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透經解攣湯中使用穿山甲,主要原因有二:
-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等症狀,穿山甲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 軟堅散結: 穿山甲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痰濕凝結所致的癥瘕積聚、乳房腫塊等症狀,穿山甲可以起到化解瘀結、消散積聚的作用,改善病症。
總之,穿山甲在透經解攣湯中,發揮通經活絡、軟堅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導致的各種婦科疾病。
透經解攣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寒,解痙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痙止痛之功效。對於因風寒襲人導致的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的經閉、痛經、腹痛等症狀,荊芥能起到疏風散寒、通經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荊芥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解除經絡阻滯,緩解疼痛。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狀,荊芥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透經解攣湯中加入荊芥,可起到疏散風寒、解痙止痛,以及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病症。
中藥方劑[透經解攣湯]的組成中包含紅花,主要是因為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紅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由血瘀引起的經絡不通、疼痛等症狀。在[透經解攣湯]中,紅花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效果,有助於改善由血瘀引起的問題。然而,由於紅花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使用時需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避免引發過度活血的不適。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蘇木味甘苦、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疼痛攣縮等症狀,蘇木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 調經止痛:蘇木不僅能活血化瘀,也能調和氣血,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也有良好的療效。透經解攣湯中加入蘇木,可有效改善經期疼痛、經血量少等症狀。
因此,透經解攣湯中加入蘇木,可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疼痛攣縮等症狀,並具有調經止痛的作用。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寒,止痛止痙: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善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痙。此方用於治療婦女經行腹痛,痛有竄痛、拒按的特點,羌活可以疏散風寒,解除經脈痙攣,緩解疼痛。
- 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 羌活兼具調和營衛之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緩解經絡不通而導致的疼痛。
總之,羌活在透經解攣湯中發揮疏風止痛、調和營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效治療婦女經行腹痛等症。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狀,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 補血養血: 當歸亦為補血良藥,可滋養血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血虛而導致的經血量少、色淡、面色蒼白等症狀,能起到補血養血、改善血色之效。
故透經解攣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改善經絡不通、血虛瘀滯等病症,達到通經解攣之目的。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透經解攣湯用於治療婦科疾患,如痛經、經閉、腹痛等,這些症狀往往與寒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有關。防風能疏散寒邪,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氣血流通,解除痙攣。
-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 透經解攣湯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等,偏於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但同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燥性。防風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燥,並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通經活絡: 蟬蛻性味甘寒,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熱、通經活絡、止痙攣的作用。對於因風熱襲絡、經絡不通導致的經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蟬蛻能有效緩解。
- 透疹止癢: 透經解攣湯主要用於治療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而蟬蛻還能透疹止癢,對於一些伴隨皮膚瘙癢的症狀,蟬蛻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透經解攣湯中包含天麻,主要原因在於天麻具有以下功效:
- 平肝熄風: 天麻能平息肝陽上亢,鎮靜止痙,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透經解攣湯中因加入天麻,有助於緩解因經絡不通暢而引起的痙攣疼痛,以及頭暈眼花等症狀。
- 通絡止痛: 天麻可通經活絡,舒筋活血,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透經解攣湯以天麻搭配其他藥材,可以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目的。
總而言之,天麻在透經解攣湯中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平息肝風,舒筋活絡,從而達到緩解經絡不通、痙攣疼痛等症狀的效果。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透經解攣湯多以辛溫燥烈之藥物組成,以驅寒止痛,而甘草性甘平,味甘而入脾胃,能緩解藥性之燥烈,避免傷陰,使藥效更加和緩,減少副作用。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脾胃、解毒生津之功效。在透經解攣湯中,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例如有助於促進血行、緩解疼痛,並保護胃腸道,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刺激。
透經解攣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經活絡:白芷性溫,入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阻滯經絡,導致經脈不通、疼痛的症狀,白芷能有效疏散風寒,解除經絡阻滯,緩解疼痛,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 芳香闢穢,解毒消腫:白芷具有芳香闢穢之性,能解毒消腫,對於一些由外邪入侵引起的經絡疼痛,白芷能起到驅散外邪,消炎止痛的作用。同時,白芷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竈消退。
透經解攣湯中包含連翹,主要源於其 清熱解毒 及 消腫散結 的功效。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熱毒壅滯經絡所致的經脈不通、疼痛攣急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透經解攣湯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經行不暢、痛經、乳房腫塊等,連翹的加入能有效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使經絡通暢,疼痛緩解,達到治療目的。
透經解攣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能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導致的經閉、痛經、腹痛等症狀,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二、 升陽舉陷: 川芎入肝經、膽經,具有升散之性,可升提陽氣,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頭昏、頭脹、肢體麻木等症狀,並能扶正祛邪,增強抵抗力。
因此,川芎在透經解攣湯中起到活血化瘀、升陽舉陷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透經解攣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癘風,風熱筋攣骨痛。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透經解攣湯主要針對風熱之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的筋脈拘攣、骨節疼痛等症狀。方中藥物多具有疏風、清熱、活血、通絡、止痛等功效,通過多靶點發揮治療作用。
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 荊芥、羌活、防風、白芷 均為辛溫解表藥,能夠疏散肌表之風邪,解除表證,同時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荊芥、防風可祛風止痛解毒;羌活則擅長祛風除濕;白芷長於散寒止痛,祛風止血。
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 紅花、蘇木、當歸、川芎 均為活血化瘀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改善經絡的通暢度。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蘇木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當歸既能活血調經,又能養血安神;川芎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是治療血瘀氣滯之要藥。
破癥散結,通絡止痛:
- 穿山甲 具有破癥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改善經絡瘀阻,緩解疼痛有顯著作用。
清熱解毒,消炎利咽:
- 螳螂、連翹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平肝息風,鎮靜安神:
- 天麻 具有平肝息風、鎮靜安神的功效,對於肝風內動引起的筋脈拘攣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
- 甘草 調和諸藥,使各藥的藥性更加協調,同時具有益氣緩急的功效,可以緩解疼痛和拘攣症狀。
綜合分析:
透經解攣湯組方嚴謹,以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為主,兼顧清熱解毒、平肝息風,針對風熱筋攣骨痛的病因病機,通過多種途徑達到止痛、解攣的治療目的。方中多味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症,緩解肌肉痙攣,從而達到治療癘風,風熱筋攣骨痛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川山甲3錢(炮),荊芥7分,紅花7分,蘇木7分,羌活7分,當歸7分,防風7分,蟬殼(去土)7分,天麻7分,甘草7分,白芷1錢,連翹5分,川芎5分。
水、酒各半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透經解攣湯, 出處:《癧瘍機要》卷下。 組成:川山甲3錢(炮),荊芥7分,紅花7分,蘇木7分,羌活7分,當歸7分,防風7分,蟬殼(去土)7分,天麻7分,甘草7分,白芷1錢,連翹5分,川芎5分。 主治:癧風,風熱筋攣骨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