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菊花浸酒」的組成中,僅包含「菊花」,其原因主要有二:
- 菊花本身的藥性: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疏風散熱的功效。浸酒後,藥性得以保存且更易被人體吸收,可起到緩解頭痛、目赤腫痛、風熱感冒等症狀的作用。
- 簡單易行: 菊花浸酒的製作過程簡單,只需將菊花浸泡於酒中即可,無需添加其他藥材,便於製作和保存。
因此,「菊花浸酒」僅包含「菊花」,足以發揮其藥用功效,且操作簡便,適合日常保健使用。
「菊花浸酒」中的杜仲,具有補腎壯腰、強筋骨的作用。杜仲能夠幫助改善腰膝酸軟、腰背疼痛等症狀,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補腎壯腰效果,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相關症狀。
菊花浸酒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 菊花性涼,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但長期服用可能損傷陽氣。而當歸性溫,補血活血,可溫煦脾胃,與菊花相配,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身。
-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 菊花清熱解毒,但容易引起脾胃虛寒,而當歸補血活血,可溫補脾胃,增強菊花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當歸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菊花藥效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菊花浸酒」中的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石斛能夠幫助改善口乾舌燥、虛熱盜汗等症狀,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滋陰清熱作用,適用於陰虛火旺的患者。
菊花浸酒方劑中一般並不會加入黃耆。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菊花則味甘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散風清熱之功效。
兩者功效相悖,若將黃耆加入菊花浸酒,會降低菊花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可能因黃耆性溫而加重酒的燥熱之性,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菊花浸酒方劑一般不會包含黃耆。
「菊花浸酒」方劑中加入「肉蓯蓉」,是為了增強其滋補肝腎、養血潤燥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而「肉蓯蓉」性溫,味甘,擅長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兩者相配,一涼一溫,相輔相成,既能發揮菊花的清熱明目之效,又能藉由肉蓯蓉的溫補之力,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更能增強整體滋陰補腎、養血潤燥的功效。
「菊花浸酒」中的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的功效。桂枝能夠幫助改善感冒初期的症狀,並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溫經散寒作用。
菊花浸酒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菊花性涼,擅長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但其清熱力較強,容易傷陽氣。防風性溫,善於散風止痛、祛風除濕,能溫陽化寒,與菊花相配,可避免過於寒涼,同時協同散風解表,增強藥效。
二、 針對症狀,緩解不適: 菊花浸酒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風眼痛、目赤腫痛等症。防風能祛風止痛,配合菊花清熱解毒,可有效緩解頭風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菊花浸酒」中的附子,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附子能夠幫助改善腰腹部位的疼痛,特別是由寒邪引起的疼痛,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溫腎壯陽效果。
「菊花浸酒」方劑中,加入萆薢,乃因其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萆薢善於清利濕熱,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菊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功,與萆薢相配,可增強其清熱利濕之力,並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之效。因此,萆薢的加入,不僅能提升方劑的療效,還能有效地緩解菊花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菊花浸酒」中的獨活,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獨活能夠幫助改善因風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祛風除濕作用。
「菊花浸酒」中的鐘乳石,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帶的功效。鐘乳石能夠幫助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症狀,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補腎壯陽作用。
「菊花浸酒」中的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茯苓能夠幫助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與菊花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利水消腫作用。
菊花浸酒方劑中,一般不會添加山茱萸。山茱萸味酸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瀉、斂汗等功效。而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散風清熱等功效。
山茱萸與菊花藥性相反,若同時使用,山茱萸的溫燥之性會減弱菊花的清熱解毒功效,反而可能加重肝腎負擔,不利於藥效發揮。因此,菊花浸酒方劑中一般不會添加山茱萸。
主治功效
菊花浸酒是一種配方複雜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菊花、杜仲、當歸、石斛、黃耆、肉蓯蓉、桂枝、防風、附子、萆薢、獨活、鐘乳石、茯苓、山茱萸等。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之功效,可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等症狀。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之功效,可治療腰痠背痛等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之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乾煩渴等症狀。黃耆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可治療氣虛、自汗等症狀。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之功效,可治療腎陽虛衰、陽痿、遺精、白濁等症狀。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之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腰痛等症狀。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之功效,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等症狀。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之功效,可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等症狀。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效,可治療風濕頑痺、腰膝疼痛等症狀。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之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等症狀。鐘乳石具有補腎、壯骨之功效,可治療腎虛、腰痠背痛等症狀。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等症狀。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補血養肝之功效,可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等症狀。
中藥方劑「菊花浸酒」的主要成分是菊花、杜仲、當歸、石斛、黃耆、肉蓯蓉、桂枝、防風、附子、萆薢、獨活、鐘乳石、茯苓、山茱萸等。這些成分共同作用,具有溫腎壯陽、補氣益血、強筋壯骨之功效。菊花浸酒可以治療由於長期的虛寒之風侵襲,導致腰腳疼痛、食慾不振、體弱消瘦、面色枯槁、行走站立都無力等症狀。菊花浸酒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疾病,並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半兩,杜仲4兩(去粗皮,炙微黃),當歸2兩,石斛2兩(去根),黃耆1兩,肉蓯蓉2兩(銼,去皺皮),桂心2兩,防風2兩(去蘆頭),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萆薢2兩,獨活2兩,鐘乳粉4兩,白茯苓2兩,山茱萸2兩。
上銼細,以生絹袋盛,用好酒2鬥,於瓷瓶中浸,密封,春、夏七日,秋、冬。七日後開取。
每飲1小盞,溫服,1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本方為補益肝腎、溫經通絡之劑,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菊花浸酒,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甘菊花半兩,杜仲4兩(去粗皮,炙微黃),當歸2兩,石斛2兩(去根),黃耆1兩,肉蓯蓉2兩(銼,去皺皮),桂心2兩,防風2兩(去蘆頭),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萆薢2兩,獨活2兩,鍾乳粉4兩,白茯苓2兩,山茱萸2兩。 主治:風虛久冷,腰腳疼痛,食少羸瘦,顔色萎瘁,行立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