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黃健脾湯

YI HUANG J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5%
胃經 15%
肺經 15%
心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腎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脾胃濕困,則影響運化功能。陳皮能理氣燥濕,有助於健脾開胃,促進脾胃運化。
  2. 調和藥性:益黃健脾湯中多用滋補藥物,如黃芪、白朮等,容易造成藥性偏於溫燥。陳皮性溫,且具理氣作用,能調和藥性,避免滋補過度,達到平衡的效果。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脾胃氣滯,積食停滯,則會影響脾胃運化,導致營養吸收不良,面色萎黃。枳殼能促進氣機流通,消解積滯,改善脾胃功能。
  2. 理氣健脾:枳殼入脾經,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氣血運化。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容易出現面色萎黃、乏力倦怠等症狀。枳殼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面色萎黃。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之效。方中加入半夏,可以祛除脾胃溼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促進脾胃吸收營養,益氣養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進而達到益氣養血之效。

綜上所述,半夏的加入,既能燥溼化痰,又能降逆止嘔,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益氣養血、健脾開胃之效。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所致的黃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等症狀,山楂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黃疸的消退。
  2.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面色萎黃。

總而言之,山楂在益黃健脾湯中起到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健脾益氣、消黃止痛的功效。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因脾虛濕困而致黃疸,茯苓能健脾胃,利水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消除濕氣,進而改善黃疸症狀。

2. 寧心安神:黃疸患者常伴有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茯苓可安神定志,緩解患者情緒波動,有助於促進機體康復。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1.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虛導致的面色萎黃、氣血不足等症狀,當歸能起到補血養血的作用,改善面色,提升氣色。
  2. 調和脾胃: 當歸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更有效地健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

因此,益黃健脾湯中加入當歸,能夠有效改善脾虛導致的面色萎黃、氣血不足等症狀,同時也能調理脾胃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面色萎黃、食慾不振等症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脾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面色萎黃、脾胃虛弱等症狀。

此外,川芎還能疏散肝氣,緩解肝鬱氣滯,改善因肝氣不舒引起的胸悶、脅痛等症狀,間接起到輔助健脾的作用。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消積,行氣利水: 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積、行氣利水之功。可緩解脾胃濕熱,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益黃健脾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虛濕困的黃疸病症。大腹皮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促進肝膽功能恢復。

因此,大腹皮在益黃健脾湯中,發揮著健脾消積、行氣利水、清熱解毒等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患者的脾胃功能,促進疾病康復。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行氣健脾: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散結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等症狀,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增強食慾,利於營養吸收。

二、 燥濕止瀉:木香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瀉作用,能抑制腸道濕邪,減輕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濕氣過盛容易導致腹瀉,而木香有助於健脾燥濕,改善腸道環境,緩解腹瀉。

總之,木香在益黃健脾湯中起到行氣健脾、燥濕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益氣養血、健脾止瀉的效果。

益黃健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方中加入白芍,可滋養肝血,舒緩肝氣,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改善脾胃氣血不足,增強脾胃功能。
  2. 和胃止痛: 白芍亦具有收斂止痛、和胃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肝氣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泛酸等症狀,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益黃健脾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易致面色萎黃、體倦乏力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血生成,從而改善面色萎黃。
  2. 燥濕止瀉:益黃健脾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白朮具有燥濕利水之效,能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達到止瀉的效果。同時,白朮還能固澀止汗,有助於改善因脾虛引起的盜汗、自汗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黃健脾湯」,主要成分是:陳皮、枳殼、半夏、山楂、茯苓、當歸、川芎、大腹皮、木香、白芍、白朮。

益黃健脾湯為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健脾、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痛止瀉等功效。其組成為:

  1.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化積。

  2. 枳殼: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消食化積。

  3.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

  4.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5.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6.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

  7.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活絡止痛。

  8.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9.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

  10.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11.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

益黃健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夾雜疳積,症狀包括面清黃、脣淡白、發渴、發喘等。

傳統服藥法


陳皮、枳殼、半夏、山楂、茯苓、當歸、川芎、腹皮、木香、白芍、白朮。
甘草濃煎,又用蟾酥酒調少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利水的作用,陰虛體質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益黃健脾湯,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一。 組成:陳皮、枳殼、半夏、山楂、茯苓、當歸、川芎、腹皮、木香、白芍、白朮。 主治:夾脾疳,面清黃,唇淡白,發渴發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