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丸

LI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脾經 14%
大腸經 14%
肝經 12%
肺經 12%
心經 10%
膽經 5%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心包經 1%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痢疾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燥濕: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痢疾常因濕熱內蘊或脾胃虛寒導致,黃連能清熱除濕,抑制腸道病菌繁殖,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止瀉止痢: 黃連能固腸止瀉,收斂止痢,對於痢疾引起的腹瀉、便血等症狀有明顯療效。同時,黃連還能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腸道分泌,有助於緩解腹痛和腸痙攣。

總而言之,黃連在痢疾丸中發揮清熱燥濕、止瀉止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痢疾,改善患者症狀。

痢疾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止瀉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痢疾所致的腹痛、腹瀉、裏急後重等症狀,木香能通過行氣止痛、溫中止瀉,起到緩解疼痛、抑制腸道蠕動,減少排便次數的效果。
  2. 健脾益氣: 木香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改善痢疾患者的體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痢疾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痢疾多由濕熱、熱毒所致,黃芩可清瀉腸胃濕熱,抑制病菌繁殖,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止瀉固澀: 黃芩能固澀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減輕腹瀉程度。同時,黃芩能抑制腸道炎症,促進腸道黏膜修復,有助於恢復腸道功能,從而達到止瀉目的。

痢疾丸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收斂: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其具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之效。痢疾患者常伴有腹瀉、便血等症狀,地榆能收斂腸道,止瀉止血,緩解症狀。
  2. 清熱涼血: 地榆亦能清熱涼血,對於痢疾引起的發熱、口渴、舌苔黃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痢疾丸中加入地榆,旨在通過其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的功效,達到止瀉止血、清熱解毒的效果,有效治療痢疾。

痢疾丸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功效。痢疾常因濕熱蘊結腸胃而發,薏苡仁能清熱利濕,消除腸道炎症,有助於緩解痢疾症狀。
  2. 健脾止瀉:薏苡仁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對於脾虛泄瀉引起的痢疾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同時,其具有滲濕利水的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進一步緩解腹瀉症狀。

總之,薏苡仁在痢疾丸中,既能清熱利濕,又能健脾止瀉,有效地緩解痢疾症狀,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痢疾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瀉下導滯,通利腸道: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瀉下導滯、消食積的功效。痢疾常伴腹痛、腹瀉、便溏等症狀,枳實能清熱瀉火,通利腸道,緩解腸道積滯,促進排泄,有助於緩解痢疾的症狀。

二、燥濕止瀉,收斂止痢: 枳實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痢疾常因濕熱蘊結腸道而發病,枳實能燥濕止瀉,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有助於止瀉止痢。

總之,枳實在痢疾丸中起到瀉下導滯,通利腸道,燥濕止瀉,收斂止痢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痢疾的症狀。

痢疾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瀉: 檳榔味辛、苦,性溫,具有驅蟲、殺蟲、消積止瀉之效。痢疾常伴有腸道寄生蟲感染,檳榔可驅除腸道寄生蟲,減輕其對腸道的刺激,有助於止瀉。

2. 行氣消積: 檳榔能行氣消積,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除腸道積滯,減少痢疾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檳榔在痢疾丸方劑中發揮驅蟲止瀉、行氣消積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痢疾症狀。

痢疾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大黃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瀉下逐瘀: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對於痢疾患者,大黃能迅速瀉下腸道積熱,排出毒素,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並能有效抑制病菌繁殖,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止血止痢:大黃除了瀉下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止血止痢功效。對於痢疾患者,大黃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痢,有助於緩解腹痛、便血等症狀,促進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總體而言,大黃在痢疾丸中,通過瀉下逐瘀、止血止痢等功效,發揮治療痢疾的作用。

痢疾丸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痛止痢: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止痢的功效。對於痢疾患者伴隨的發熱、腹痛、血便等症狀,赤芍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止血止痢的目的。
  2.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赤芍可疏肝解鬱,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痢疾患者常伴有肝氣鬱結,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腹痛加劇。赤芍可以疏肝解鬱,緩解氣滯血瘀,進一步促進止痛止痢的效果。

痢疾丸中添加萊菔子,主要是利用其消食化積、降氣止痛的功效,針對痢疾患者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進行緩解。

萊菔子味辛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促進消化、消食積滯的作用。對於痢疾患者,其腸胃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導致食積停滯,萊菔子可以幫助消化積食,緩解腹脹、腹痛等不適。此外,萊菔子還有降氣止痛的功效,可以舒緩腸胃痙攣,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痢疾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腸道炎症: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炎症的作用。痢疾患者常伴有腸道炎症,甘草可以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促進腸道恢復。
  2.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藥性平和,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材過於燥烈,減少對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藥物的整體協調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痢疾丸」,主要成分是: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檳榔: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赤芍: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大黃: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地榆:中藥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黃連: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萊菔子: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

  • 木香: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薏苡仁: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枳實: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功效是:

  • 濕熱凝結在一起,導致紅白痢疾,臍部和腹部疼痛,有內急和便後不爽的症狀。

痢疾丸的藥效:

  • 清熱解毒:痢疾丸中的黃連、黃芩、大黃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緩解痢疾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

  • 利濕化濁:痢疾丸中的薏苡仁、枳實等中藥具有利濕化濁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濕濁之邪,緩解痢疾引起的腹脹、腹痛、大便溏薄等症狀。

  • 止瀉止痢:痢疾丸中的赤芍、地榆等中藥具有止瀉止痢的功效,可以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腸道分泌,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 行氣止痛:痢疾丸中的木香、檳榔等中藥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腸道氣機,緩解痢疾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鴉片(淨)1兩,鴉膽3錢5分(剝淨肉,去油),人參3錢5分,白石榴皮(燒灰存性)2錢5分,沈香1錢,枯礬5分。
上共研細末和勻,用陳米1兩,以荷葉包蒸極熟,去荷葉,用飯搗藥為丸,每丸重2-3釐。
如新起者,每服3丸;半月後者,每服1丸;紅色,用蜜衝滾水送下;白色者,用洋糖衝開水送下;紅白兼有,用蜜、白糖各1錢,冷水1茶匙和勻,滾水衝下。
忌魚腥、茶七日;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痢疾丸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痢疾丸, 出處:《蕙怡堂方》卷一。 組成:鴉片(淨)1兩,鴉膽3錢5分(剝淨肉,去油),人參3錢5分,白石榴皮(燒灰存性)2錢5分,沉香1錢,枯礬5分。 主治:痢疾。

痢疾丸, 出處:《夀世新編》卷上。 組成:漂茅朮6兩(炒),熟西莊2兩,生西莊2兩,酒芩4兩,川厚朴2兩(薑汁炒),苦杏仁3兩(去皮尖),川烏2兩(薑汁炒),羌活2兩,枳殼2兩,生甘草1兩,炙甘草1兩。 主治:痢疾。

痢疾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黃連16兩,木香16兩,黃芩24兩,地榆炭24兩,苡米(生)48兩,枳實(炒)24兩,檳榔24兩,大黃24兩,赤芍24兩,萊菔子(炒)24兩,甘草8兩。 主治:利濕,化滯,止痢。主治:濕熱凝結,紅白痢疾,臍腹疼痛,裏急後重。

痢疾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禹縣方)。 組成:吳茱萸(甘草水炙)1兩5錢,廣木香10兩,黑地榆30兩,川黃連10兩,白芍30兩,當歸30兩,烏梅肉10兩,白頭翁20兩,金銀花15兩,炒山楂30兩,川厚朴(薑炙)20兩,檳榔20兩。 主治:小腹疼痛,裏急後重,紅白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