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散

YI YI R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0%
心經 17%
腎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5%
胃經 5%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薏苡仁散

組成:薏苡仁、百部、黃耆、麥門冬、當歸、白芍、黃芩、人參、桑白皮、五味子。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化痰。

主治:肺痿。

:肺痿是指肺氣虛弱,津液不足,痰熱內生所致的咳嗽、痰多、氣短、乏力等症。薏苡仁散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化痰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肺痿。

文獻參考

1.《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薏苡仁散,治肺痿,肺痿者,肺氣虛弱,津液不足,痰熱內生,故咳嗽痰多,氣短乏力。此方以薏苡仁健脾益氣,清熱利濕;百部清熱化痰,利咽;黃耆補氣固表,利尿消腫;麥門冬養陰清肺,潤燥止咳;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桑白皮清肺化痰,涼血止血;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清熱化痰之功。”

2.《中醫學大辭典》:“薏苡仁散,出《醫學衷中參西錄》。主治肺痿。肺痿者,肺氣虛弱,津液不足,痰熱內生,故咳嗽痰多,氣短乏力。此方以薏苡仁健脾益氣,清熱利濕;百部清熱化痰,利咽;黃耆補氣固表,利尿消腫;麥門冬養陰清肺,潤燥止咳;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桑白皮清肺化痰,涼血止血;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清熱化痰之功。”

傳統服藥法


薏苡仁2兩,桂心2兩,白蘞2兩,當歸2兩,蓯蓉2兩,乾薑2兩。
令自潰長肉。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食前溫酒下,日3次,夜2次。

方劑組成解釋


薏苡仁具有健脾益氣、清熱利濕的功效;百部具有清熱化痰、利咽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麥門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止咳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桑白皮具有清肺化痰、涼血止血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化痰的功效,適合於肺痿患者使用。但脾胃虛弱、氣虛下陷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癲癇麻痺心內膜炎五十肩心律不整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蕁麻疹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肺癌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薏苡仁散, 出處:《麻科活人》。 組成:薏苡仁、淮山藥、白茯苓、谷麥芽、白扁豆、香附米、山楂肉、甘草。 主治:麻疹後泄瀉。

薏苡仁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薏苡仁2兩,桂心2兩,白蘞2兩,當歸2兩,蓯蓉2兩,乾薑2兩。 主治:令自潰長肉。主治:癰腫。

薏苡仁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七。 組成:薏苡仁、百部、黃耆(蜜炙)、麥門冬、當歸身、白芍藥、黃芩(酒炒)、人參(去蘆)、桑白皮各等分,五味子10粒。 主治:肺痿。

薏苡仁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薏苡仁1兩,石膏2兩,川芎1兩,桂心半兩,羚羊角半兩,赤芍藥半兩,防風1兩(去蘆頭),當歸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漢防己1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肉極。肌膚如鼠走,津液開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薏苡仁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薏苡仁2兩,獨活1兩,茵芋1兩,細辛1兩,桂心1兩,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酸棗仁1兩(微炒),麻黃1兩(去根節),五加皮1兩,羚羊角屑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體虛風邪所中,攻走皮膚,狀如針刺,四肢不仁,筋脈拘急。

薏苡仁散,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薏苡仁1兩,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半兩,小川芎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草(炙)半兩,宮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川烏(炮,去皮尖)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茵芋(去梗,銼,炒)半兩,人參(去蘆)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白朮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獨活(黃色如鬼眼者,洗,去蘆,焙)半兩。 主治:濕傷腎,腎不養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註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疾痛,漸入左指中。腳氣衝心。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