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功效:
- 健脾利濕: 茯苓能健脾胃,利水滲濕,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便溏、水腫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 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有安神寧心之效,可以改善因脾虛濕困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養陰補脾湯中,不僅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滋陰補脾,更能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有效。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益智: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益智的功效。養陰補脾湯多用於脾陰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茯神可助於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健忘等問題,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益脾健運:茯神亦有益脾健運的作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與補脾藥物合用,可更好地補益脾氣,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之功效。養陰補脾湯中常包含較多偏寒涼的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等,甘草可以中和其寒性,防止藥性過寒傷胃。
二、緩解副作用:甘草亦有健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之作用。部分養陰補脾湯藥材可能造成脾胃虛弱或其他副作用,甘草可以減輕這些負面影響,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脾胃陰虛,滋養脾胃: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酸味能收斂脾胃,緩解脾胃陰虛所致的口渴、食慾不振、腹痛等症狀;其苦味能清熱瀉火,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脾胃的運化。
- 養血柔肝,調和氣血: 白芍有養血柔肝之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並有助於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色蒼白、身體乏力等症狀。
因此,白芍在養陰補脾湯中起到滋陰養脾、柔肝養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生地黃,乃因其具備以下特性,能有效改善脾陰不足的症狀:
-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滋陰清熱,涼血止血,尤其適合脾陰不足,出現口乾舌燥、心煩失眠、虛熱盜汗等症狀者。
- 養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對於脾陰不足所導致的津液虧損、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生地黃在養陰補脾湯中扮演着滋陰涼血、養陰生津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陰不足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山藥,是基於其補脾益氣、滋陰養腎的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健脾益腎、固精止帶的功效。其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腹瀉等症狀。同時,山藥還具有滋陰養腎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盜汗、虛熱等症狀。因此,山藥作為養陰補脾湯的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補脾益氣、滋陰養腎,達到改善整體體質的效果。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方中以當歸補血,可改善因脾虛所致的氣血不足,達到養陰益氣的作用。
- 養脾健脾: 當歸亦具養脾健脾之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增強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進而達到補脾益氣的效果。
因此,當歸在養陰補脾湯中起到補血養血、養脾健脾的雙重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調理脾陰虛弱的功效。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因為熟地黃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血,且其溫潤性質更適合脾胃虛寒者使用。
- 補脾益氣: 熟地黃能促進脾胃氣血生化,並有助於脾腎同源,改善氣血不足,進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因此,熟地黃在養陰補脾湯中扮演著滋陰補血、補脾益氣的關鍵角色,能有效改善因陰虛血虧、脾胃虛弱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養陰補脾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補中益氣: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使藥效更易於吸收。
二、調和藥性: 大棗甘溫,可緩和其他藥材的寒涼或燥性,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陰補脾湯」
組成:
- 茯苓
- 茯神
- 甘草
- 白芍
- 生地黃
- 山藥
- 當歸
- 熟地黃
- 大棗
主治功效:
- 思慮過度導致精神受損耗
- 飲食不節制而傷害脾臟
- 鬱怒不節制而傷害肝臟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養陰補脾湯」具有補氣血、益陰精、健脾胃、調肝腎等功效,可改善思慮過度導致精神受損耗、飲食不節制而傷害脾臟、鬱怒不節制而傷害肝臟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1錢,茯神1錢,甘草1錢,白芍1錢,生地1錢,山藥1錢半,歸身1錢半,熟地3錢,大棗2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養陰補脾湯是一張具有養陰補脾、益氣寧神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思慮過度以致傷神,或因飲食不節而傷脾,或因鬱怒不節而傷肝,肝木淩脾,以致火動,右脅熱,或足大趾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間、內踝前臁、上腹熱如電狀,或自覺手足脫落,眼見虛形,或喜食易饑,或食入反脹,面色焦黃,肌肉不澤,神困意懶,痰有紅筋等症狀。
- 養陰補脾湯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因此,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者慎用。
- 養陰補脾湯中的生地黃、熟地黃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婦慎用。
- 養陰補脾湯中的大棗具有一定的補血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補脾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白茯苓1錢,茯神1錢,甘草1錢,白芍1錢,生地1錢,山藥1錢半,歸身1錢半,熟地3錢,大棗2枚。 主治:思慮過度以致傷神,或因飲食不節而傷脾,或因鬱怒不節而傷肝,肝木淩脾,以致火動,右脅熱,或足大趾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間、內踝前臁、上腹熱如電狀,或自覺手足脫落,眼見虛形,或喜食易饑,或食入反脹,面色焦黃,肌肉不澤,神困意懶,痰有紅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