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思仙續斷丸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強筋、安胎固胎之效。思仙續斷丸旨在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無力等症狀,杜仲的補腎壯腰之效,可增強腎氣,使腰膝痠軟得以改善。
- 益氣補血,延緩衰老:杜仲同時具備益氣補血功效,可提升機體抵抗力,延緩衰老。思仙續斷丸針對老年人體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杜仲的益氣補血之效,可提升元氣,緩解衰老現象。
思仙續斷丸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五加皮性溫,味甘辛,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效。思仙續斷丸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痿弱、行走不便等症,五加皮的補益作用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五加皮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緩解疼痛。思仙續斷丸中加入五加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思仙續斷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能。思仙續斷丸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防風可散寒止痛,協同其他藥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 防風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配合其他藥物補益肝腎,更有效地改善腰膝痠軟等症狀。
思仙續斷丸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消腫: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因濕氣滯留導致的關節腫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健脾益腎:思仙續斷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不健等症狀。薏苡仁能健脾益腎,有助於改善腎氣不足,增強腎臟功能,從而達到強筋健骨的效果。
思仙續斷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風解表:羌活味辛性溫,能散風寒,止頭痛,是治療風寒表證的常用藥。思仙續斷丸主治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風寒邪氣往往會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疼痛。因此,加入羌活可以疏散風寒,解除表邪,使氣血暢通,緩解疼痛。
- 通絡止痛:羌活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能舒筋活血,緩解筋肉疼痛。思仙續斷丸中的續斷、當歸等藥物也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與羌活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效果。
思仙續斷丸中包含續斷,主要源於其補肝腎、強筋骨、續傷止痛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契合。
續斷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續筋接骨、止痛之效。思仙續斷丸主治肝腎虧虛、腰膝痠軟、筋骨痿弱、跌打損傷、骨折等症,而續斷的功效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起到補益肝腎、強筋骨、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思仙續斷丸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之效。思仙續斷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川牛膝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補腎壯骨: 川牛膝同時具有補腎壯骨之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續斷、杜仲等共同作用,可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增強身體機能,提高療效。
思仙續斷丸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如下:
- 疏通經絡,祛風除濕:萆薢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通經活絡之效。思仙續斷丸主治腎虛腰痛、筋骨不健、風濕痹痛等症,而萆薢能疏通經絡,祛除風濕寒邪,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萆薢亦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思仙續斷丸中的續斷、杜仲等藥材亦具有補腎強筋之功效,萆薢的加入可增強補腎壯陽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思仙續斷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思仙續斷丸用於治療血虛、精虧所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頭暈目眩等症,生地黃可以滋補血氣,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血虛導致的症狀。
- 清熱解毒: 生地黃還能清熱解毒,可減輕因血熱引起的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思仙續斷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肝腎風虛氣弱」,其證候表現主要圍繞下焦筋骨與經絡氣血失調,包括:
- 腳膝痿弱(不可踐地)、腰脊疼痛:屬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所致。
- 風毒流注下經:風邪夾濕毒侵襲下半身經絡,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故見行止艱難。
- 小便餘瀝:反映腎氣不固,膀胱氣化失司,與肝腎虛損相關。
此證病機核心為「肝腎虧虛,風濕乘襲」,治療當以補益肝腎為主,兼祛風濕、通經絡。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可分為三類藥物配伍,共奏補虛祛邪之效:
1. 補肝腎、強筋骨
- 杜仲、續斷:二者皆歸肝腎經,為續筋接骨、強腰膝要藥,尤以杜仲炒斷絲增強補力。
- 牛膝、五加皮:牛膝引藥下行,補肝腎兼活血;五加皮祛風濕而益精,共助筋骨強健。
- 生地黃、當歸:滋陰養血,填補肝腎精血之基,尤適「風虛」之體。
2. 祛風濕、通經絡
- 羌活、防風:辛溫散風,專攻經絡中風邪,尤善治下半身風濕痺痛。
- 萆薢、薏苡仁:利濕濁、舒筋脈,針對「風毒流注」之濕濁停滯。
- 木瓜:酸溫化濕和絡,與青鹽同熬膏,增強舒筋緩急之效。
3. 熄風舒筋、健脾助運
- 天麻、全蠍:天麻平肝熄風,全蠍搜剔絡中風邪,合治肝風內動之肢體拘急。
- 白朮:健脾燥濕,固後天以養先天,協薏苡仁除內濕。
特殊製法原理:
以酒化青鹽與木瓜熬膏為丸,酒行藥勢、鹽引藥入腎,木瓜膏柔筋,共助藥力直達下焦。
總結
本方以「補肝腎為本,祛風濕為標」,透過滋養精血、強健筋骨以治虛,配合風藥宣通、蟲藥搜邪以除實,標本兼顧。尤適於肝腎不足兼風濕阻絡之痿痺證,體現中醫「虛則補之,留者攻之」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杜仲2兩(去皮,薑制,炒斷絲),全蠍(去毒)、木瓜、五加皮、防風(去蘆)、當歸(去蘆,酒浸)、萆薢、天麻(酒浸)、薏苡仁、續斷、白朮(炒)、羌活、牛膝(去蘆,酒浸)、生乾地黃(洗)各等分。
去寒濕,壯筋骨。
上為細末,以好酒3升化青鹽三兩,木瓜半斤(去皮瓤,切片),同青鹽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思仙續斷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杜仲2兩(去皮,薑制,炒斷絲),全蠍(去毒)、木瓜、五加皮、防風(去蘆)、當歸(去蘆,酒浸)、萆薢、天麻(酒浸)、薏苡仁、續斷、白朮(炒)、羌活、牛膝(去蘆,酒浸)、生乾地黃(洗)各等分。 主治:去寒濕,壯筋骨。主治:腳氣。
思仙續斷丸, 出處:《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組成:木瓜(去瓤)3兩,續斷6兩,萆薢6兩,牛膝(洗,去蘆,酒浸1宿,焙)4兩,薏苡仁(炒)4兩,川烏(炮,去皮臍)2兩,防風(去蘆叉)2兩,杜仲(去皮,薑炒斷絲)2兩。 主治:補五臟內傷,調中益精涼血,堅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主治:脾腎風虛,毒氣流註,腿膝痠疼,艱於步履,小便遺瀝,大便後重。肝腎風虛,腰脊疼痛。
思仙續斷丸,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思仙木(即杜仲也。去皮,銼,炒令黑)5兩,五加皮3兩,防風(去叉股)3兩,薏苡仁3兩,羌活洗去土3兩,川續斷(洗,銼,焙乾)3兩,牛膝(洗,銼,焙,酒浸1宿,再焙)3兩,萆薢4兩,生乾地黃5兩。 主治:補五臟內傷,調中益精,涼血,堅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主治:肝腎風虛氣弱,腳膝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毒流註下經,行止艱難,小便餘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