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茵陳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茵陳蒿為君藥,主治濕熱黃疸:大茵陳湯專治濕熱黃疸,而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熱利濕,且能疏肝利膽,故為君藥,主導藥效。
- 茵陳蒿可配合其他藥材增效:大茵陳湯中包含其他藥材,如大黃、梔子等,可與茵陳蒿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之效,達到治療濕熱黃疸的目的。
大茵陳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對於溼熱蘊結、毒邪內蘊的情況,單用茵陳蒿難以奏效。加入黃柏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協同茵陳蒿共同清除溼熱毒邪,提高療效。
- 抑菌止癢: 黃柏具有抑菌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控制溼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症狀。對於因溼熱蘊結而導致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黃柏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減輕患者痛苦。
大茵陳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通便之功效。與茵陳蒿相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效,對於濕熱蘊結、黃疸、腹痛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促進藥物吸收:大黃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藥物吸收的作用,可使茵陳蒿等藥物的藥效得以更好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茵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茵陳蒿利濕退黃: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茵陳蒿性苦寒,善於清熱利濕,但久服易傷脾胃,白朮可補脾氣,協同茵陳蒿更有效地利濕退黃。
- 防止濕邪困脾,加強療效:黃疸病症多因濕熱內蘊,若脾胃虛弱,濕邪易困脾,導致脾失健運,加重病情。白朮健脾燥濕,能防止濕邪困脾,使茵陳蒿利濕退黃的效果更佳。
大茵陳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若濕熱過盛,易傷陰耗氣。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並可瀉火解毒,與茵陳蒿相輔相成,避免濕熱過度,達到清熱利濕而不傷正氣的效果。
- 抑菌止瀉:茵陳蒿對於濕熱泄瀉有一定療效,而黃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病菌的繁殖,進一步增強止瀉效果,使治療更為徹底。
大茵陳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濕、生津止渴的作用。大茵陳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天花粉可輔助清熱利濕,減輕黃疸症狀。
- 解毒消腫: 天花粉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天花粉加入大茵陳湯中,可以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熱黃疸的目的。
大茵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大茵陳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方中茵陳蒿、梔子、黃芩等藥性偏寒苦,容易損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緩解藥物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療效。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利水等作用,可協同茵陳蒿等藥物,更有效地清熱利濕,消退黃疸。此外,甘草還能緩解茵陳蒿的苦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大茵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輔助茵陳蒿清熱利濕: 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其性偏寒,對於脾胃虛寒者,容易加重脾胃損傷。茯苓性平和,能健脾利濕,且具有滲濕利水之效,可協同茵陳蒿共同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同時保護脾胃功能,避免寒性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 利水滲濕,促進濕邪排出: 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的濕邪引導至小便排出體外,配合茵陳蒿的清熱利濕作用,可更有效地祛除體內濕邪,達到治療濕熱證的目的。
大茵陳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前胡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痛之效。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性偏寒涼,易傷脾胃。前胡加入方中,可協調茵陳蒿的寒涼之性,防止其寒性過甚而傷及脾胃,同時亦能緩解因濕熱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 利濕通竅,散寒止痛: 前胡兼具利濕通竅之效,能促進濕熱之邪外排,配合茵陳蒿清熱利濕,更能有效祛除濕熱,並改善因濕熱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頭昏等症狀。同時,前胡亦能散寒止痛,對於濕熱阻滯導致的寒濕疼痛亦有緩解作用。
大茵陳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脾虛濕困者易導致氣機阻滯,腹痛腹脹。加入枳實,可助茵陳蒿疏肝理氣,暢通氣血,緩解腹痛。
- 降氣消脹,利水消腫:枳實具有降氣消脹、利水消腫之效。茵陳蒿清熱利濕,但對於濕熱鬱積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單靠茵陳蒿效果有限。加入枳實,可增強利水消腫效果,達到清熱利濕、降氣消脹的功效。
大茵陳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瀉火,解毒利濕: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與茵陳蒿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清熱利濕之功,並可減輕茵陳蒿的苦寒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二、 緩解黃疸,促進排泄: 梔子可清泄肝膽之熱,並能促進膽汁排泄,有利於治療黃疸。與茵陳蒿、大黃等藥材合用,可有效緩解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尿黃等症狀。
主治功效
大茵陳湯
組成:
-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收斂,止瀉,解毒,利尿。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主治功效:
內部實有熱氣盛行而發黃,黃如金色,脈象浮大、滑實、緊數者。
功效:
- 清熱利濕
- 退黃
- 利水滲濕
- 清熱瀉火
- 平肝息風
- 清熱利尿
- 止咳化痰
- 生津止渴
- 利水消腫
- 清熱解毒
- 補氣
- 瀉火
- 活絡止痛
- 排膿
- 潤燥
- 安胎
- 健脾胃
- 補血
- 安神
用法用量:
口服,煎服,一日一次,每次一劑。
禁忌:
孕婦慎用。
總結:
中藥方劑「大茵陳湯」主要成分是:茵陳蒿,黃柏,大黃,白朮,黃芩,天花粉,甘草,茯苓,前胡,枳實,梔子,主治功效是:內部實有熱氣盛行而發黃,黃如金色,脈象浮大、滑實、緊數者。
傳統服藥法
茵陳蒿2兩,黃柏2兩,大黃1兩,甘草1兩,人參1兩,梔子14枚,黃連1兩。
上切。
水1鬥,煮得3升,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茵陳湯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腹瀉、胃痛等。因此,在使用大茵陳湯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茵陳湯, 出處:《醫心方》卷十引《深師方》。 組成:茵陳蒿2兩,黃柏2兩,大黃1兩,甘草1兩,人參1兩,梔子14枚,黃連1兩。 主治:谷疸發寒熱,不可食,食即頭眩,心中不安。
大茵陳湯,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茵陳1兩半,黃柏1兩半,大黃3兩,白朮3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甘草1兩,茯苓1兩,前胡1兩,枳實1兩,梔子20枚。 主治:內實熱盛發黃,黃如金色,脈浮大滑實緊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