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枳殼湯

MU XIANG ZHI K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3%
大腸經 10%
膀胱經 3%
腎經 3%
心經 3%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枳殼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木香枳殼湯以行氣解鬱、消食導滯為主,但其中藥性偏寒涼,易傷脾胃。黨參性溫和,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效,可緩解寒涼藥性對脾胃的損傷,並增強藥效。
  2. 扶正祛邪: 黨參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清除病邪,促進疾病恢復。在木香枳殼湯中,黨參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達到治病的目的。

木香枳殼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能補脾氣不足,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提升整體療效。
  2. 配伍增效:白朮與木香、枳殼相配,能協同增強疏肝理氣、健脾消食之效,對於脾胃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木香枳殼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積、理氣寬中之功效。可解除因氣滯積滯所致的腹痛、脹滿、便祕等症狀。
  • 疏肝理氣:枳殼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脹痛、胸悶氣短、情緒不暢等症狀。

枳殼與木香相伍,一則行氣消積,一則理氣止痛,相輔相成,共奏行氣止痛、消積和中的功效。

木香枳殼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助消化,行氣消積: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消積、行氣除滿、降逆止嘔之功。與方中木香、枳殼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其行氣消積之效,幫助脾胃運化,改善食積脹滿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厚朴能降氣止嘔,與方中枳殼、木香共同作用,可治療因脾胃氣滯、食積不消、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緩解患者的痛苦。

木香枳殼湯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因氣滯所致的脹滿、疼痛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多種草藥,其中烏藥作為一味重要的成分,其作用不可小覷。烏藥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在木香枳殼湯中加入烏藥,主要是取其行氣止痛的作用,能增強整體方劑行氣消脹的能力,對改善由於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腹部脹滿、疼痛有良好的療效。此外,烏藥還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如與木香、枳殼相配伍,共同發揮行氣調中、寬胸利膈之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體而言,烏藥在木香枳殼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想,通過調節氣機,解決病患的根本問題。

木香枳殼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 木香枳殼湯以疏肝理氣為主,而當歸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可輔助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補血潤燥: 枳殼性燥,久服易傷陰,而當歸性溫,可補血潤燥,平衡枳殼的燥性,防止其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為平和。

木香枳殼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消脹: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其辛散之性,可助木香、枳殼行氣消脹,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二、和胃降逆:陳皮能降逆止嘔,與木香、枳殼配合,能有效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陳皮還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

木香枳殼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方中以木香配伍枳殼,旨在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和胃止痛: 木香還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方中木香與枳殼合用,能有效調節胃氣升降,和胃止痛,緩解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症。

主治功效


木香枳殼湯

  •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主治功效

身體虛弱的人,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脹痛的症狀。

總結

木香枳殼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益氣血、理氣行氣、健脾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血弱、脾胃虛弱、腹脹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枳殼1兩(去瓤,麩炒),黃連(去須)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貝母1兩半(去心),百合1兩半,紫菀1兩半(去苗土),款冬花1兩半(去梗),桑根白皮1兩半,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白石脂1兩半,昆布(洗去咸,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旋覆花(微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枚。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枳殼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黨參(米炒,去蘆)2錢,白朮(淨)1錢5分,枳殼(面煨,去瓤)1錢,厚朴(制)1錢,烏藥1錢,當歸1錢,陳皮1錢,木香6分。 主治:虛弱人氣滯脹痛。

木香枳殼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木香1兩,枳殼1兩(去瓤,麸炒),黃連(去須)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貝母1兩半(去心),百合1兩半,紫菀1兩半(去苗土),款冬花1兩半(去梗),桑根白皮1兩半,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白石脂1兩半,崑布(洗去鹹,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旋覆花(微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枚。 主治:咳嗽氣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