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清痢湯

BU QI QING L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航集》卷下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8%
肝經 17%
心經 10%
胃經 9%
腎經 8%
膀胱經 5%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脫生津之功效。清痢湯多用於脾虛氣弱、濕熱下注所致的痢疾,人參可補益脾氣,固護中氣,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情反覆。
  2. 扶正祛邪: 痢疾病機多為正氣不足,邪氣入侵,人參可補益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還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扶正祛邪、清熱止瀉的作用。

總之,人參在補氣清痢湯中起着補氣固本、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病邪排出,達到治療痢疾的目的。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腸止瀉: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腸止瀉的功效。痢疾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氣虛不固,白朮能補脾益氣,固護脾胃,有助於止瀉止痢,改善患者的腹瀉症狀。
  2. 燥濕化痰,利水滲濕:白朮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痢疾患者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痰多等症狀,白朮能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白朮在補氣清痢湯中,既能補氣健脾,固腸止瀉,又能燥濕化痰,利水滲濕,是治療痢疾的重要藥物。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清痢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濕熱蘊結所致的痢疾,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濕化濁,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減少濕熱積聚,從而緩解痢疾症狀。
  2. 滲濕止瀉:茯苓能滲濕利水,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少濕邪對腸道的影響,達到止瀉的效果。此外,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考慮其補血活血的功效,以達到益氣養血,清熱止痢的療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作用。痢疾患者常伴有氣血虧虛、脾胃虛弱,當歸能補血益氣,改善血虛所致的腹痛、便血等症狀,同時促進血行,改善腸胃功能,有助於止痢。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斂陰止瀉:白芍味苦酸性寒,具有收斂止瀉之效。痢疾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腸道失固,滑泄不止。白芍能收斂脾胃,固護腸道,抑制腸道蠕動,從而止瀉止痢。
  2. 和營止痛:白芍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滯,疼痛不適。痢疾患者常伴有腹痛,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舒緩疼痛,改善症狀。

白芍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補氣清熱、止瀉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痢疾的目的。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瀉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痢疾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健脾益氣: 車前子亦能健脾益氣,與補氣清痢湯中其他補氣藥材,如黨參、黃芪等,共同作用,可補益脾胃之氣,改善腸道功能,促進痢疾的恢復。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痢疾常伴有腹痛、腹脹等症狀,枳殼能疏理腸胃氣機,促進消化,解除腹痛、腹脹。
  2. 清熱解毒:枳殼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抑制腸道內的病菌繁殖,緩解痢疾引起的發熱、口渴等症狀。

枳殼在補氣清痢湯中,起到理氣消積、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利濕、補氣止瀉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痢疾。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和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可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並能改善因氣滯濕阻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二、 降逆止嘔:陳皮入脾、胃經,可降逆止嘔,緩解因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引起的噁心嘔吐。

因此,陳皮在補氣清痢湯中不僅能輔助補氣,更能調節脾胃功能,使藥效更佳。

補氣清痢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趨於平和,避免對人體產生刺激或負擔。
  2. 益氣健脾: 甘草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同時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促進身體恢復。

甘草在補氣清痢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並有助於提高人體整體健康狀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氣清痢湯」

成份: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車前子、枳殼、陳皮、甘草

主治功效:

  1. 氣虛下陷: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臟腑下垂。
  2. 久痢不癒: 腹瀉不止,長期不能痊癒。
  3. 腹有微痛: 腹部隱隱疼痛,時常感到不適。
  4. 脫肛下墜: 肛門鬆弛,大便時肛門脫出。
  5. 虛寒怕冷: 身體虛弱,畏寒怕冷,容易感冒。
  6. 中氣不接: 呼吸困難,氣短促,不能順暢呼吸。
  7. 形象欲脫: 形容身體極度虛弱,彷彿要散架一般。

藥方組成介紹:

  1. 甘草: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 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清熱解毒、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3. 白朮: 性微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車前子: 性寒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5.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6. 當歸: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人參: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9. 枳殼: 性微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補氣清痢湯」,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車前子、枳殼、陳皮、甘草,具有補氣、健脾、化痰、止瀉、補血、固表等多種功效,主治氣虛下陷、久痢不癒、腹有微痛、脫肛下墜、虛寒怕冷、中氣不接、形象欲脫等症狀,為治療氣虛下陷、久痢不癒的常用方劑之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嗜眠症(嗜睡症)脫肛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補氣清痢湯, 出處:《慈航集》卷下。 組成:人參1錢5分,炙黃耆3-5錢,甜白朮3錢(土炒黃),雲苓2錢,當歸2錢(酒炒),白芍3錢(酒炒),車前子3錢,枳殼1錢5分,陳皮1錢5分,炙甘草5分。 主治:氣虛下陷,久痢不癒,腹有微痛,脫肛下墜,虛寒怕冷,中氣不接,形象欲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