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肺散

溫肺散

WEN F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5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肺經 21%
脾經 17%
腎經 17%
肝經 8%
胃經 7%
膽經 5%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溫肺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肺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溫肺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症見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細辛可溫散寒邪,宣通肺氣,達到止咳化痰、通鼻竅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 細辛與溫肺散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杏仁等,共同發揮溫散寒邪、宣肺止咳的作用。細辛可引導藥力直達肺部,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總而言之,溫肺散中加入細辛,是為了溫肺散寒、宣肺止咳,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寒邪客肺的效果。

溫肺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溫肺散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杏仁等,性偏寒涼,甘草可以中和其寒性,防止藥性過於峻猛,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害。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咳嗽、止痛等作用。加入溫肺散中,可以增強方劑的止咳化痰、宣肺止喘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溫肺散中包含乾薑,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溫肺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能溫肺散寒,驅寒止咳,對於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助陽化氣: 乾薑還具有助陽化氣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提高抗病能力。

因此,溫肺散中加入乾薑,不僅能溫肺散寒,更能助陽化氣,從而達到治療肺寒咳嗽、氣喘等疾病的目的。

溫肺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其酸斂收澀之性,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緩解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
  2. 滋陰潤肺:五味子具有滋陰潤肺之效,可改善肺燥津虧所導致的乾咳、口渴、咽乾等症狀,與溫肺散中其他溫熱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溫肺而不燥之目的。

溫肺散以五味子斂肺止咳、滋陰潤肺,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溫肺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肺: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溫肺散以溫肺化痰為主,但若脾虛濕盛,則會阻礙藥物到達肺部。茯苓健脾利濕,可改善脾胃功能,使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溫肺散的療效。
  2. 配合藥性,協調整體: 溫肺散中含有辛溫燥熱之品,如麻黃、桂枝等,容易耗傷津液。茯苓味甘,可滋陰潤燥,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肺,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肺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肺中寒,咳唾濁沫。
病機推演
「肺中寒」指寒邪犯肺,陽氣不宣,肺失溫煦,氣化失常;「咳唾濁沫」為寒凝津停,化生痰濁,隨氣上逆。此症屬寒痰蘊肺,以痰沫稀白、咳聲沉悶、遇寒加重為特徵。

方劑作用
方名「溫肺」卻未用典型溫藥(如乾薑、細辛),而是以栝樓根(天花粉)配炙甘草,推測其「溫」非直接散寒,而是通過「潤燥化痰、益氣和中」間接恢復肺氣溫煦功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栝樓根(天花粉)半兩

    • 性味:甘微苦,微寒。
    • 功用:傳統用於清熱生津、潤燥化痰,《本草綱目》指其「降膈上熱痰,潤肺燥」。
    • 在本方角色
      • 「潤肺燥」可解寒凝津停之「濁沫」,因寒邪久滯可化燥,痰沫黏稠難咳時,天花粉能潤化痰涎。
      • 「微寒」之性被炙甘草中和,整體不致傷陽。
  2. 炙甘草二錢半

    • 性味:甘平,炙後微溫。
    • 功用:益氣補中、緩急止咳,亦能調和藥性。
    • 在本方角色
      • 補脾益肺,助肺氣宣發以散寒。
      • 制約天花粉微寒,協同成「甘溫潤肺」之效。
  3. 蜂蜜水送服

    • 蜂蜜甘平,潤肺止咳、嬌味緩峻,增強全方濡潤化痰之力。

方劑配伍思路

  1. 寒溫並調
    天花粉微寒潤燥,炙甘草甘溫補氣,寒溫相制,專攻「寒鬱化燥」之痰濁。
  2. 標本兼顧
    • 治標:潤化痰濁(天花粉),緩解咳唾。
    • 治本:補益肺脾(炙甘草),助陽氣布散以祛寒。
  3. 劑型設計
    散劑配合蜂蜜水,輕揚上浮,直達肺竅,適合痰濁黏滯上焦之證。

延伸思考

此方結構簡潔,針對「寒痰夾燥」之特殊病機:

  • 若純寒無燥(痰涎清稀量多),則宜加乾薑、細辛等溫肺化飲。
  • 若燥熱明顯(痰黃黏稠),天花粉可配伍貝母、桑白皮。

古人用藥靈活,本方以「潤」代「溫」,體現「治病求本」之旨:寒痰久滯致氣機不暢,津液不布,反生燥象,故潤燥即助肺氣宣通,間接祛寒。

傳統服藥法


栝樓根半兩,甘草(炙)2錢半。
上為末。
每服1錢,蜂蜜熟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溫肺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肺部負擔。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溫肺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八。 組成:栝樓根半兩,甘草(炙)2錢半。 主治:小兒疳嗽不止。

溫肺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細辛(去苗葉)2兩,甘草(炙)、乾薑(炮)、五味子、白茯苓4兩。 主治:肺中寒,咳唾濁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