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補心湯

滋陰補心湯

ZI YIN BU X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慎齋遺書》卷七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3%
肝經 16%
肺經 12%
腎經 10%
胃經 8%
大腸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心主血脈,心血不足會導致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熟地黃能補益心血,改善心血不足所致的症狀。
  2. 補腎益精: 腎藏精,腎精虧虛會導致心腎不交,出現心悸、失眠、盜汗、腰膝酸軟等症狀。熟地黃能補腎益精,滋養心陰,改善心腎不交所致的症狀。

因此,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熟地黃,可起到滋陰補血、補腎益精的作用,從而改善心悸、失眠、盜汗等症狀。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血滋陰: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潤燥止痛的功效。心氣不足、血虛心悸、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可滋補心血,改善症狀。
  2. 養心安神: 當歸還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等症狀。對於心血不足導致的心神不安,當歸能起到滋養心血、安定心神的作用。

因此,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補益心血,改善心氣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達到滋陰補心的目的。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肉桂,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1. 溫陽助陰:滋陰補心湯以滋陰清熱為主,但心陽不足,則陰寒難以溫煦,難以達到滋養心陰的目的。肉桂性熱,入心經,能溫陽助心陽,使心陽充沛,更易於滋養心陰。
  2. 引藥入心:肉桂氣味辛香,善於行氣活血,能引導藥力直達心臟,使其他滋陰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補心養陰之目的。

故而,滋陰補心湯中加入肉桂,並非單純的溫熱之品,而是為了溫陽助陰,引藥入心,更好地達到補心養陰的效果。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對於心陰不足、心煩失眠、口乾咽燥等症狀,麥門冬能夠滋養心陰,清熱除煩,起到緩解作用。
  2. 生津止渴,潤燥止咳: 麥門冬亦具有生津止渴、潤燥止咳的功效。滋陰補心湯常用於治療陰虛內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失眠、口乾咽燥、咳嗽等症狀,麥門冬的加入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滋陰補心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適用於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症。
  2. 養心安神: 生地黃能滋養心陰,使心氣平和,心神安定,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寧的症狀。

因此,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發揮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的作用,對於治療心陰不足、心神不安等症具有良好的功效。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杏仁,主要考慮其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

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大腸經。其潤肺止咳作用,能有效緩解心陰不足所致的虛火上炎、燥熱咳嗽等症狀。同時,杏仁也能降氣平喘,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心陰不足導致的症狀。

此外,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清除體內熱毒,進一步促進心陰的恢復,達到滋陰補心之效。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解心悸失眠: 白芍性微寒,入肝經,能養血柔肝,緩解肝陽上亢,進而平息心神,改善心悸失眠症狀。

二、 滋陰養血: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的功效,能滋養心陰,補益心血,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滋陰補心的目的。

總之,白芍在滋陰補心湯中,發揮著滋陰養血、平肝安神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有效改善心陰不足、心悸失眠等症狀。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健脾益氣的作用。滋陰補心湯中常含有較多寒涼藥物,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傷脾胃。
  2. 增強藥效,引藥入心: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並將藥力引導至心臟,提高滋陰補心效果。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寧心安神之效。茯神性平味甘,入心經,能養心安神,健脾益氣。心主神志,心神不寧則易出現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茯神能寧心安神,使心神安定,有助於改善上述症狀。此外,茯神還能健脾益氣,脾氣虛弱亦可影響心神,茯神益脾則可間接改善心神不安。因此,滋陰補心湯加入茯神,可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心悸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補益心陰的效果。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小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養心安神: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益氣和胃的功效。心主神志,心氣不足容易導致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而小麥可以滋養心氣,安撫心神,改善心神不安的狀況。

二、 和中益脾: 小麥還具有和中益脾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健運,則心氣得以充養,心神才能安定。因此,小麥在滋陰補心湯中,起到了養心安神和和中益脾的雙重作用,使心神安定,脾胃和諧,從而達到滋陰補心的效果。

滋陰補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助藥力: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血充足,才能更好地滋陰補心。大棗可健脾和胃,增強藥物吸收和利用率,提高滋陰補心湯的療效。
  2.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部分滋陰補心湯的藥材性寒,容易損傷脾胃,大棗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防止藥物過寒傷脾胃。同時,大棗也能調和脾胃功能,促進藥物的消化吸收,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滋陰補心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手少陰心經」先天不足,因勞心、房勞耗傷陰精,致陰虛火動之證。其病機關鍵為:

  • 精虧神擾:腎精不足,水火不濟,心火偏亢,故見心悸、夜臥不安、子時易醒(陰不斂陽)。
  • 虛熱內熾:陰虛生內熱,熱勢不劇而綿綿不休,表現為手足心熱、口鼻呼吸覺熱、舌心焦燥等「無形之火」。
  • 肝腎陰損:筋骨蒸熱、小指忽熱如電,反映肝腎陰虛,虛火循經擾動。

此證特點為「虛火」而非實火,故無「焦腐之氣」「遊行之狀」,與外感熱病或痰火實證有別。


2.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臣佐使架構

  • 君藥:熟地、生地
    • 熟地滋腎填精,生地涼血養陰,二者合用「補腎水以制心火」,針對陰虛火動之本。
  • 臣藥:麥冬、白芍
    • 麥冬清心養肺,助君藥滋上焦之陰;白芍斂肝陰,柔肝體以平虛火。
  • 佐藥
    • 當歸、官桂(少量):當歸養血活血,官桂引火歸元,二者相配,溫而不燥,助陰陽調和。
    • 茯神、小麥、大棗:養心安神,緩心悸驚懼。
    • 杏仁:潤肺降氣,提壺揭蓋,助心火下交於腎。
  • 使藥:甘草調和諸藥,與小麥、大棗共成甘緩之性。

治療原理

  • 滋水濟火:以生地、熟地、麥冬直補心腎之陰,使水火既濟。
  • 柔肝斂陽:白芍抑肝陽上亢,從「母病及子」角度防止肝火助長心火。
  • 交通心腎:官桂少量(僅1錢)配茯苓,引浮火下潛;杏仁開肺氣,助心腎相交。
  • 標本兼顧:既補陰精之虧,又安神定志以緩標症,如茯神、小麥針對「驚懼不寧」。

3. 配伍特點與中醫思維

  • 陰中寓陽:在滋陰藥中佐官桂,防陰藥壅滯,並引虛火下行,體現「陰陽互根」思想。
  • 五臟同調:雖重心腎,兼顧肝(白芍)、肺(杏仁)、脾(甘草、大棗),從整體調節氣機升降。
  • 劑量精細:白芍用量稍重(2錢5分),突顯斂陰抑火之效;官桂僅1錢,避溫燥傷陰。

此方體現「補不足,瀉有餘」之旨,以滋養為核心,輔以疏導,符合「心腎相交」「陰平陽秘」之傳統理論。

傳統服藥法


熟地3錢,當歸1錢,官桂1錢,麥冬1錢,生地1錢,杏仁1錢,白芍2錢5分,甘草1錢,茯神1錢,小麥1撮,大棗3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補心湯是一張中醫方劑,在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心悸尾椎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補心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熟地3錢,當歸1錢,官桂1錢,麥冬1錢,生地1錢,杏仁1錢,白芍2錢5分,甘草1錢,茯神1錢,小麥1撮,大棗3枚。 主治:手少陰心經素稟原弱,日間勞心傷神,夜或房欲損精,精氣怯而不能養神,以致火乘心經,患手心尾尻火熱,或往或來,心跳不靜,睡卧不安,驚懼不寧,睡至子時則醒,至天明反倦卧,舌心焦燥,兩手小指有時忽熱如電,時有時無,口鼻出入呼吸唯覺蒸熱,乾燥若渴,無焦腐之氣,呻吟之聲,但筋骨蒸熱,無遊行之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