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散

BAI MAO G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五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3%
大腸經 10%
腎經 10%
肺經 9%
膀胱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茅根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效。方中包含伏龍肝,即灶心土,其性溫味甘,歸脾經,具溫中和胃、止血收斂之功。白茅根散加入伏龍肝,是因其能增強方劑溫中止血的作用,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寒所導致的吐血、便血等症狀。伏龍肝溫而不燥,能溫中而不傷陰,與白茅根的清熱涼血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血熱妄行,達成止血而不留瘀、清熱而不損正氣之目的。此方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配伍精妙的治療原則。

白茅根散中加入禹餘糧,乃取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效。

禹餘糧,即為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其能利水滲濕,且能清熱解暑,與白茅根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相輔相成,共同奏效。

此方用於治療暑濕內蘊、小便不利、水腫、口渴等症,加入禹餘糧可增強其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清熱解暑、消腫止渴,更能使療效更加顯著。

白茅根散中加入白芍,是為了緩解白茅根的寒涼之性,並增強其止血功效

白茅根性寒,擅長清熱利尿,但過寒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歸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白芍的加入,既可緩解白茅根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又能發揮其柔肝斂陰的功效,協同白茅根止血,達到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治療目的。

白茅根散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狀。其組成包括白茅根、熟地黃、生地黃、丹皮、赤芍等多種草藥。其中,熟地黃的加入,因其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養血填精之功。在方中,熟地黃與白茅根相配,一涼一溫,既可清熱涼血,又能滋陰養血,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止血涼血的作用。對於因熱盛傷陰所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熟地黃的滋陰涼血之效,能有效防止血熱過度消耗陰液,從而達到止血固本的目的,使白茅根散整體療效更加全面均衡。

白茅根散中加入地榆,主要考量其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以協同白茅根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作用。

白茅根擅長清熱利尿,但對於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情況,地榆的涼血止血功效能有效加強止血效果。此外,地榆亦能清熱解毒,與白茅根共同作用,更能有效控制因熱毒引起的出血。

因此,加入地榆,可提升白茅根散的清熱利尿、涼血止血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白茅根散的組成中包含白茅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尿:白茅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熱症引起的尿量減少、尿色深黃等症狀。白茅根散多用於治療熱病、暑濕、熱淋等症,故需白茅根以清熱利尿,達到治病目的。
  2. 涼血止血:白茅根亦具涼血止血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熱引起的出血症狀。若白茅根散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導致的吐血、衄血等,白茅根便可發揮涼血止血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白茅根散中添加龍骨,主要是利用其鎮靜安神、止汗固澀的功效。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固澀止汗、收斂止血的作用。白茅根散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小便不利、汗多盜汗、血熱妄行等症,而龍骨的鎮靜安神、止汗固澀功效能輔助白茅根清熱利尿,緩解煩渴、盜汗等症狀,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

白茅根散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包含白茅根、當歸等多種草藥。當歸在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因其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之功效。根據中醫理論,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能夠調和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對治療血瘀、血虛引起的各種病症有顯著療效。在白茅根散中,當歸與白茅根相輔相成,白茅根清熱利尿,當歸活血補血,二者合用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還能有效調理身體,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當歸的加入,使得白茅根散在治療熱病煩渴、衄血、尿血等症時,更具全面性和療效性,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白茅根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茅根性寒,甘草性甘平,兩者配伍能使藥性緩和,避免寒涼過甚,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加入甘草能增強白茅根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此外,甘草還能使白茅根的苦寒之味有所減緩,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茅根散」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茅根:性寒涼、味甘,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生津止渴、解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龍骨善於安撫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同時,龍骨能夠調節腸道蠕動,緩解腸胃不適和腹瀉。由於龍骨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因此能促進血液凝固,止血生肌。另外,龍骨還能滋養肝腎,強健筋骨,增強骨骼強度和彈性,預防骨質疏鬆。此外,龍骨還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男性患者的澀精和遺精等問題。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熟地黃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中藥方劑「白茅根散」,主要成分為:伏龍肝,禹餘糧,白芍,熟地黃,地榆,白茅根,龍骨,當歸,甘草,主治功效為:婦女發生崩漏不止,在肚臍周圍絞痛,有時還伴有煩渴。

傳統服藥法


白茅根3分(銼), 遽麥1兩, 鯉魚齒20枚(細研), 木通2兩(銼), 車前子1兩, 冬葵子1兩。
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婦女崩中不止、遶臍撮痛、或時煩渴。但本方含有伏龍肝、禹餘糧、白芍、熟地黃、地榆、白茅根、龍骨、當歸、甘草等中藥,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伏龍肝有毒,不可過量服用;禹餘糧有毒,不可過量服用;白芍有毒,不可過量服用;熟地黃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地榆有毒,不可過量服用;白茅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龍骨有毒,不可過量服用;當歸有毒,不可過量服用;甘草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因此,在使用本方前,請諮詢醫生,以免發生不良後果。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口乾口渴多痰小便疼痛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白茅根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白茅根1兩(銼),犀角屑3分,刺薊根1兩半,黃芩1兩,桑根白皮2兩(銼),紫菀1兩。 主治:心、肺臟熱壅致唾血。

白茅根散,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白茅根1兩(銼),百合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葛根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 主治:熱病,噦逆不下食。

白茅根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白茅根3分(銼),遽麥1兩,鯉魚齒20枚(細研),木通2兩(銼),車前子1兩,冬葵子1兩。 主治:産後小便淋澀及血淋。

白茅根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白茅根1兩(銼),赤芍藥3分,滑石1兩,木通3分(銼),子芩3分,葵子1兩,車前子3分,亂發灰1分。 主治: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

白茅根散,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伏龍肝4兩,禹餘糧4兩,白芍藥4兩,熟地黃4兩,地榆4兩,白茅根4兩,龍骨6兩,當歸6兩,甘草、麒麟竭。 主治:婦人崩中不止,遶臍撮痛,或時煩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