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散

ZHE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幼心傳》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3%
肺經 18%
肝經 9%
心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正氣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提陽氣: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升提陽氣之效。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肝氣鬱結之症,柴胡可疏解肝鬱,使氣機疏暢,並能升提陽氣,助正氣抗邪。
  2. 協同其他藥物: 柴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協同作用,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疏風解鬱之功效。柴胡的升提陽氣作用,能夠更好地促進其他藥物發揮藥效,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正氣散中包含葛根,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肌發表: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能解肌發表,疏散風寒。正氣散主治風寒感冒,葛根有助於發散外邪,解除肌表之寒,改善感冒症狀。
  2. 升陽舉陷: 葛根能升陽舉陷,對於氣虛、陽氣不足導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乏力、肢體沉重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正氣散中加入葛根,有助於提升正氣,促進機體康復。

正氣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狀如發熱、惡寒、咳嗽、鼻塞等。紫蘇葉可疏散風寒,宣通肺氣,緩解上述症狀。
  2. 行氣化痰,止咳平喘:紫蘇葉能行氣化痰,有助於清除肺部痰液,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正氣散中,紫蘇葉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更有效地緩解風寒引起的呼吸道症狀。

正氣散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厚朴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夾濕之症,厚朴可化解濕邪,清除痰濁,使肺氣通暢,有利於正氣恢復。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正氣散中的厚朴能疏通氣機,解除胸悶氣滯,緩解疼痛不適,有助於改善患者症狀。

正氣散方中包含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風寒易導致氣機阻滯,青皮在此可起到疏散寒邪,通暢氣機的作用。
  2. 健脾消食,降逆止嘔: 青皮還具備健脾消食、降逆止嘔的功效。若外感風寒導致脾胃不和,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青皮可以幫助調理脾胃,增進食慾,緩解不適。

總之,青皮在正氣散方中,既能疏肝理氣,緩解氣機阻滯,又能健脾消食,促進脾胃運化,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氣散方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檳榔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正氣散以治療外感風寒、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為主,而檳榔可以幫助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並促進氣血運行,提高療效。

2. 消積化滯:檳榔具有一定的消積化滯作用,能促進消化,改善食積不消、腹脹等症狀。正氣散在治療外感風寒的同時,也兼顧了消化系統的調理,檳榔的加入有助於緩解因寒邪侵襲引起的消化不良。

正氣散方劑中,加入草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草果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化濕:草果具有行氣化濕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排除體內濕氣。正氣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夾雜濕氣的症狀,草果的加入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使氣血流通,提高正氣,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正氣散中含有山楂,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常伴有脾胃不和、食積不消等症狀,山楂能幫助消食導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正氣抵抗外邪。
  2. 活血化瘀:山楂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風寒外感所致的瘀血阻滯,也有改善作用。正氣散中加入山楂,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提高療效。

正氣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功效。正氣散為補氣固表之方,茯苓的加入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同時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氣,避免脾虛濕阻,影響藥物療效。
  2. 佐使藥物,協同作用:正氣散中,黃芪、白朮等藥物補氣健脾,茯苓則輔助其利水滲濕,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茯苓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正氣散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助陽氣生發: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止嘔的作用。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常伴有畏寒肢冷、痰多咳嗽等症狀。生薑溫中散寒,能助陽氣生發,驅散外邪,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正氣散方劑中包含多種藥材,生薑可以調和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例如,生薑可以緩解麻黃的發汗過度,減少其對人體的刺激性,同時還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

正氣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烈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協調一致,發揮最佳療效。
  2. 增強藥力: 甘草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

正氣散方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正氣散主治外感風寒,兼有痰濕阻肺,故用半夏以燥濕化痰,利於邪氣外出。
  2. 解表散寒:半夏亦可解表散寒,配合其他藥物,可加強散寒解表之效。正氣散中,半夏與麻黃、桂枝等藥物相配,可促進汗出,散寒解表,達到治療外感風寒的目的。

正氣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正氣散方劑以益氣固表為主,而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故加入陳皮,可助益脾胃功能,使正氣充沛,抵禦外邪。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黃芪、白朮等,性偏溫燥,加入陳皮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邪傷陰的作用,使方劑藥性更為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正氣散 」,主要成分是:

  • 柴胡
  • 葛根
  • 紫蘇葉
  • 厚朴
  • 青皮
  • 檳榔
  • 草果
  • 山楂
  • 茯苓
  • 生薑
  • 甘草
  • 半夏
  • 陳皮

主治功效是:瘧疾發作初期,首先用發散法來治療,其組成介紹如下:

1.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生薑

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3. 半夏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檳榔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5. 草果

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6. 柴胡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7. 陳皮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8.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9. 葛根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10. 厚朴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1. 青皮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2. 山楂

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13. 紫蘇葉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正氣散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疏肝解鬱、健脾胃、消食化積、利水消腫、安胎、補血、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適用於瘧疾發作初期,首先用發散法來治療。

傳統服藥法


藿香1錢半,川樸1錢半,陳皮1錢半,茯苓3錢。
腹痛者,加建曲、麥芽、山楂、雞內金、木香;嘔吐者,加左金丸、六一散、竹茹;舌苔白膩者,加蔻仁、砂仁、草果、蒼朮、建曲;舌苔黃膩者,加酒芩、滑石、竹葉、豬苓、白通草;口渴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正氣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正氣。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鼻部疼痛嘴中感到黏膩感幼兒腹瀉食後疲倦想睡心絞痛肺炎胰臟炎霍亂瘧疾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正氣散, 出處:《慈幼心傳》。 組成:二陳湯加柴胡、乾葛、紫蘇、厚朴、青皮、檳榔、草果、山楂。 主治:瘧母起初,先以此發散。

正氣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四。 組成:蒼朮、厚朴、川芎、柴胡、藿香、半夏、陳皮、甘草各等分。 主治:傷寒感冒,中寒重者。

正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陳皮、厚朴、蒼朮、檳榔、肉豆蔻、大腹皮、麥芽、香附子、草豆蔻、秦艽、甘草。 主治:瘧發後,脾胃虛弱,手足浮腫。

正氣散,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浙藿香3錢,制蒼朮3錢,豬苓3錢,延胡索3錢,廣木香1錢,川朴1錢,薑夏2錢,赤苓3錢,生香附3錢,紅藤5錢,老薑3片。 主治:六氣雜擾,霍亂吐瀉,痧暑腹痛。

正氣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厚朴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半夏1兩,陳皮1兩,藿香1兩。 主治:調順陰陽,祛寒正氣。主治:體虛客寒,陽氣內弱,中焦不和,寒熱相搏,頭痛昏倦,肢節煩疼,痰逆惡心,嘔吐冷沫;及八般瘧疾,山嵐瘴氣,久不能除,時作寒熱;或暴冷內傷,霍亂吐利;或氣脈壅滯,手足虛腫;又治婦人但病頭痛惡心,五種膈氣,食飲不下。

正氣散, 出處:《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組成:甘草(炒)7錢,陳皮1兩,藿香(去梗)1兩,白朮1兩,厚朴(爲末)3兩,半夏3兩(爲末),生薑4兩(研爛,同爲餅子,微炒)(一方無白朮)。 主治:順氣寬中,正氣逐冷,闢除瘟疫。主治:傷寒陰證,憎寒惡風,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吐利,嘔逆酸水,咳逆,怠惰嗜卧,不思飲食,久患瘧疾,膈氣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