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清熱散

CHU SHI QING R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20%
脾經 20%
腎經 13%
膀胱經 9%
肝經 7%
心經 6%
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濕邪為病之源,容易困阻脾陽,導致水濕停滯,影響氣血運行。茯苓能利水滲濕,幫助脾陽運化水濕,消除濕邪,改善水腫等症狀。
  2. 健脾和胃:茯苓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濕邪侵襲,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影響消化吸收,茯苓能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更好地抵禦濕邪侵襲。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使用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劑中使用白朮,旨在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祛除濕邪、改善水濕停滯的功效。
  2. 扶正祛邪:白朮性溫,能溫陽化氣,補中益氣,有助於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更有效地驅除濕邪,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

因此,白朮在「除濕清熱散」方劑中發揮著健脾燥濕、扶正祛邪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濕邪阻滯,易於凝結成寒濕,引發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能疏散風寒,通利鼻竅,有助於祛除濕邪,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白芷亦具燥濕止癢、解毒消腫之效。濕邪侵襲肌膚,易引起瘙癢、皮疹等症狀。白芷能燥濕止癢,同時解毒消腫,緩解濕邪引起的皮膚病變。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包含蒲公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皮膚濕疹、疔瘡腫毒等,蒲公英能有效地清熱解毒,促進消散。
  2. 利濕通淋,清熱利尿: 蒲公英具有利濕通淋、清熱利尿的功效。對於濕熱內蘊導致的小便不利、尿赤澀痛等症狀,蒲公英能有效地利濕通淋,促進尿液排出,達到清熱利尿的效果。

因此,「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加入蒲公英,不僅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還能利濕通淋、清熱利尿,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除濕清熱的療效。

澤瀉為除濕清熱散方劑中重要的組成藥材,其入藥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有效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清熱解毒: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泄內熱,降火解毒,適用於濕熱內蘊、熱毒熾盛等病症。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加入澤瀉,旨在發揮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達到祛濕清熱、化濕止癢之目的。

除濕清熱散方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祛除體內濕邪,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症狀,如水腫、小便不利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清熱解毒:豬苓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清泄內熱,減少濕熱對人體的侵害,與方中其他清熱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豬苓在除濕清熱散方中,既能利水滲濕,又能清熱解毒,符合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使用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除濕清熱之效。
  2. 升陽散寒: 蒼朮兼具升陽散寒的作用,可溫陽化氣,驅散寒邪,對於脾陽不足、濕寒凝滯所致的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蒼朮在「除濕清熱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祛除溼氣,還能健脾開胃,昇陽散寒,達到清熱除溼、扶正祛邪的功效。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濕邪: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羌活,可助於疏散體內風寒濕邪,達到除濕清熱之效。
  2. 通絡止痛: 羌活可通經絡、止痺痛,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除濕清熱散」方劑中加入「天花粉」是基於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清熱利濕: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脾、腎經,能清熱利濕,尤其善於清泄肺熱,並能利水滲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健脾止瀉: 天花粉還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虛弱所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天花粉加入「除濕清熱散」方劑,可有效地清熱利濕、健脾止瀉,達到除濕清熱的效果。

方劑「除濕清熱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方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的藥材,加入甘草能緩解其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2. 補益脾氣: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有助於清熱除濕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除濕清熱散」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補益脾胃的作用,使方劑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 除濕清熱散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蒲公英

蒲公英,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

羌活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天花粉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豬苓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 除濕清熱散 」主治功效

燕窩瘡:又稱「丹毒瘡」,是一種好發於面部、患處有火辣刺痛感的皮膚病。

羊胡瘡:又稱「脣鬚瘡」,是一種好發於嘴脣、會長出膿瘡的皮膚病。

總結

中藥方劑「 除濕清熱散 」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白朮、白芷、蒲公英、澤瀉、豬苓、蒼朮、羌活、天花粉、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燕窩瘡、羊胡瘡等皮膚病。

傳統服藥法


茯苓2錢,炙甘草1錢,白朮1錢,白芷5分,蒲公英2錢,澤瀉1錢,豬苓1錢,蒼朮1錢,羌活5分,天花粉1錢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除濕清熱散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清熱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九。 組成:茯苓2錢,炙甘草1錢,白朮1錢,白芷5分,蒲公英2錢,澤瀉1錢,豬苓1錢,蒼朮1錢,羌活5分,天花粉1錢5分。 主治:燕窩瘡,羊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