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0%
心經 19%
腎經 14%
胃經 12%
肝經 5%
膽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苓甘五味薑辛夏湯

整體功效: 止咳化痰,利水消腫。

主治: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本方由甘草、半夏、茯苓、乾薑、五味子、細辛組成,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等症狀。

方解:

  • 甘草: 甘平,有解毒、祛痰、止咳、潤肺、補脾益氣的功效。
  • 半夏: 辛溫,有燥痰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 茯苓: 甘淡,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 乾薑: 辛熱,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咳的功效。
  • 五味子: 酸甘,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
  • 細辛: 辛溫,有發汗解表、祛痰散寒、溫肺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體質虛弱、易出汗者慎用。
  • 本方含有乾薑、細辛等辛溫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咳滿即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 金匱要略》:「咳而上氣胸滿煩躁小便不利,喘而汗出,脈浮滑者,苓甘五味薑辛夏湯主之。」

傳統服藥法

茯苓四兩,甘草二兩,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半夏半升,五味子半斤。 上藥銼細,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相關疾病

多痰
嘔吐
咽喉有異物感
梅尼爾氏病
白痰,白鼻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