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懸湯

JIE XU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肝經 25%
心經 14%
胃經 9%
肺經 8%
腎經 6%
大腸經 0%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解懸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功效:

  1. 緩解痙攣,舒筋活絡:白芍具有鎮靜安神、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解懸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氣滯血瘀,導致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白芍可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肢體活動障礙,促進氣血運行。
  2. 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的作用。解懸湯中的藥物多偏寒涼,白芍的加入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並有助於補益氣血,促進疾病的康復。

解懸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如頭昏頭脹、胸悶心痛等症狀,與解懸湯的功效相契合。
  2.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當歸具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症狀。解懸湯多用於治療血虛或血瘀引起的疾病,當歸的補血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解懸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解懸湯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胸脅脹悶、脘腹疼痛、食少納呆等症。枳殼可幫助行氣消積,解除肝脾之鬱,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逆止嘔,適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解懸湯中常配合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如半夏、陳皮等,共同作用,以達到止嘔的效果。

解懸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針對其行氣止痛、溫脾暖胃的功效。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同時,砂仁還有醒脾開胃的作用,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在解懸湯中加入砂仁,可以加強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健脾開胃的功效,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解懸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解懸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眩暈、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狀,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態。
  2. 燥濕利水: 解懸湯中常配伍茯苓、澤瀉等利水藥,而白朮則可燥濕利水,與之協同作用,利水滲濕,改善水濕停滯導致的頭暈、眼花等症狀。

白朮的加入,不僅可以健脾益氣,還可燥濕利水,起到增強療效的作用,是解懸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解懸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補益元氣、固護正氣。解懸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津傷所致的各種虛脫症狀,人參能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恢復體力,抵禦外邪侵襲。
  2. 升陽益氣:人參具有升陽益氣之功效,能提振陽氣,促進血液循環。解懸湯中常配合其他升陽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共同起到補氣升陽、益氣扶正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元氣,促進病症痊癒。

解懸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解懸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茯苓亦可寧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解懸湯所治療的症狀中,常伴隨心神不寧、失眠等問題,茯苓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提高療效。

解懸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散風邪,利咽止痛。

方中若出現外感風熱,症狀如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薄荷便可發揮清熱解表,疏散風邪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薄荷還有開竅醒神之功,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鼻塞、頭昏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懸湯」,主要成分是:白芍、當歸、枳殼、砂仁、白朮、人參、茯苓、薄荷。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的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薄荷性辛涼,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腹瀉、嘔吐、頭痛、牙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可治療血虛、貧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咳嗽、氣喘等症狀。

茯苓性平,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氣虛、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盜汗、夜尿頻多、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症狀。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可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咳嗽痰多、喘息氣促、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解懸湯」,組成藥材皆有各自傳統功效,配伍使用可增強療效,用於治療女性懷孕後,由於憂愁鬱結,肝氣不疏通,導致胎兒不安,兩脅感到悶痛,就像有東西懸掛在上面一樣。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當歸1兩,炒梔子3錢,枳殼5分,砂仁3粒,白朮5錢,人參1錢,茯苓3錢,薄荷3錢。
平肝解鬱。
水煎服。1劑悶痛除,2劑子懸定,3劑全安。去梔子多服數劑,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消化不良嗜眠症(嗜睡症)產後乳汁不足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解懸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人參2兩,當歸4兩,川芎2兩,荊芥3錢,益母草3兩,麥冬1兩,炮薑1錢。 主治:急救胃氣而補血。主治:婦人産後,亡血過多,胃中空虛,胃血乾燥,兩乳細小,下垂過小腹,痛甚。

解懸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組成:白芍1兩,當歸1兩,炒梔子3錢,枳殼5分,砂仁3粒,白朮5錢,人參1錢,茯苓3錢,薄荷3錢。 主治:平肝解鬱。主治:婦人懷抱憂鬱,肝氣不通,以致胎動不安,兩脅悶痛,如子上懸。

解懸湯,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黃耆2兩,當歸1兩,人參3錢,川芎3錢,荊芥3分,益母草1錢,生地黃1錢,炮薑3分。 主治:補血榮筋。主治:産後去血過多,氣熱血虛,肝筋緩弛,或乳少過服通乳之藥,血不足於經脈而氣虛,因兒之吮以下垂,則筋從所引而弛,致患乳懸證,兩乳細小,下垂過腹,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