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托白蘞散

NEI TUO BAI L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7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0%
膽經 7%
小腸經 4%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1%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白蘞、白芍等藥物性寒涼,易傷血氣,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平和。
  2. 促進藥物吸收:當歸含有揮髮油、糖類、氨基酸等成分,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白蘞等藥物需靠氣血運行才能到達病竈,加入當歸可促進氣血流通,使藥效發揮更佳。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之效。該方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頭痛、牙痛、口舌生瘡等症,赤芍可清熱涼血,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赤芍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血瘀阻滯而導致的頭部疼痛,赤芍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效果。內託白蘞散以治療頭痛、頭風為主,川芎可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頭部疼痛。
  2. 升陽舉陷: 川芎氣味辛香,能升散,對於氣虛下陷導致的頭部症狀有改善作用。內託白蘞散中白蘞、白芷等藥材多偏於清熱解毒,川芎則有助於平衡藥性,使藥效更趨於平和。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竅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通竅止痛的功效。內託白蘞散主要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白芷能通利鼻竅,消散鼻腔內的積聚物,達到止痛的效果。
  • 祛風散寒: 白芷亦具祛風散寒之效。鼻炎、鼻竇炎常因風寒入侵鼻竅而起,白芷可驅散寒邪,減輕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白芷的加入,一方面可以疏通鼻腔,緩解疼痛;另一方面亦可祛除寒邪,改善鼻炎症狀。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內託白蘞散主治癰疽腫毒、瘡瘍等病症,而連翹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炎症,促進病竈消退。
  2. 疏散風熱: 連翹兼具疏散風熱之效,可解表散熱,對於因風熱外襲而導致的瘡瘍腫毒,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連翹,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的效果。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味辛、苦,性平,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內託白蘞散所治病症多為肝氣鬱結所致,白蒺藜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滯所引起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2. 清熱除濕,消腫止痛: 白蒺藜亦具清熱除濕、消腫止痛之效。內託白蘞散部分病症可能伴有濕熱蘊結,白蒺藜可清熱除濕,配合其他藥物消腫止痛,改善病患的整體狀況。

內託白蘞散中包含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白蘞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白蘞可有效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改善肺部炎症。
  2. 利水消腫:白蘞還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水腫。此方可能因包含其他利水滲濕藥材,白蘞可以輔助利水消腫,改善水腫症狀。

總之,白蘞在內託白蘞散中扮演著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白蘞散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瀉痢等症,而黃芩能清解濕熱,減少腸道炎症,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2. 抑菌抗炎:黃芩中含有黃芩苷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能抑制腸道內病原菌的繁殖,進一步減輕炎症反應,有利於腸道功能的恢復。

因此,黃芩在內託白蘞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抑菌抗炎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內託白蘞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防風可協助散寒止癢,減輕症狀。
  2. 引藥入膚,增強療效: 防風性善走竄,能引藥力直達肌膚,加強白蘞、白芷等藥物的止癢消腫作用,提高藥效。

因此,防風在內託白蘞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可疏散風寒,又可引藥入膚,共同達到止癢消腫的治療效果。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因為其宣肺利咽的作用。

桔梗味辛,性平,歸肺經,具有開宣肺氣、消痰利咽之效。其能利肺氣以通絡,使痰液易於排出,並能開喉利咽,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內託白蘞散用於治療風寒襲肺、痰阻氣道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加入能 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咽喉不適,進一步提高方劑療效。

內託白蘞散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是由於天花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功效相輔相成。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可清肺熱、解毒、利尿。對於內託白蘞散所治療的疾病,例如熱毒蘊結、肺熱咳嗽、小便不利等,天花粉能發揮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目的。

內託白蘞散中使用瓜蔞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痛、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瓜蔞仁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瓜蔞仁還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等症狀。

內託白蘞散整體以清熱利濕、理氣止痛為主,瓜蔞仁的加入,既能清熱利濕,又能疏肝理氣,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柴胡,主要是為了其 疏肝解鬱 的功效。

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退熱除煩的作用。方劑中加入柴胡,意在 疏解肝氣鬱結,調節氣機升降,達到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柴胡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更能 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使症狀得到有效的改善。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內託白蘞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減輕疼痛。
  2. 行氣止痛:乳香同時也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解除瘀阻,達到止痛的效果。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氣滯血瘀、疼痛難忍等症,乳香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內託白蘞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白蘞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可以中和白蘞的寒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白蘞配伍,可以增強白蘞的解毒、抗炎功效,並輔助白蘞清熱解毒,改善病情。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也能提升整體療效,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內託白蘞散 主治功效分析

內託白蘞散出自《萬病回春》,原文記載其主治「腋下痰核,因酒、怒氣發腫痛,潰膿久不合口」。此方劑主要針對因情志不暢、肝鬱氣滯,或過食醇酒、濕熱內蘊所導致的腋下腫痛、潰瘍不癒之證。結合《類證治裁》的記載,可知此方劑在臨牀應用上具有靈活性,可根據病位不同進行加減,如生耳項、肘臂及遍體之腫痛亦可參考使用,足見其應用範圍之廣泛。

治療原理分析

內託白蘞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方中白蘞、黃芩、連翹、天花粉、瓜蔞仁均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蘊積之熱邪,消腫散結,改善局部紅腫熱痛之症。其中白蘞更兼消腫止痛之效,為本方之要藥。
    • 乳香能活血止痛,並有消腫生肌之功,有助於瘡瘍消散,潰瘍癒合。
  2. 活血化瘀、疏肝解鬱:

    • 當歸、赤芍、川芎為活血化瘀之常用藥,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瘀止痛,加速炎症消退。
    • 柴胡、白蒺藜則能疏肝解鬱,條暢氣機,有助於肝氣疏泄,改善因情志不暢所導致的氣滯血瘀。
  3. 祛風除濕、排膿生肌:

    • 防風、白芷能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亦能祛除體內濕邪,可改善因風濕所致的腫痛。白芷亦能通鼻竅,對於兼有鼻塞等症者尤為適宜。
    • 桔梗宣肺利咽,排膿祛痰,有助於膿液排出,促進傷口癒合。
  4. 調和諸藥、補益氣血:

    • 甘草能調和諸藥,並兼清熱解毒之功,使諸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當歸既能活血又能補血,於活血化瘀的同時,不忘扶正,有助於氣血的恢復。

綜合來看,內託白蘞散的配伍思路縝密,兼顧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祛風除濕等多重功效,通過多靶點作用,達到消腫止痛、排膿生肌、促進潰瘍癒合的目的。 針對痰核腫痛、潰膿不愈的病症,此方劑不僅能消除局部炎症,更能從整體上調整機體氣血運行,改善內在環境,最終達到病除的目的。 方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託裡排膿之功,從而使腋下痰核腫痛得以消散,潰瘍膿水得以排淨,久不合口之症得以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腋下痰核。但本方中含有乳香、甘草等中藥,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內托白蘞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當歸1錢,赤芍1錢,川芎7分,白芷8分,連翹1錢,白蒺藜4分,白蘞8分,片芩(酒炒)8分,防風5分,桔梗5分,花粉7分,瓜蔞仁8分(另研),柴胡5分,乳香7分(另研),生甘草節4分。 主治:腋下痰核,因酒、怒氣發腫痛,潰膿久不合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