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風丸

SOU F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19%
膀胱經 13%
心經 12%
肺經 9%
脾經 9%
胃經 6%
膽經 3%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搜風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的功效。搜風丸針對風邪入絡,導致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而天麻能有效平息風邪,緩解痙攣,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
  2. 補益肝腎:天麻兼具補益肝腎之效,有助於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搜風丸中加入天麻,不僅能祛風止痙,同時也能起到滋補肝腎,固本培元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為全面。

搜風丸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搜風丸用於治療風熱襲肺,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等,玄參可清肺熱,解毒消腫,緩解咽喉腫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
  2. 滋陰潤燥: 玄參亦能滋陰潤燥,緩解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搜風丸中加入玄參,可兼顧清熱解毒與滋陰潤燥,使藥效更為全面,更利於治療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

搜風丸中包含萆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除濕: 萆薢性味甘淡,歸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祛風除痺的功效。搜風丸主治風濕痺痛,而萆薢能夠有效祛除風濕之邪,並促進體內濕氣排出,緩解疼痛。
  2. 通經活絡: 萆薢還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進一步加強搜風丸的療效。

總之,萆薢的加入,使搜風丸的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之效更為顯著,對於治療風濕痺痛有重要的作用。

搜風丸中包含杜仲,主要是利用其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的功效。

杜仲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而引起的腰膝痠軟、足跟痛、胎動不安等症狀。搜風丸本身主要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狀,而杜仲的補肝腎、強筋骨功效,則有助於 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而造成的筋骨損傷,並增強機體抗風寒濕邪的能力,因此成為搜風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搜風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搜風丸主治風寒感冒,而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之功效,能夠驅散寒邪,溫煦陽氣,從而緩解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
  2. 助陽化氣:附子辛熱,能助陽氣化生,增強人體抵抗力,使寒邪不易入侵。同時,附子還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更好地抵抗風寒侵襲。

因此,搜風丸中加入附子,正是其溫陽散寒、助陽化氣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更利於治療風寒感冒。

搜風丸中包含羌活,主要由於羌活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祛風解表: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肺經,善於祛除風邪,尤其適合治療風寒表證,如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與搜風丸的驅風功效相符。

2. 通絡止痛: 羌活能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疼痛,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療效,與搜風丸治療風寒濕痺的功效相輔相成。

綜上所述,羌活作為搜風丸的組成成分,能有效發揮祛風解表、通絡止痛的功效,幫助治療風寒濕痺等病症。

搜風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除濕: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水消腫的功效。搜風丸主治風濕痹痛,筋骨酸楚,故以川牛膝祛除風濕之邪,通利經絡,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川牛膝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有助於消散瘀血,進一步緩解風濕痹痛。

因此,搜風丸中加入川牛膝,可以達到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效果,改善風濕痹痛的症狀。

搜風丸中包含獨活,乃因其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解表等功效。

獨活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通絡止痛,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其與搜風丸中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等共同作用,協同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達到治療風寒濕痺之目的。

搜風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搜風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證,因此加入當歸可以有效改善痺痛症狀。
  2.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 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調和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和肢體麻木等症狀。這對於搜風丸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起到輔助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搜風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搜風丸以祛風散寒為主,但風寒之邪常易化熱,生地黃可清熱解毒,防止風邪化熱傷陰。
  2. 滋陰潤燥:生地黃滋陰潤燥,可緩解風寒邪氣導致的燥熱、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生地黃可緩解祛風藥物對津液的耗損,維持機體陰陽平衡。

總之,生地黃在搜風丸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搜風丸」,主要成分: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搜風丸的功效:

口眼歪斜:嘴巴和眼睛歪向一邊,無法正常閉合或對稱。 左癱右瘓:左半身癱瘓,右半身麻痺。

搜風丸的組成:

  • 天麻:10g
  • 玄參:10g
  • 萆薢:10g
  • 杜仲:10g
  • 附子:10g
  • 羌活:10g
  • 川牛膝:10g
  • 獨活:10g
  • 當歸:10g
  • 生地黃:10g

用法及用量:

  • 口服,一日兩次,每次10g。
  • 孕婦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禁忌:

  • 孕婦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疾病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注意事項:

  • 本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以上介紹中藥方劑「搜風丸」之組成、主治功效、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大家瞭解此中藥方劑之相關知識。但仍需提醒,服用中藥之前應先諮詢合格中醫師,以確保安全與療效。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分,惡實1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牽牛子(炒)1兩,旋覆花(炒)1兩,檳榔(煨,銼)2枚,皂莢5挺(用漿水5升浸兩宿,挼汁去滓,入蜜4兩,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
上為末,入皂莢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搜風丸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 搜風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搜風丸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氣喘前列腺炎腳氣病大便秘結半身不遂鼻塞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搜風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四引仁存方。 組成:大黃半兩,檳榔半兩,枳實半兩,黑牽牛2兩(生)。 主治:腳氣腫滿,大便不通。

搜風丸,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何首烏半斤,南星半斤,骨碎補半斤,川烏半斤,土牛膝5兩(一雲2兩),芍藥5兩(一雲2兩),細辛3兩,當歸10兩,白鮮皮。 主治:風損腰痛,頭痛。

搜風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人參半兩,茯苓半兩,南星半兩,半夏1兩,乾薑1兩,白礬(生)1兩,凝水石1兩,蛤粉2兩,薄荷半兩,藿香半兩。 主治:風證偏枯,口眼歪斜,涎潮昏愦;及痰吐粘稠,或時喘咳。

搜風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四引《仁存方》。 組成:黑牽牛子2兩(生用),檳榔半兩,大腹皮半兩,青皮半兩,皂角半兩,木香半兩,防風(去蘆)半兩,大黃半兩,羌活(去蘆)半兩,枳實半兩,川烏半兩,烏藥半兩。 主治:腳氣腫痛,大便不通。

搜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牽牛子半斤(半生半炒),枳殼(去瓤,麸炒)2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桂(去粗皮)2兩,川芎2兩,鬱李仁2兩,白芷2兩,羌活(去蘆頭)2兩,防風(去叉)2兩,大黃(銼,炒)6兩,麻仁6兩。 主治:腸胃風壅,大便秘澀。

搜風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天麻(去土皮淨)3兩2錢,玄參(去蘆),萆薢(另研末)3兩1錢,杜仲(去粗皮,酒拌炒去絲)3兩5錢,附子(鹽水浸,去皮)5錢,羌活7錢,牛膝(去蘆)3兩3錢,獨活(酒洗)3兩3錢,當歸(酒洗)5錢,生地黃(忌鐵,酒浸1日夜,搗成膏)1兩。 主治:口眼歪斜,左癱右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