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香茶方劑中,藿香性微溫,歸肺、脾、胃經,主要功效為化濕、解表、止嘔;厚朴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效為行氣、燥濕、消積;陳皮性溫,歸脾、肺經,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荷葉性平,歸肝、脾、胃經,功效為清暑利濕、升清陽;綠茶性寒,歸心、肺、胃經,功效為清熱、生津、利尿。
綜合來看,此方劑中,藿香、厚朴、陳皮三味藥性偏溫,屬於熱性藥;荷葉性平,可視為偏涼;綠茶性寒,屬於寒性藥。熱性藥共三味,寒性藥僅綠茶一味,整體而言,此方劑溫熱之性較強,寒涼之性較弱。
根據所給數據,熱性指數為15,寒性指數為8,證實了此方劑整體偏溫熱的傾向。雖然含有荷葉的平和之性與綠茶的寒涼之性,但溫熱之藥的份量及藥性較為突出,因此,佩香茶的方劑整體寒熱狀態偏溫。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6%
肺經 21%
心經 11%
大腸經 5%
膽經 5%
肝經 5%
佩香茶方劑由藿香、厚朴、陳皮、荷葉、綠茶組成,從經絡辨證的角度分析其適用症狀:
此方劑主要歸脾胃肺經,比例最高,因此適用於脾胃肺三經相關的病證。
胃經: 比例最高,提示此方尤其適用於胃經相關的病症。若胃經出現氣滯、濕阻等問題,例如胃脘脹滿、不思飲食、噁心嘔吐、胃痛等症狀,佩香茶的理氣、化濕功效可以發揮作用。
脾經: 比例與胃經相近,表明此方也重視脾的運化功能。若脾經虛弱,出現食少倦怠、腹瀉便溏、水腫等脾虛證,佩香茶能健脾化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肺經: 比例次之,說明肺經也參與其中。若肺氣不宣,出現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此方具有理氣寬胸、宣肺化痰的作用。
心經、大腸經、膽經、肝經: 比例較低,表示這些經絡的影響較小,但仍可視為輔助作用。 例如,心經若有輕微氣滯,此方可略作疏通;大腸經若有濕滯,也能略為改善;膽經、肝經的影響更微弱,多半是因脾胃失調間接影響所致。
總體而言,佩香茶方劑較適用於以脾胃不和、氣滯濕阻為主的病症,同時兼顧肺氣不宣的狀況。 若其他經絡有明顯的實證或虛證,則需考慮加入其他藥物,單憑佩香茶可能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
主治功效
1. 佩蘭:
- 功效:有助於舒緩肝氣,改善消化,清熱解暑。
- 作用主題:可提高免疫力,並幫助身體抵抗外邪。
2. 藿香:
- 功效:擅長於改善消化系統問題,能解暑降火。
- 作用主題:適合用於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
3. 厚朴:
- 功效:有助於舒緩腸胃不適,促進消化。
- 作用主題:通常用於改善脹氣、便祕。
4. 陳皮:
- 功效: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化滯的作用。
- 作用主題:適合用於噁心、消化不良。
5. 荷葉:
- 功效:調理水腫,降血脂,助消化。
- 作用主題:通常用於清熱解暑、減少脂肪堆積。
6. 綠茶:
- 功效:富含抗氧化物,有助於清除自由基,促進代謝。
- 作用主題:可提高警覺性,也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過敏反應:如果對任何成分過敏,應立即停止飲用並尋求醫療建議。
- 懷孕及哺乳女性:建議在使用任何中藥材前諮詢醫生或中醫師。
- 慢性病患者:如有胃腸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飲用前應先諮詢醫生。
- 不宜過量:雖然這些中藥材對健康有益,但不宜過量飲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 飲用時間:建議在餐後飲用,幫助消化吸收效果更佳。
佩香茶是一款集多種中藥材於一體的健康茶飲,適合於日常養生,保持身體的平衡與健康。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細菌性食物中毒腸吸收不良腹瀉多痰大腸激擾綜合症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嘔吐食慾不振胃腸脹氣胃及十二指腸炎上腹胃脘痛胃潰瘍大便溏打嗝呃逆消化不良胃脘不舒服噯氣肚子餓卻吃不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