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湯

DA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20%
胃經 17%
心經 8%
腎經 6%
肝經 6%
大腸經 3%
膀胱經 1%
三焦經 0%
膽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藥方名稱:中藥方劑「 大中湯 」

主治功效:脾虛下利、食少神疲,胸腹時痛。

黨參

  •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 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 增強脾肺臟腑之氣,改善氣虛情況,使臟腑正常運作。

附子

  • 性大熱,味辛、甘,有毒,入肺、腎經。
  • 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白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當歸

  •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
  • 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適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

厚朴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
  • 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枳殼

  • 性寒,味苦、酸,歸肺、大腸經。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烏藥

  •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
  • 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大棗

  • 性溫,味甘,歸脾、胃經。
  • 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 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生薑

  • 性辛溫,味辛,歸肺、脾、胃經。
  • 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總結

中藥方劑「 大中湯 」主要成分是黨參、附子、茯苓、白朮、當歸、陳皮、厚朴、枳殼、烏藥、木香、大棗、生薑,具有脾虛下利、食少神疲、胸腹時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黨參4錢,附子7分,茯苓3錢,白朮1錢5分,當歸2錢,廣皮1錢,厚朴1錢,枳殼1錢,烏藥1錢,木香5分,大棗2個,生薑3片。

方劑組成解釋


大中湯由黨參、附子、茯苓、白朮、當歸、陳皮、厚朴、枳殼、烏藥、木香、大棗、生薑等中藥組成。其中,黨參、白朮、茯苓、當歸、陳皮、厚朴、枳殼、烏藥、木香等均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虛下利、食少神疲、胸腹時痛等症狀。大棗、生薑具有補益脾胃、和中止嘔的功效,可協助其他中藥發揮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中湯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因此不宜在夏季服用。此外,大中湯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脾胃虛弱、氣虛血虧、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中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黨參4錢,附子7分,茯苓3錢,白朮1錢5分,當歸2錢,廣皮1錢,厚朴1錢,枳殼1錢,烏藥1錢,木香5分,大棗2個,生薑3片。 主治:脾虛下利,食少神疲,胸腹時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