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朮四苓湯

ER ZHU S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統》卷十七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1%
腎經 11%
肝經 11%
膀胱經 8%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朮四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方中以白朮配伍茯苓、澤瀉等利水藥,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力,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祛濕止瀉的目的。

二、 補氣固表:白朮兼具補氣固表之效,可提升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方中以白朮配伍人參、甘草等補氣藥,可增強脾胃功能,防止濕邪困脾,達到固表止汗的功效。

二朮四苓湯中包含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二朮四苓湯以利水滲濕為主要功效,而蒼朮的燥濕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防止濕邪困脾,進一步促進水濕排出,提高利水滲濕效果。
  2. 配合茯苓: 蒼朮與茯苓同為二朮四苓湯中的主要藥材,兩者相輔相成,功效更佳。茯苓味甘淡,性平,擅長利水滲濕,而蒼朮則有助於健脾燥濕,共同作用可更好地排除水濕,達到治病目的。

二朮四苓湯中包含茯苓,其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二朮四苓湯主治脾虛濕盛,症見食少便溏、腹脹納呆、小便不利等,而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脾胃功能,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2. 利水滲濕:茯苓利水滲濕,能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小便不利等症狀。二朮四苓湯中的茯苓與其他利水藥物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的利水滲濕作用。

二朮四苓湯中包含豬苓,主要是因為其利水滲濕之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其利水之力強於茯苓,擅長滲濕利水,尤其適用於脾虛濕盛、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二朮四苓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腹瀉、小便不利等症。豬苓作為方中利水滲濕藥,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促進水液代謝,從而達到利水消腫、止瀉通便的效果。

二朮四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效。方中以二朮、茯苓、豬苓、澤瀉等藥物組成利水滲濕之劑,用以治療濕邪困脾、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痰飲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 澤瀉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二朮、茯苓等藥物搭配,可以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與白朮、山藥等藥物配合,則能健脾益氣,消退水腫。

總之,澤瀉在二朮四苓湯中的加入,是為了更好地利水滲濕,配合其他藥物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二朮四苓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二朮四苓湯以健脾利濕為主,但若脾濕兼有熱證,如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則需加入黃芩以清熱利濕,防止濕熱內蘊,加重病情。
  2. 抑菌消炎:黃芩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並幫助消炎止痛。二朮四苓湯中加入黃芩,可以進一步增強其治療腸道濕熱、腹痛泄瀉等症的療效。

二朮四苓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由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甘草及羌活等藥材精製而成。其中,羌活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主要功效為散寒除濕,通絡止痛,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頭痛及腰背酸痛等症狀。在二朮四苓湯中加入羌活,是因該方旨在調理脾胃濕熱,利水滲濕,並兼顧祛風散寒。羌活之辛溫特性,能助此方達到表裏同治的效果,既可增強其他藥物的行氣活血功能,又能針對外感風寒或內生寒濕所致的各種疼痛,提供有效緩解。總體而言,羌活在此方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確保了方劑對症下藥,達到全面調理人體濕熱與寒邪的目的。

二朮四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寒,健脾止瀉: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二朮四苓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水濕內停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白芍能補益脾胃之氣,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瀉症狀。
  2. 養血柔肝,調和藥性: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並可調和二朮四苓湯中其他藥物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二朮四苓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之效。二朮四苓湯本身以健脾利濕為主,而梔子則可增強其清熱利濕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症見黃疸、尿赤、口苦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涼血解毒:梔子亦有涼血解毒之功,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熱毒,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相關症狀。

二朮四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二朮四苓湯以白朮、茯苓等燥性藥物為主,甘草性甘溫,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
  2. 增強補脾功效: 甘草入脾經,具補脾益氣、和中緩急之效,與白朮、茯苓相輔相成,增強補脾健胃之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主治功效


二朮四苓湯,由白朮、蒼朮、茯苓、豬苓、澤瀉、黃芩、羌活、白芍、梔子、甘草組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消腫之效,主治全身有濕氣引起的腫脹、疼痛、發燒、煩躁,大小便排洩困難等症。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二朮四苓湯組方中,白朮補脾利濕,茯苓利水滲濕,蒼朮、澤瀉、豬苓、甘草,皆有利水消腫之效;黃芩清熱燥濕,白芍涼血清熱,梔子清熱瀉火,羌活溫腎散寒,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滲濕、清熱消腫之功。

本方適用於治療全身有濕氣引起的腫脹、疼痛、發燒、煩躁,大小便排洩困難等症。若濕熱較重,可加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若脾虛較甚,可加黨參、白扁豆等健脾益氣藥;若濕熱蘊結,可加茵陳、車前子等清熱利尿藥;若肝膽濕熱,可加龍膽草、瀉肝湯等清肝利膽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泄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朮四苓湯, 出處:《醫統》卷十七。 組成:白朮、蒼朮、茯苓、豬苓、澤瀉、黃芩、羌活、芍藥、梔子仁、甘草各等分。 主治:諸濕腫滿,一身盡痛,發熱煩悶,二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