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的效果。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性寒涼,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疏散風熱:黃芩能夠疏散風熱,與升麻、葛根等藥物配合,共同起到疏散風熱、宣肺解表的作用,促進體內風熱之邪的排出。

總而言之,黃芩在升麻發表湯中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治療外感風熱的作用。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升麻發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白芷可助升麻發表風寒,並通利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2. 解毒消腫,止痛止癢: 白芷還具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風寒感冒常伴有頭面部腫痛、瘙癢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緩解這些不適。

總之,白芷在升麻發表湯中與升麻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散風寒、通鼻竅、解毒消腫等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善於祛風濕,止疼痛,且可疏散表邪。對於風寒襲表,引起的頭痛、發熱、惡寒、肌肉痠痛等症,秦艽能與升麻、葛根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之效,並能止痛止癢,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等不適。
  2. 清熱解毒,化濕止痛: 秦艽除了疏散風寒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化解濕邪,止痛止癢。在升麻發表湯中,秦艽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清熱解毒,化濕止痛,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升麻發表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功效。升麻發表湯用於治療風寒表證,但若患者兼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氣逆嘔吐等症狀,大腹皮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協同升麻發表散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行氣消脹,助升麻發表: 升麻發表湯以升麻、葛根等藥物疏散風邪,但若患者同時伴有氣機阻滯、胸悶氣短等症狀,大腹皮的行氣消脹作用可幫助氣機通暢,有助於升麻發表散寒,提高療效。

升麻發表湯中包含黃柏,雖然看似矛盾,但實則有其深意。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升麻發表湯主治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而黃柏在此方中,並非單純清熱解毒,而是用其苦寒之性,以抑遏風邪外襲,並防止熱毒內陷。

此外,黃柏還能佐以升麻、葛根等藥材,增強發汗解表之功效,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升麻發表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是為了其「調和」與「甘潤」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以緩解升麻、葛根等發散藥的燥烈之性,避免傷津耗氣。同時,甘草入脾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緩解發熱時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

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升麻發表湯的解毒功效,並能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總之,甘草在升麻發表湯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烈、潤肺生津的作用,使其藥效更加平和,更適合治療風寒感冒初期的表寒證。

升麻發表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升散風熱: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升散風熱、宣肺解表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升麻能將鬱滯於上焦的風熱之邪向上宣散,達到解表散熱的效果。
  2. 疏通經絡: 升麻還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風熱之邪侵襲人體,往往會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升麻能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病痛。

因此,升麻在升麻發表湯中起到重要的解表散熱、疏通經絡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升麻發表湯

升麻發表湯,又稱「升麻湯」,為中醫方劑,出自《傷寒論》。方劑組成:麻黃、桂枝、羌活、防風、獨活、黃芩、白芷、秦艽、大腹皮、黃柏、甘草、升麻。

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味辛、溫。歸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2. 桂枝:味辛、溫。歸心、肺、脾、膀胱經。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3.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4. 白芷: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5. 大腹皮:味辛、苦、微寒。歸脾、胃經。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6. 獨活:味辛、溫。歸肝、腎、膀胱經。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7. 防風: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8. 黃柏:味苦、寒。歸肺、大腸經。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9.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10. 羌活:味辛、溫。歸肺、膀胱經。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11. 秦艽:味苦、辛。歸肝、腎經。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12. 升麻:味辛、苦、甘,微寒。歸肝、膽、脾、胃經。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主治功效:

冬季常見疾病,發熱怕冷,有汗或無汗的症狀。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劑。

注意事項:

  1.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2. 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3.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4. 服藥期間避免飲酒。

  5. 如服藥後出現不適,請立即就醫。

總結:

升麻發表湯為中醫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寒等功效,主治冬季常見疾病,發熱怕冷,有汗或無汗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麻黃4分,桂枝3分,甘草3分,杏仁(去皮尖)8分,白芷8分,防風8分,升麻5分,羌活1錢,川芎1錢。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而喘者,加葛根,去升麻;身體痛者,加蒼朮、芍藥,去杏仁;身癢面赤者,以不得小汗出,去白芷、杏仁,加柴胡、芍藥;胸中飽滿者,加枳殼,桔梗。
水2鐘,加生薑3片,蔥白2莖,豆豉1撮煎之,熱服取汗。宜厚被覆首。感寒甚重,服不作汗,宜再服2-3劑。
中病即止,不得多服,多則反加別病。有汗者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不易流汗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升麻發表湯, 出處:《傷寒六書》卷四。 組成:麻黃4分,桂枝3分,甘草3分,杏仁(去皮尖)8分,白芷8分,防風8分,升麻5分,羌活1錢,川芎1錢。 主治:冬月正傷寒,頭痛發熱惡寒,脊強,脈浮緊,無汗,頭如斧劈,身如火熾者。

升麻發表湯,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麻黃1錢5分,桂枝1錢5分,羌活1錢5分,防風1錢5分,獨活1錢5分,黃芩1錢5分,白芷1錢5分,秦艽1錢5分,腹皮1錢,黃柏1錢,甘草3分,升麻3錢。 主治:冬令雜症,發熱憎寒,有汗或無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