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牡丹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調經:牡丹丸主治婦科諸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養血滋陰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經期疼痛,改善月經不調等症狀。
- 補血養血:牡丹丸中常含有白芍等藥物,易傷血,因此加入當歸可補血養血,避免因藥物作用而導致氣血虧虛。
牡丹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牡丹丸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心煩不寐、口乾舌燥等症,生地黃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緩解症狀的作用。
- 配合牡丹皮,相輔相成: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配合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協同達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效果。
牡丹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牡丹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川芎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能夠協同牡丹皮、香附等藥物,共同緩解肝氣鬱滯,改善胸脅疼痛,調節月經。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經行腹痛、經量少等症,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緩解疼痛,調理月經。
總之,川芎的加入,不僅能夠增強牡丹丸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還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疾病。
牡丹丸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方劑中若有熱證,如血熱妄行、血瘀阻滯等,則可藉牡丹皮清熱涼血,改善症狀。
二、 消腫止痛:牡丹皮亦可消腫止痛,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腫痛,如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可藉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性,消腫止痛,促進康復。
牡丹丸中加入紫蘇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行氣止痛:紫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行氣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牡丹丸常用於治療胸腹疼痛、寒凝血瘀等症,紫蘇子可輔助行氣活血,緩解疼痛。
- 和胃降逆:紫蘇子亦可理氣降逆,有助於緩解胃氣上逆、呃逆嘔吐等症狀。牡丹丸中常含有理氣止痛藥物,紫蘇子的加入可增強其和胃降逆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牡丹丸方劑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牡丹丸主治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薏苡仁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的功效,能幫助清除體內濕氣,緩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改善月經不調等症狀。
- 健脾和胃: 牡丹丸中常加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物,這些藥物可能對脾胃造成刺激。薏苡仁具健脾和胃之效,能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牡丹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牡丹丸主治麻疹初期,症狀為發熱、咳嗽、咽痛、鼻塞等,而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可以幫助患者退熱、緩解呼吸道症狀,促進麻疹疹出。
- 利咽止咳,宣肺通鼻: 荊芥除了疏散風熱外,還兼具利咽止咳、宣肺通鼻的功效,可有效改善麻疹初期所伴隨的咽喉腫痛、咳嗽、鼻塞等症狀,使患者更加舒適,利於疾病的恢復。
因此,牡丹丸方劑中加入荊芥,不僅可以解表透疹,還可緩解麻疹初期的各種不適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主治功效
藥方名稱:牡丹丸
藥方組成: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紫蘇子: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
藥方功效:
婦女因寒涼損傷而導致的血脈受損。
藥方適應症:
- 月經不調
- 痛經
- 閉經
- 產後瘀阻
- 血虛萎黃
- 崩漏下血
- 跌打損傷
- 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2次,每次1-2丸。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出血傾曏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服藥後若出現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牡丹丸」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因寒涼損傷而導致的血脈受損,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功效。該方劑由川芎、當歸、荊芥、牡丹皮、生地黃、薏苡仁、紫蘇子等藥物組成。服用時應遵醫囑,注意藥物禁忌和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牡丹(去心)2兩,桂心2兩,烏頭(炮)2枚。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大豆大。
旦起未食服3丸,1日2次。不知,稍增之。藥少急,寧少服。
忌胡萎、豬肉、冷水、生蔥等。
無烏頭,附子亦可用,炮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調經、養血補血的功效,適用於婦人血海冷敗傷損。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月經量過多。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牡丹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牡丹3分,代赭半兩,赤芍藥半兩,麝香1分(細研)。 主治:小兒腹痛夜啼。
牡丹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牡丹半兩,桂心半兩,鬱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桃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小兒陰腫。
牡丹丸,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 牡丹丸(《産寶諸方》。)出處:《産寶諸方》。組成:當歸半兩,生地黃半兩,川芎半兩,牡丹皮半兩,紫蘇子1兩,薏苡仁1兩,荊芥穗1兩。主治:養血氣。 。 主治:養血氣。
牡丹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牡丹3兩,芍藥2兩,玄參2兩,桃仁2兩,當歸2兩,桂心2兩,虻蟲50枚,水蛭50枚,蠐螬20枚,瞿麥1兩,川芎1兩,海藻1兩。 主治:婦人女子諸病後,月經閉絕不通,及從小來不通,並新産後瘀血不消,服諸湯利血後,餘疢未平者。
牡丹丸,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牡丹皮2兩,白薇2兩,肉豆蔻2兩,當歸2兩,熟地黃2兩,禹餘糧2兩,蓯蓉2兩,木香2兩,吳茱萸1兩,細辛1兩,獨活1兩,茯苓1兩,石膏1兩,芎1兩,黃耆3分,五味子3分,桂3分,椒半兩。 主治:暖婦人血海,壯顔色氣力。主治:婦人血海冷敗傷損。
牡丹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四引《指南方》。 組成:牡丹皮半兩,牡蠣半兩,附子(炮)半兩,大黃(蒸)半兩,葶藶(炒)半兩,苦桔梗半兩,茯苓半兩,當歸半兩,制厚朴半兩,吳茱萸半兩,川椒(炒出汗)半兩,人參半兩,川芎半兩,柴胡半兩,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細辛1兩半,虻蟲50個(去頭足翅,炒)。 主治:寒熱邪氣客於胞中,衝任不調,邪氣伏留,滯於血海,經候時行時止,淋瀝不斷,腹中時痛,其脈沉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