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陰煎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三陰煎主要針對寒凝血瘀、經期不調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改善氣血循環,溫經散寒,促進血液運行,緩解痛經等症狀。
2. 補虛潤燥: 當歸性潤,能滋陰潤燥,改善陰虛血燥所致的口乾舌燥、面色蒼白等症狀。三陰煎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滋陰養血,補益氣血的作用,有利於整體的陰陽調和。
三陰煎方劑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三陰煎主治陰虛火旺、虛熱內盛等症,熟地黃可補益陰血,滋潤內燥,從根本上改善陰虛體質,達到清熱瀉火之效。
- 配合其他藥材: 三陰煎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玄參等,皆偏寒涼,而熟地黃性溫,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防止過寒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協調,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三陰煎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緩解寒熱往來: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養血柔肝,兼具清熱涼血之效。三陰煎主治陰虛內熱,但因寒熱往來,故需以白芍清熱瀉火,同時滋陰養血,平衡陰陽。
- 調和藥性: 三陰煎中黃耆溫補脾氣,炙甘草甘溫和中,白芍性微寒,能有效調和藥性,避免補陽過度,防止燥熱傷陰,使藥力更趨平和。
綜上所述,白芍在三陰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清熱涼血、緩解寒熱往來,更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
三陰煎中包含酸棗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安神: 酸棗仁性平味甘,入心、脾、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養血滋陰之效。三陰煎以滋陰溫陽為主,酸棗仁可助其安神定志,緩解陰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多夢驚醒等症狀。
- 補血益氣: 酸棗仁富含維生素B族及鐵元素,能補血益氣,緩解陰虛體質所引起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在三陰煎中,酸棗仁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達到補益氣血、滋陰安神的目的。
三陰煎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元氣,溫陽救陰:三陰煎用於治療陽虛寒凝,陰血不足的病症,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溫陽補氣,緩解陰寒之症。
- 扶正祛邪,協同藥效:方中其他藥物如附子、乾薑等溫熱藥性較強,人參可以起到扶正的作用,避免溫熱藥過於燥烈,同時能協調藥性,使各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三陰煎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三陰煎屬於溫陽補虛的方劑,其中生地黃、麥冬、玄參等藥性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能夠平衡方劑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能增強補氣作用,與生地黃、麥冬、玄參等藥物共同作用,更好地滋陰補虛,達到溫陽益氣、養陰生津的療效。
甘草在三陰煎方劑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與增效作用,使方劑的功效更加完善。
主治功效
三陰煎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類證治裁》、《成方切用》、《竹林女科證治》、《虛損啟微》、《醫學指要》、《婦科秘書》、《古今名醫彙粹》、《景岳全書》等古籍記載,三陰煎主要針對以下病症及病理機制:
1. 肝脾虛損,精血不足:
- 多部醫書皆明確指出,三陰煎主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肝藏血,脾主運化,若肝脾功能失調,則精血化生不足,導致身體各方面機能衰退。
- 《類證治裁》中將「肝脾虛,精血久耗」列為三陰煎的適應證,表明此方可治療因肝脾虛弱引起的精血虧虛。
2. 營虛失血:
- 三陰煎適用於「營虛失血」之證。「營」指營血,即血液中流動的營養物質。營血虧虛,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足,出現各種虛弱症狀,包括失血。
- 《成方切用》指出,三陰煎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證」。
3. 中風後血不養筋:
- 《成方切用》提到,三陰煎可用於治療「中風血不養筋」。中風後,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可導致肢體麻木、拘攣等症狀。
- 此處強調的是,三陰煎針對的是中風後因「血虛」導致的筋脈失養,而非中風急性期的實證。
4. 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不止:
- 《成方切用》說明,三陰煎可用于治療「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的狀況。瘧疾發作時,體內正邪交爭,若汗出過多,耗傷正氣,即便邪氣稍退,寒熱症狀仍會持續。
- 此處反映出,三陰煎主要用於瘧疾恢復期,針對汗後虛弱的狀況,而非瘧疾急性期。
5. 產後陰虛發熱,怔忡恍惚:
- 《類證治裁》指出三陰煎適用於「產後陰虛發熱,怔忡恍惚」。產後體虛,易陰血虧損,可導致發熱、心悸、精神恍惚等症狀。
- 《竹林女科證治》也提到,產後寒熱由氣血虛損、陰陽不和引起,陽勝而熱多者宜用三陰煎。
- 《婦科秘書》亦提及「陽勝熱多,三陰煎」。
6. 病後、汗後虛損:
- 《類證治裁》提到,三陰煎可用于治療「凡病不當汗而誤汗,或當汗而汗之過劑者」,即汗後虛損。
- 《景岳全書》認為,瘧疾「取汗既多,而病不能止者,必以過傷正氣」,宜用三陰煎。
- 《古今名醫彙粹》認為「因汗因瀉,其氣必虛,微虛宜三陰煎」。
- 《景岳全書》亦提到「勞倦,過傷肝脾氣血」者,可用三陰煎。
治療原理分析:
三陰煎的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方,針對肝脾虛損、精血不足的病理機制,以補益氣血為主:
- 當歸、熟地黃: 為補血要藥,可滋養精血,補益肝腎,改善血虛的病理狀態。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可平抑肝陽,針對肝陰不足之證。
- 人參: 大補元氣,可補益脾氣,提升整體氣血的化生能力。
- 酸棗仁: 養心安神,針對血虛導致的心神不安。
- 甘草: 調和諸藥,兼具益氣之功。
總結:
三陰煎并非??的?益?,其方??成更?重于“??”,??肝脾??,精血耗?,??血?的病机,通??益气血、?肝滋?、宁心安神等方式,?理机体??平衡,?而?到治?目的。此方在古代醫案中多用於治療虛勞、產後及病後?弱等以“??”?主的?型。
傳統服藥法
當歸2-3錢,熟地3-5錢,炙甘草1錢,芍藥(酒炒)2錢,棗仁2錢,人參隨宜。
如嘔惡者,加生薑3-5片;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14粒;汗多氣虛者,加黃耆1-2錢;小腹隱痛,加枸杞2-3錢;如有脹悶,加陳皮1錢;如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牛膝。
水2鐘,煎7分,食遠服。
失眠:趙某,女,24歲。患失眠證月余,服多種中西藥罔效。診見:每晚不易入睡,入睡即多作惡夢而醒,醒後再難入眠,神疲乏力,心悸納少,兩目乾澀,食後腹脹,時有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證屬肝脾陰虛型失眠。治宜補脾、養肝、安神。方用三陰煎加黃耆、遠志,水煎服,每午、晚各服一次。繼服十一劑疾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三陰煎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三陰煎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陰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2-3錢,熟地3-5錢,炙甘草1錢,芍藥(酒炒)2錢,棗仁2錢,人參随宜。 主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者;産後陰虛發熱,怔忡恍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