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掌地黃丸

GUI ZHANG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8%
心經 15%
腎經 15%
脾經 10%
胃經 7%
膽經 4%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補益心脾之血,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面色蒼白、頭暈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方中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性偏寒,當歸加入後可緩解其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同時,當歸的活血功效也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歸脾地黃丸主治心脾兩虛、血虛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蒼白等症,而生地黃正好可以滋養心脾之陰,補益血液,從根本上改善血虛之症。
  2. 清熱解毒: 生地黃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心脾積熱引起的失眠、心煩、口渴等症,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生地黃在歸脾地黃丸中起到滋陰養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歸脾地黃丸方中使用熟地黃,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兩點:

一、補益氣血,滋陰養血:熟地黃為地黃經蒸制後炮製而成,其性溫和,較生地黃更易於補益氣血,滋陰養血。本方以補血養血為目的,熟地黃能起到更佳的補益效果,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血虛症狀。

二、溫而不燥,補而不膩:熟地黃性溫,相較於生地黃的寒涼性,更適合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避免寒涼之性過重,且溫而不燥,補而不膩,更利於脾胃吸收,減少副作用。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考慮其滋陰潤燥、養心安神的功效。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心安神。歸脾地黃丸以補血養心為主,但脾虛氣弱者常伴有陰虛內熱,表現為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天門冬的滋陰潤燥功效可緩解陰虛之症,同時也能協同地黃、麥冬等滋陰藥物,更有效地達到養心安神的目的。

歸脾地黃丸中包含麥門冬,其主要原因在於:

  1. 滋陰潤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與地黃、當歸等藥材相配,能更有效地滋補心脾陰血,改善心悸失眠、口乾咽燥等陰虛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具有養心安神之效,能緩解心神不安、驚悸怔忡等症狀。與黃芪、茯苓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補氣益心,使心神安定。

歸脾地黃丸中包含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血: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歸脾地黃丸主要用於心脾兩虛、血虛心悸、面色蒼白、失眠多夢等症,而枸杞子正好可以補益肝腎,促進血脈運行,改善心脾虛弱狀態。

2. 緩解藥性偏寒: 歸脾地黃丸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茯苓等性偏寒涼,枸杞子性平,可起到緩解藥性偏寒,避免寒涼傷脾胃的作用。

總之,枸杞子在歸脾地黃丸中起到滋補肝腎、益精血、緩解藥性偏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更好地治療心脾兩虛、血虛心悸等症。

歸脾地黃丸中包含何首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養心安神: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滋養肝腎、烏髮黑鬚、安神定志的功效。歸脾地黃丸主治心脾兩虛、血虛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而何首烏可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益腎固精,滋陰養血:歸脾地黃丸中亦有補腎的功效,而何首烏有益腎固精、滋陰養血之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補腎功效,更好地改善心脾兩虛之症。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健脾的功效。歸脾地黃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而山藥能補益脾胃,增強氣血生化之源,進一步加強藥效。
  2. 滋陰潤燥:歸脾地黃丸中以滋陰養血為主,山藥亦有滋陰潤燥之效,能輔助地黃、當歸等藥材滋養陰血,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效更為溫和,有利於緩解心脾兩虛所致的陰虛火旺等症狀。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茯神,主要是因為其寧心安神,健脾益智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功效相輔相成。

茯神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智之效,可以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等症狀。歸脾地黃丸主要用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體倦乏力等症。

茯神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安神益智的功效改善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導致的失眠健忘,同時還可以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增強營養吸收,更好地支持心神的正常運作,從而達到整體療效增強的目的。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其 補氣升陽 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 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 等作用。歸脾地黃丸主要用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而黃耆補氣升陽,能 益氣健脾,改善心脾兩虛,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起到治療上述症狀的作用。

此外,黃耆還有 託毒生肌 的功效,可以幫助 改善因心脾兩虛引起的虛弱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整體療效起到積極作用。

歸脾地黃丸中添加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歸脾地黃丸補益心脾,但脾虛運化失常則難以吸收藥物精華。白朮健脾助運,能提高脾胃功能,使藥效更易發揮。
  2. 補氣固本,防止氣虛:歸脾地黃丸以補益心脾為主,但脾虛常伴隨氣虛。白朮補氣固本,能改善氣虛,防止氣虛加重,使心脾補益效果更持久穩固。

白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還可提高藥物的安全性,使其更適合氣血不足、脾虛運化不利的患者服用。

歸脾地黃丸中添加石決明,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平肝: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平肝、鎮靜安神之效。歸脾地黃丸主治心脾兩虛、血虛生風,常伴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等症狀。石決明可以清熱平肝,改善頭暈目眩等症狀,協同其他藥材改善心脾氣血不足,達到治療目的。
  2. 潛陽安神: 石決明還有潛陽安神的作用,可以抑制肝陽上亢,防止血虛生風,進一步穩定神經系統,改善失眠等症狀。

總之,石決明在歸脾地黃丸中起到清熱平肝、潛陽安神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心脾兩虛、血虛生風等症狀的效果。

歸掌地黃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肝明目: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歸掌地黃丸主治肝腎陰虛、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決明子可清肝火、降肝氣,改善視力,協同地黃等藥物達到清熱明目的效果。
  2. 潤腸通便:決明子可促進腸胃蠕動,潤滑腸道,有助於排便通暢。歸掌地黃丸中常含有滋補類藥物,容易導致腸胃燥熱,決明子可緩解便祕,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藥物積聚在腸道,減少副作用。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密蒙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明目:密蒙花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效。歸脾地黃丸本就以滋陰補血、養心安神為目的,而密蒙花則可針對心脾火旺、肝火上炎引發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起到清熱明目、輔助養心的作用。
  2. 疏肝解鬱:密蒙花亦有疏肝解鬱、和肝脾之功效。歸脾地黃丸常用於治療心脾兩虛、血虛心悸、失眠多夢等症,而密蒙花則可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心煩、脅肋脹痛等症狀,起到疏肝解鬱、緩解心脾兩虛之症的作用。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谷精草性寒,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陰道炎、尿道炎等。歸脾地黃丸中加入谷精草,可起到清熱解毒,緩解濕熱下注的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滋陰養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滋陰益腎,補益心脾: 谷精草入腎經,具有一定的滋陰益腎作用。歸脾地黃丸主要用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加入谷精草可以增強藥物滋陰益腎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改善症狀。

中藥方劑[歸掌地黃丸]中加入木賊是因其具有清肝明目、祛風止癢的效果。木賊能清肝火、散風熱,適用於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等肝腎不足引起的眼疾。在該方中,木賊與地黃等滋補肝腎藥物相輔相成,有助於增強明目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導致的眼睛問題。

在[歸掌地黃丸]中,菊花主要用於清肝明目、散風熱。菊花性涼,善於清肝火、除頭痛眩暈,配合地黃等滋陰補腎藥物,能增強清肝明目的效果,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視力減退、眼睛乾澀等症狀,同時還能緩解頭痛、眩暈等相關表現。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歸脾地黃丸主治心脾兩虛,血虛生熱所致的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等症。牡丹皮的加入可以清心熱、涼血熱,改善患者的虛熱症狀。
  2. 緩解血瘀:牡丹皮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改善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歸脾地黃丸中加入牡丹皮,可以改善心脾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歸脾地黃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入肝經、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歸脾地黃丸主要用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面色蒼白等症,而川芎的加入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心胸鬱悶、疼痛等症狀,使藥效更顯著。
  2. 輔助補益,增強藥效:歸脾地黃丸以補益心脾為主,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改善血液循環,使補益作用更有效地發揮。同時,川芎也能起到引藥入血,使藥效更深入臟腑的作用。

主治功效


歸掌地黃丸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枸杞子: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 何首烏: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茯神: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石決明: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
  • 決明子:清熱明目、降火通便、潤腸通便
  • 密蒙花:散風熱、清熱解毒、涼血、消炎、止血、利尿
  • 谷精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化瘀消腫
  • 木賊: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主治功效:

  • 白內障造成視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縮小不明顯
  • 青光眼造成視力黑暗,眼球表面好像一層薄膜覆蓋
  • 因為陰虛血少而出現的輕微發熱

功效總結: 歸掌地黃丸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血、補氣健脾、益腎固精、活血化瘀、散風除濕、清肝明目、安神定驚、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白內障、青光眼、視力模糊、瞳孔散大或縮小不明顯、眼球表面好像一層薄膜覆蓋、陰虛血少而出現的輕微發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歸掌2兩(即歸身),生地2兩,熟地2兩,天冬2兩,麥冬2兩,枸杞子2兩,黑大豆2兩(酒煨),何首烏2兩,山藥1兩,茯神1兩,黃耆1兩(炙),白朮1兩,石決明5錢(童便浸,煅),草決明5錢,蜜蒙花5錢,谷精草5錢(只取花用),木賊5錢5錢(去節),甘菊(去蒂),丹皮5錢,川芎5錢。
熱甚,加知母、黃柏各1兩,肉桂2錢;虛寒,加菟絲子(酒浸,炒)、補骨脂各1兩。
上為細末,羊肝2個,不落水蒸熟,搗爛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淡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失明白內障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身體發低熱瞳神散大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歸掌地黃丸, 出處:《衛生鴻寶》卷二。 組成:歸掌2兩(即歸身),生地2兩,熟地2兩,天冬2兩,麥冬2兩,枸杞子2兩,黑大豆2兩(酒煨),何首烏2兩,山藥1兩,茯神1兩,黃耆1兩(炙),白朮1兩,石決明5錢(童便浸,煅),草決明5錢,蜜蒙花5錢,谷精草5錢(隻取花用),木賊5錢5錢(去節),甘菊(去蒂),丹皮5錢,川芎5錢。 主治:內障昏花,瞳神散大,或縮小不明;青盲黑暗,虛翳遮睛;及血少陰虛而微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