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藤散

TIAN XIAN T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16%
胃經 14%
肝經 12%
心經 12%
腎經 6%
大腸經 6%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天仙藤散中包含天仙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藥性互補: 天仙藤性平,味甘,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其他藥材可能具有溫經散寒、補益氣血等作用,與天仙藤的藥性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2. 針對病症: 天仙藤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天仙藤作為主藥,其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能直接針對病症,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仙藤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天仙藤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而香附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理氣解鬱: 香附還具有理氣解鬱的作用,能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跌打損傷往往會造成氣血瘀阻,香附可以幫助理氣活血,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香附在中藥方劑天仙藤散中,起到行氣止痛、理氣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

天仙藤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天仙藤散以補益肝腎為主,但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會影響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陳皮加入可理氣健脾,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功效。
  2. 調和藥性: 天仙藤散中多為滋補藥物,性偏寒涼,容易導致脾胃寒濕,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性溫,加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防止寒濕困脾。

天仙藤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緩和毒性: 天仙藤散中可能含有某些性烈或毒性較強的藥物,而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和毒性的作用,可以降低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加安全有效。

二、增強療效,協同作用: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發揮協同作用。甘草本身具有益氣補脾、和中緩急、解毒消炎等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天仙藤散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天仙藤散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烏藥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溫陽散寒: 烏藥亦具溫陽散寒之效,可溫煦脾腎,驅散寒邪。天仙藤散中加入烏藥,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寒邪入侵、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

天仙藤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天仙藤散治療的是風濕痺痛,而濕邪阻滯是其主要病機之一,茯苓可健脾利濕,祛除濕邪,為治療風濕痺痛提供有利條件。
  2. 化痰止咳: 茯苓亦具化痰止咳之效。風濕痺痛常伴有痰濕阻滯,影響氣血運行,茯苓可化痰利濕,改善痰濕阻塞,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天仙藤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天仙藤散常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等症,而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並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濕氣凝滯引起的疼痛。
  2. 配伍增效:白朮與天仙藤等藥材配伍,可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例如,白朮可補脾健胃,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而天仙藤則善於祛風除濕,白朮則能燥濕健脾,共同奏效。

天仙藤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天仙藤散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症,大腹皮的利水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2. 行氣止痛:大腹皮還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脅肋疼痛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天仙藤散中加入大腹皮,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天仙藤散方中使用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一、扶正固本: 天仙藤散主治風寒濕痹,症見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其補氣作用可提升機體抵抗力,增強抗病能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緩解風寒溼邪所致的痹痛症狀。

二、協調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天仙藤、秦艽等,多屬寒涼性藥物,易損傷脾胃陽氣。人參溫補脾胃,可協調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正氣,達到藥效平衡。

天仙藤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散寒止咳: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天仙藤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等症,而紫蘇葉有助於疏散表寒,宣通肺氣,緩解咳喘症狀。
  2. 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紫蘇葉亦具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效。天仙藤散除了治療感冒咳嗽,也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紫蘇葉能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腫脹。

天仙藤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天仙藤散主治風濕痹痛,而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

2. 協調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天仙藤、伸筋草、威靈仙等,皆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但性偏寒涼。當歸的溫性可中和寒涼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之藥損傷脾胃。

天仙藤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天仙藤散主治咳嗽、氣喘等症,杏仁的加入可以幫助緩解肺氣鬱滯、痰液積聚的情況,提升藥效。
  2. 宣肺解表: 杏仁還有宣肺解表的功效,可以幫助疏散風邪,緩解表證。天仙藤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宣肺解表的藥材,杏仁的加入可以加強此功效,促進病邪外解。

總而言之,杏仁在「天仙藤散」中的作用是潤肺止咳、宣肺解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咳嗽、氣喘等病症的效果。

天仙藤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化痰止咳: 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功,可用於治療食積氣滯、胸悶腹脹、咳嗽痰多等症狀。天仙藤散本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骨折等症,厚朴的加入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氣短、痰多咳嗽等症狀,協同治療。
  2. 溫陽散寒,祛除寒邪: 厚朴還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天仙藤散治療跌打損傷,多伴有瘀血阻滯、寒邪入侵等情況,厚朴的溫陽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加速損傷恢復。

天仙藤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鎮痛、解痙的作用,能緩解因筋骨疼痛、肌肉痙攣等症狀所造成的痛苦。天仙藤散本身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而白芍的加入能加強其鎮痛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2.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天仙藤散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病症,而白芍的加入可滋養肝腎,緩解因病痛引起的肝腎陰虛,進一步促進病患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天仙藤散 」

  • 天仙藤: 性涼,味苦、辛,歸肝、腎經。具有息風止痙、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

  • 香附: 性辛,味微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甘草: 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烏藥: 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白朮: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大腹皮: 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 人參: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等功效。

  • 紫蘇葉: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功效。

  • 當歸: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杏仁: 性溫,味苦、辛,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厚朴: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白芍: 性涼,味酸、苦,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天仙藤散 」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補氣補血等功效。 適用於胎腫、水腫、肝氣鬱結、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天仙藤3錢,江西朮3錢,炒條芩1錢5分,陽春砂8分(衝),大腹皮2錢,炒枳殼8分,制香附3錢,白茯苓3錢,冬瓜子3錢。
安胎順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妊娠腫脹氣喘肺結核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天仙藤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引《經驗婦人方》。 組成:天仙藤5兩(炒焦)。 主治:産後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氣腹痛。

天仙藤散, 出處:《鎬京直指》卷二。 組成:天仙藤3錢,江西朮3錢,炒條芩1錢5分,陽春砂8分(衝),大腹皮2錢,炒枳殼8分,制香附3錢,白茯苓3錢,冬瓜子3錢。 主治:安胎順氣。主治:娠婦身腫,由脾弱濕留,氣虛下陷,名曰子腫。

天仙藤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天仙藤1兩,甘草(炙)1兩,桔梗(炒)1兩,青皮(去瓤)1兩,香附子2兩,天台烏藥2兩,川白芷2兩,陳皮(去白)2兩。 主治:蒸熱勞氣,百骨痠痛,腰背拘急,小便赤黃,腳手沉重,胸中不快。

天仙藤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五引陳景初方。 組成: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不須要天台者,但得軟白、香而辣者良)各等分。 主治:子氣。妊娠自3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行步艱辛,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至於腳趾間有黃水出者。

天仙藤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烏藥、茯苓、白朮、大腹皮、人參、紫蘇、當歸、杏仁、厚朴、白芍。 主治:子氣(亦名胎腫)。妊娠3月,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腿膝,行步艱辛,以致胸膈喘悶,飲食減少,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者。此繫素有風氣,或衝任二經有血風所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