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元散

FU YU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21%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9%
胃經 7%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扶元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扶元散作為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的方劑,人參作為其主要藥物,可補益人體元氣,增強體質,為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奠定基礎。
  2. 扶正祛邪:人參不僅能補益氣血,還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抗外邪入侵。扶元散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脾虛、心虛等症,人參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扶正祛邪、改善症狀的效果。

扶元散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扶元散多用於脾虛氣弱、元氣不足所致的諸症,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從而補益元氣,提升機體抵抗力。
  2. 燥濕健脾: 白朮還具有燥濕健脾之效。扶元散中常配伍其他燥濕藥物,如蒼朮、厚朴等,共同作用於脾胃,達到祛除濕邪、健脾利水的目的。這對改善脾胃濕阻、消化不良等症狀有積極作用。

扶元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益氣補中: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益氣補中的功效。扶元散主治脾虛濕困、氣血不足等症,茯苓可健脾化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同時益氣補中,改善氣血不足,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扶元固本的目的。
  2. 利水消腫,寧心安神:茯苓亦具利水消腫、寧心安神之效。扶元散的組成中,可能含有其他利水消腫的藥物,茯苓可協同利水消腫,同時也可安神定志,改善因脾虛濕困、氣血不足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扶元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其補益精血的功效,以扶助元氣。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其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力更強,有助於改善因腎虛精虧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

此外,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補腎、健脾益氣之效,從而扶助元氣,增強體質。

扶元散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安神定志,益氣健脾: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功效。扶元散治療心脾兩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氣短乏力等症狀,茯神可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同時益氣健脾,增強體質。

二、配伍協調,增強療效: 茯神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黃芪等相配伍,可以起到相互協調、增強療效的作用。例如,茯神可以緩解人參的燥性,黃芪的溫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好地起到益氣安神的作用。

扶元散中含有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扶元散旨在扶正祛邪,而黃耆能補益正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提升機體免疫力,是方劑中重要的補氣藥物。
  2. 提升藥效: 黃耆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黨參、白朮等合用,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更有效地補益脾胃,提高藥效。同時,黃耆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肌腠,發揮其療效,使得扶元散整體功效更為顯著。

扶元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健脾之效。扶元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而山藥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化,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2. 健脾止瀉:山藥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扶元散中加入山藥,有助於固澀止瀉,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扶元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扶元散作為補益氣血、溫陽健脾的方劑,當歸能補益心血,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
  2. 促進氣血運行: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利於營養物質的運輸,進一步增強扶元散的補益作用。

扶元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的功效。扶元散主治肝鬱氣滯、脾虛氣弱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白芍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並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緩解疼痛: 白芍還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疼痛,如經痛、乳房脹痛等。扶元散中加入白芍,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

扶元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扶元散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經絡不通引起的各種症狀,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經絡不通,緩解疼痛。
  2. 升陽舉陷,振奮心脾: 川芎有升陽舉陷的功效,可以提振心脾功能,改善氣血不足,增強體力。扶元散中加入川芎,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補氣養血、振奮心脾的效果。

扶元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開竅的作用。扶元散作為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的方劑,加入石菖蒲有助於開通心竅,改善神志不清,提高睡眠質量。
  2. 化濕健脾: 石菖蒲亦有化濕健脾之效。扶元散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脘腹脹滿等症,石菖蒲的加入可助於化解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綜上所述,石菖蒲的加入,既可改善心神不寧,又能促進脾胃功能,符合扶元散整體的治療目的。

扶元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和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扶元散常配伍多味藥材,甘草可調和各藥性,使其相互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2. 增強補益: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扶元散的補益作用。扶元散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等症,甘草的加入可加強補益氣血的效果,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扶元散,扶正祛邪,益氣補虛

扶元散,是一款中藥方劑,主要以人參、白朮、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耆、山藥、當歸、白芍、川芎、石菖蒲、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扶正祛邪、益氣補虛的功效。

組成與功效

  • 人參:補氣益血,健脾養胃,生津止渴。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
  • 茯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健脾胃。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 茯神:安神益智,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昇陽,利水消腫。
  • 山藥:補氣養陰,益腎健脾,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白芍: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養血。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通絡止痛。
  • 石菖蒲:開竅醒神,化濕豁痰,芳香化濁。
  • 甘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藥方應用

扶元散主要用於治療孩童的頭頸、四肢軟弱無力。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補氣、養血、健脾益腎,增強體質,從而改善孩童的頭頸、四肢軟弱無力症狀。

藥方禁忌

扶元散雖為中藥方劑,但也有其禁忌。例如,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脾虛泄瀉者不宜服用。此外,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藥效。

總結

扶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人參、白朮、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耆、山藥、當歸、白芍、川芎、石菖蒲、甘草等中藥組成。其具有扶正祛邪、益氣補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孩童的頭頸、四肢軟弱無力。在服用扶元散時,應注意其禁忌,並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耆(蜜炙)、山藥(炒)、炙甘草、當歸、白芍藥、川芎、石菖蒲。
加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五軟,治宜補氣為主,先以補腎地黃丸補其先天精氣;再以扶元散補其後天羸弱,漸次調理,而五軟自強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扶元散具有補氣健脾、益腎固精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不宜服用扶元散。

相關疾病


幼兒五硬幼兒雞胸龜背幼兒五軟

相同名稱方劑


扶元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五。 組成: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耆(蜜炙)、山藥(炒)、炙甘草、當歸、白芍藥、川芎、石菖蒲。 主治:小兒五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