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建中湯

QU HAN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20%
肺經 16%
心經 9%
肝經 8%
腎經 5%
大腸經 4%
三焦經 0%
膽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祛寒建中湯


組成:當歸、白芍、茯苓、白朮、附子、陳皮、厚朴、枳殼、白荳蔻、木香、大棗、生薑,共12味。

主治:水腫。寒氣停留於皮膚之間,感覺鼓鼓的但按壓並不堅硬,腹部膨大、全身浮腫,皮膚增厚,按壓腹部有空洞感且不會反彈,腹部皮膚顏色沒有變化。

組成介紹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止痛的功效。
  3.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4.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5.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緩解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寒性疾病。
  6.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7.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8.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9. 白荳蔻: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10.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11.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12.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總結:祛寒建中湯由12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溫陽利水、補氣健脾、化濕祛痰的功效。適用於寒濕水腫、脘腹脹滿、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白芍1錢(酒炒),茯苓2錢,白朮1錢,附子8分,廣皮1錢,厚朴1錢,枳殼1錢(麩炒),白蔻6分,木香5分,大棗2枚,生薑3片。
扶正祛寒,理氣化濁。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祛寒建中湯由當歸、白芍、茯苓、白朮、附子、陳皮、厚朴、枳殼、白荳蔻、木香、大棗、生薑等中藥組成。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附子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除脹、燥濕化痰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化痰、行氣寬中、破氣消積的功效;白荳蔻具有化痰行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

祛寒建中湯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腹脹、便溏、四肢冰冷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祛寒建中湯性溫,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體內有實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男性勃起障礙多痰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祛寒建中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當歸2錢,白芍1錢(酒炒),茯苓2錢,白朮1錢,附子8分,廣皮1錢,厚朴1錢,枳殼1錢(麸炒),白蔻6分,木香5分,大棗2枚,生薑3片。 主治:扶正祛寒,理氣化濁。主治:膚脹。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鼓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